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2021年第45期

2021年第45期

 

 

部委决策

 

刘鹤预计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

 

  1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九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刘鹤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情况总体正常,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超过预期目标。展望明年,我们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方面下更多功夫,为市场创造良好预期,为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创造更好环境。对于明年中国经济,我们抱有充足信心。

  刘鹤指出,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要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也要形成高水平的国际循环。中国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客观开放特征,过去40多年的经验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经济成功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明年,我们将以扩大市场准入和促进公平竞争为重点,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两部门发文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因地制宜引导和鼓励连锁超市、便利店、电商平台销售"三同"产品,设立"三同"专区,更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支持"三同"产品进驻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等内外贸融合展会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国内外市场影响力。

  "同线同标同质"的内外贸产品是指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要求在同一生产企业生产既能满足境外特定目标市场要求又可内销的产品。

  通知提出,探索深化内外贸监管体制、经营资质等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实施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创新,进一步拓展"三同"产品,成为国际化兼容性企业;支持地方和行业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内外贸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鼓励商务领域行业组织立足行业特色建立"三同"服务平台,并同"三同"联盟承接的"三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做好数据对接工作。

  通知明确,加强对"三同"企业与产品质量监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指导"三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平台质量信誉把控和维护体系,加强平台质量治理;加强对为"三同"企业提供认证检测等服务的专业技术机构的监管工作,督促专业技术机构落实主体责任。

  通知指出,企业是实施"三同"的主体,运用一套技术规范、一套管理模式、一套评价工具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行业组织是推进"三同"的桥梁与纽带,做好"三同"信息服务、宣传推广、行业自律、信誉维护与平台对接;第三方机构是"三同"工作的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国内外产品标准比对分析与认证检测等服务;政府规范指导"三同"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银保监会推动金融人才库建设

 

  12月1日,银保监会披露,为解决中小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薄弱、专业人才缺少的共性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银保监会已指导银行业和保险业协会切实发挥自律组织功能,加快推动中国金融人才库建设工作,并鼓励和支持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临近退休的专业人才去中小机构任职。

  银保监会称,银行业已启动首次信息征集,通过银行机构推荐,面向六大国有银行和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纳入符合监管部门任职条件、愿意入库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有意愿担任地方中小银行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等关键职务的人才。高管人员合格人选年龄主要限定在63岁以下。地方中小银行可在遴选管理人才时参考。

  据悉,金融人才库建设坚持"政治强业务精""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银行家办银行",按照"需求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推动地方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

  银保监会称,高风险金融机构出险的重要原因在于,主要高管人员完全是非专业人士,长期存在"乱作为"现象。建设金融人才库主要是加强规范统一管理,鼓励和支持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临近退休的专业人才,通过市场化双向选择,到中小银行保险机构担任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独立董事或外部监事等职务,更好发挥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价值,补齐中小银行保险机构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短板。辽宁、山西等地的城商行改革已经积累起有益的经验。

  银保监会称,金融人才库包括高级管理人才库、独立董事人才库、外部监事人才库等子库。高级管理人才库主要为管理人才流转到地方中小银行保险机构任职搭建平台。独立董事库、外部监事库用于银行保险机构独立董事、外部监事供需信息汇集和相关服务。目前,人才库线上系统已初步完成开发,预计今年年底启动试运行。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指导行业协会加快建设步伐,建好专业人才供需信息撮合平台,更好地发挥全国性银行保险机构人才优势,优化金融人才资源配置,提高地方中小银行保险机构高层次、复合型和专业化人才的占比,为中小银行保险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银保监会进一步推动明确和完善终止净额结算制度

 

  据悉,为明确《衍生工具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产计量规则》中净额结算有关内容在我国法律和监管框架下的可执行性,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了《关于衍生工具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产计量规则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净额计算衍生工具交易对手风险敞口和计提资本。

  《通知》对《衍生工具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产计量规则》的部分内容作出补充解释,明确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格交易可以净额管理风险敞口和计提资本。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适用《通知》的商业银行交易对手范围为经我国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与其他交易对手的净额结算组合认定标准仍按《衍生工具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产计量规则》要求执行;二是明确合格主协议的范围,将目前国内市场常用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中国证券期货市场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国际市场常用的《国际掉期及衍生工具协会2002年主协议》纳入,并采用"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合法有效净额结算主协议"的表述预留政策空间;三是明确通过合格中央对手方集中清算的衍生品交易风险暴露和资本计量规则。

  《通知》还进一步完善了保证金衍生品交易的认定标准。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通知》出台后预计对商业银行和我国衍生品市场带来以下影响:

  一是商业银行以净额管理风险敞口,可以减少日常交易的担保品和结算资金规模,从而提高衍生品交易效率,减少违约风险暴露和资本占用。在交易对手违约或面临破产的情况下,相比全额双边结算,净额结算能够更加迅速地锁定风险敞口,控制交易风险。

