陈炳杰:执掌太古享誉全球
人物名片:陈炳杰福建晋江人,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主席兼行政总裁。同时也是香港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总裁。
企业名片: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是1993年7月1日在厦门注册成立的中外合资公司。目前已是全世界最大的飞机维修基地之一,为世界各地3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飞机维修及有关服务,还具有基地维修和航线维修能力、零部件生产能力。
接受记者采访的那天,陈炳杰穿着一件粉色的衬衫,展望着厦门太古五期和六期的发展规划,这位自称“30公岁”的花甲老人像一位年富力强的年轻人一样雄心勃勃而且充满激情。
陈炳杰的办公室就像一个小型机场,因为办公桌上、茶几上到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飞机模型。陈炳杰说,厦门太古每维修一架飞机,航空公司就会送他一架飞机模型。可能在一般人看来,这会让办公室显得有点乱,可陈炳杰却觉得“是一种享受”,如此可见这位国际航空维修业“技术奇才”对航空维修事业的“痴迷”。
远见
养鸭场上建起飞机维修基地
《厦门日报》:当初您决定让太古在航空工业一片空白的厦门落户,除了您的老板香港飞机工程公司董事长唐宝麟和为数不多的支持者,更多人都在旁观和质疑。从一片养鸭场上建起厂房算起,12年过去了,如今您执掌下的厦门太古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飞机维修基地之一。当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呢?您如何评价自己的眼光和胆量?
陈炳杰:当年我们来到厦门的时候,厦门飞机维修行业一片空白,我们得到了厦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厦门的气候与香港十分接近,员工从香港派到厦门工作容易适应。另外,厦门交通便利,从厦门坐飞机到香港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到日本需要三个小时,到东南亚大约也是几个小时,航空公司将飞机送到厦门来修,成本不是很高。
飞机维修这个行业不在于有多少间厂房,关键看人员的素质是否过硬。如果飞机维修质量没有过关,飞行没有安全的话,再好再便宜的厂房都没有用。太古落户厦门之前,我们已经在厦门招收200多名员工到香港参加培训。太古可以将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培养成为世界上认可的飞机维修工程师。因此,选择厦门并不是因为我的眼光和勇气,而是靠人员培训、生意来源、维修成本,以及政策优惠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智慧
飞机维修图纸过目不忘
《厦门日报》:听说您的记忆力非常好,看飞机维修图纸可以过目不忘;新员工只见过一面,第二次见面,您就能记得起他的名字;手机上显示一个新号码,不用存在通讯录中,您随时就可以记起来拨打。这一点是不是也成就了您在飞机维修技术上的“奇才”?
陈炳杰:(微笑)其实很多人都有很好的记忆力,我的记忆力并不比别人强,关键是我做每件事都会全心全意地投入。例如在飞机维修改造之前,我早上七点上班,晚上十一点下班,用三个月的时间研究图纸,因此飞机图纸的样子都会映在我的脑子中。
《厦门日报》:19岁起您是维修飞机的一线工人,现在成为太古的现任主席兼行政总裁,您被称为国际航空维修业中的“技术奇才”。您的传奇经历为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所仰慕。您能给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一些建议吗?
陈炳杰:大学生读过的书会多一些,理解能力会强一些,但到我们这行工作,一定要脚踏实地,充实自己的基本功。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两年就想做“干部”,而我们这个行业,两年还达不到一个技工的标准;民航局同意你去考执照,最少需要六年时间;成为一名标准工程师,至少需要八年。现在年轻人一般都难得有这样的耐心,他们希望快一点赚钱,想到我们这个行业发大财是没有机会,但如果想一步步脚踏实地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对家庭有一个交待,我们这个行业是最好的。
实力
我们从来不说是世界最大
《厦门日报》:目前厦门太古四期机库将在年底完工,五期本月内就可以开工,六期也在规划当中。到时候,太古可以为多少架飞机“体检看病”呢?夺取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维修基地的桂冠一定稳操胜券了吧?
陈炳杰:我们现在还没有算到六期,到五期的时候,我们可以容纳十架宽体飞机和四架窄体飞机。盖厂房是很容易的,关键看人员的素质。再好再多的厂房,如果没有员工的话,也是空架子。我们不能出任何差错,品牌十分重要。
媒体公布,2004年世界最大的飞机维修企业年维修650万工时,而我们整个集团年维修685万工时。我们从来不说是世界最大,因为这对我们公司和员工都没有帮助。我们追求的是质量,是否达到国际认可的要求。我们从来不与别人争是不是世界第一,我们要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保证员工有适当的培训和提升机会。
谦和
“私人时间”和员工一起打麻将
《厦门日报》:提到员工,我们知道厦门太古是第一家由工人自主提出建会要求,并在工会干部的帮助下组建工会组织的跨国公司。听说去年8月,太古公司例行的企业中层干部周末冷餐会上,您特地邀请了市总工会的干部,您还邀请市总工会派员进入企业,给包括您自己在内的全体员工宣讲《工会法》。外企要求工会组织去宣讲《工会法》,这在厦门还是第一次。对于在太古建立工会,您是怎样考虑的?
陈炳杰:讲实在话,工会是公司与员工沟通的桥梁和渠道,我处在公司最高层,我要知道公司最底层员工有什么需求。原来在太古我们有员工代表大会,后来员工要求组织工会,代表员工与企业沟通信息。但有一些员工对《工会法》不太了解,因此我邀请工会干部来公司,为全体员工上课。如果员工愿意建立工会组织,我也支持,因为我觉得工会是公司与员工沟通的渠道,同时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我们的企业要有所发展,股东要有所回报,员工的薪水要有所提高,这是一个三角形的连带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厦门日报》:谈到与员工的关系,听说您工作中很严肃,但业余时间很平易近人,还会和员工一起打麻将。您认为企业领导应该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
陈炳杰:(点上一支香烟)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我和所有员工一样,也是打工拿薪水的。虽然我的责任比他们大,薪水比他们高,但在公司有“公司时间”和“私人时间”之分。在“公司时间”就要按照公司的规定来做,下班后难道还要把这张脸带到“私人时间”吗?我会尽量利用下班时间与员工沟通,员工受了委屈,下班让他诉诉苦,我想与员工打成一片,增进彼此的友谊,有时候也谈谈公司上的事,大家互相学习嘛。
另外一点,我现在还很年轻,才30“公岁”嘛,业余时间和员工喝喝酒,聊聊天,为员工们传授一些人生的经验,同时这也是考察员工能力的一个机会。
深情
办公室摆上与太太的合影
《厦门日报》:您曾经说自己基本上是个“工作狂”。1/3时间在厦门,1/3时间在香港,还有1/3时间是“空中飞人”。您曾经有许多假期,但都没有使用,周末也经常加班,这一定会挤压您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吧,您是怎样做到忙中抽闲关心您的家人的?
陈炳杰:哎,我都30“公岁”了,我的孩子都30多岁了,都成家了,我都有7个孙子了,他们自己照顾自己,不用我来操心啦。我的老伴和我这么多年,她看我就是这个样子,也拿我没办法。(笑)有时候她也会和我一起出差。其实一个家庭中,女方最怕男人变心,只要保证不变心这一点,那她就没有什么意见啦。(笑)
《厦门日报》:看到您办公桌后面放着许多照片,有一张是您和太太一起的合影吧?看来您很重感情,还把和太太的照片放在办公室里,天天看着。
陈炳杰:呵呵,是啊,那是我老婆,她要求我把照片放在这里,整天在背后监管我,我不放也不行啊!(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