  二是终止净额结算能够有效降低单个市场主体违约带来的风险传染,降低系统性风险,提升整个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对于衍生品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明确终止净额结算有利于明晰衍生品交易处置规则、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商业银行风险处置有序开展。

  三是在资本监管规则中明确对净额结算的支持,能够为立法层面进一步完善衍生品市场制度打下基础,同时推动国际市场早日承认中国为净额结算司法管辖区,有利于中外资银行在国际市场公平竞争。

  该负责人介绍,终止净额结算,是指金融交易双方根据协议约定,在一方发生违约或终止事件时,另一方有权终止该协议下的全部合格金融交易,并按照约定的方式轧差计算出净额,由净支付方转移给净收入方。终止净额结算是国际衍生品交易的基础性制度,有利于降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防止风险交叉传染,提升衍生品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

  我国在金融市场交易制度和监管实践层面,已经确立了终止净额结算制度。银行间市场、证券期货市场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均引入了终止净额结算机制。原银监会在《衍生工具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产计量规则》(银监发〔2018〕1号)等资本监管规则中亦认可净额结算的信用风险缓释作用。

  但是,由于国际行业协会发布的备忘录认定我国属于"非净额结算司法管辖区",中外资银行普遍以全额计算以中资银行为衍生工具交易对手的风险暴露和资本占用,净额结算缓释信用风险和节约资本的功用未能得到发挥,同时也影响了中资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为澄清市场相关方对有关问题的误解,进一步明确对终止净额结算的支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银保监会起草了《通知》。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修订过程中做好与《通知》的统筹衔接,并将继续推动在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终止净额结算制度。

 

 

外汇局要求持续加强服务实体经济外汇风险管理

 

  11月2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关于支持市场主体外汇风险管理有关措施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发展,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管理外汇风险。

  《通知》要求,银行应持续加强服务实体经济外汇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包括引导客户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持续提升基层机构外汇衍生品服务能力;支持银行灵活展业;银行应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为客户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注意引导企业遵循"保值"而非"增值"为核心的汇率风险管理原则,聚焦主业、套保避险。

  《通知》提出丰富银行对客户外汇市场产品。其中,银行为客户办理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业务,可根据客户外汇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反向平仓、全额或差额结算等交易机制。用于确定结算金额使用的参考价应是境内真实、有效的市场汇率。

  《通知》表示要支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升外汇市场服务水平。其中,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可根据市场需求扩大银行间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的币种覆盖范围。支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完善银企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电子化多银行询价、交易和全流程管理,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便利企业外汇交易和风险管理。

  《通知》还提出扩大合作办理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业务范围。具备资格银行可向合作银行提供相应产品资格的人民币对外汇合作衍生品业务服务,包括合作远期结售汇、合作外汇掉期、合作货币掉期。

  国家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近日表示,企业一定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要立足主业,理性地来对待汇率的涨跌,要非常审慎地安排自己资产、负债的币种和期限,要选择适合自身的套保策略。

 

央行、外汇局拟统一规范熊猫债资金管理

 

  据悉,为规范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下称"熊猫债")资金管理,统一规范发债相关资金账户、资金汇兑及使用、统计监测等管理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起草了《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定》),于12月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从《规定》的起草思路来看,一方面是完善熊猫债制度框架。目前,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债券涉及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两个主要市场,分别由人民银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管理。在资金账户、资金汇兑及使用、跨境收付等涉及资金管理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缺乏操作性规范,《规定》旨在统一规范熊猫债资金管理,促进熊猫债市场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是统一熊猫债资金管理规则。《规定》统一境外机构在境内不同市场(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等)发债资金管理规则,明确熊猫债资金信息登记、账户开立、资金汇兑及使用等管理要求。

  从主要内容来看,在登记管理方面,《规定》明确境外机构应在债券发行核准、注册或备案后且首期发行前10个工作日内,委托主承销商在境内开户行(或托管行)办理资金信息登记,凭登记凭证办理账户开立、资金汇兑、跨境收付等。简化登记材料要求,境外机构仅需提交"发债资金信息登记表""发行相关文件""募集说明文件"。

  在专户管理方面,境外机构依据登记凭证可以开立境内发债专用账户(人民币或/和外汇),用于存放发债募集的资金、办理汇兑、还本付息等。

  在资金使用方面,明确发债募集资金可以汇往境外,也可以留存境内。留存境内使用的,应符合直接投资、外债等管理规定。鼓励发债募集资金以人民币跨境收付和使用。

  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规定》允许境外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办理外汇衍生业务,管理境内发债的汇率风险,同时不限制境外机构外汇衍生品交易对手数量和类型。

  在还本付息管理方面,境外机构偿还境内发债本金和利息、以及支付相关税费的,可以从境外或境内汇入发债专用账户资金。从境外汇入资金的,应按照债券还本付息计划办理结汇。

  在统计监测方面,境外机构境内发债相关涉外收付款境内主体、境内登记结算机构应按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并报送相关数据。

  此外,《规定》发布前境外机构已在境内发债的,应补办登记,确保熊猫债数据完整。

 

财政部出台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据悉,财政部近日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提出围绕深化财会监督的要求,依法加大对上市公司、国有企业、金融企业等实体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和公开曝光力度。

  《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要牢牢把握会计审计标准制定和实施"两个重点"、切实抓好行业和人才队伍"两个管理"、持续强化法治化和数字化"两个支撑"、努力实现会计职能对内对外"两个拓展",积极推动我国会计事业取得新成绩、实现新跨越。

  "十四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会计审计标准体系建设得到持续加强,会计审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会计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会计法治化、数字化进程取得实质性成果,会计基础性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财政管理工作全局。

  《纲要》提出了持续推动会计审计标准体系高质量建设与实施、全面推动会计审计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高水平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推进会计法治建设、切实加快会计审计数字化转型步伐、大力推动会计职能拓展、全面参与会计国际治理、加强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八项主要任务。

  《纲要》提出,加快完善会计法治体系。推动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落实会计审计工作的主体责任,丰富行政监管手段,畅通单位内外部会计监督衔接渠道,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民事责任承担机制,为持续推动会计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奠定制度基础。

  推动会计职能对内拓展。加强对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政策指导、经验总结和应用推广,推进管理会计在加速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有效实施经营战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面修订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强化上市公司、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为各类单位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有效开展风险防控、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夯实基础。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国家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方针和决策部署,加强可持续报告准则的研究,适时推动建立我国可持续报告制度。

  推动会计职能对外拓展。服务政府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绩效管理等需要,推动有关各方加强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分析应用,为提升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水平和财政可持续性提供信息支撑。服务宏观经济管理需要,推动企业财务数据的有效分析运用,为财政部门及相关方面评估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财政税收政策效果、做好相关政策决策等提供信息支撑。服务政府监管需要,探索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共享试点,以会计数据库为基础,开发分析模型,分阶段形成非现场监管能力,支持会计准则高质量实施、审计质量提升以及其他监管工作,为会计监管数字化提供支撑。服务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总结、推广现代会计服务业在推动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实践经验,及时总结推广数据增信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会计改革创新成果,充分发挥会计职能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纲要》提出,研究资本市场开放相关会计审计政策。适应资本市场开放要求,持续研究制定境外机构在华投融资会计审计标准适用政策。巩固与欧盟、英国、俄罗斯、中国香港会计准则等效成果。稳步推进中国-瑞士等会计审计准则等效互认磋商,加快推进中国-俄罗斯和中国-英国等审计准则等效互认磋商。

 

财政部要求切实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一体化管理

 

  11月29日,财政部发布《会计师事务所一体化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当前少数会计师事务所过于注重规模扩张,疏于内部治理,存在一定"山头主义""分灶吃饭"现象,持续发展的根基不稳,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为行业健康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为此,要切实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一体化管理,完善内部治理,严格质量控制,防范执业风险。

  财政部指出,一体化管理办法立足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强化内部治理,提升审计质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设计:

一是主体全覆盖,"体检"常态化。

一体化管理办法将一体化实施主体从过去单一的总分所一体化扩展至会计师事务所对内设部门和业务团队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主体全覆盖,同时实施每年一次的一体化管理自评报告制度,将一体化管理要求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体检"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坚持以质量为导向,持续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从机制上防范执业风险。

二是指标可衡量,得分客观化。

一体化管理办法的重大创新就是构建了可衡量、可比较的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对一体化管理所有项目的全覆盖,并全面吸纳了质量管理准则有关质量管理要求,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对标对表的评价标准,为行业治理和质量提升提供了基础性制度保障。

三是检查按程序,结果公开化。

一体化管理办法建立了公开、透明、规范的一体化管理检查程序,将一体化管理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通过严标准、强监管,持续增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效能。将检查评价结果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排名的重要依据,提出特定实体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时应将一体化评价结果作为重要考虑因素,通过逐步发挥一体化评价结果的"指挥棒"作用和优秀会计师事务所的示范作用,促进行业整体一体化管理水平提质升级。

 

财政部发布会计师事务所自查自纠报告规定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 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30号)有关要求,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自查自纠报告机制,强化会计师事务所责任,11月29日,财政部发布《会计师事务所自查自纠报告规定(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年度自查自纠报告机制,于每年5月31日前年度报备时,通过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系统一并向事务所总所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提交年度自查自纠报告。

  征求意见稿指出,事务所应在自查自纠报告中,完整、如实、详细报告以下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和完成时间: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因执业行为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行业惩戒以及承担民事责任情况;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情况;事务所及其分所持续符合执业许可条件情况;事务所一体化管理情况;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情况;事务所职业风险防范情况;事务所在信息安全维护方面情况;事务所认为应向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报告的其他情况。

  征求意见稿指出,会计师事务所自查自纠报告主要用于加强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日常管理,督促督导会计师事务所持续改进和长远健康发展,报告具体内容不对外披露。

 

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体系迎来全面整合修订

 

  11月26日,证监会就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体系整合涉及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涉及证监会的27件规范性文件,包括合并后制定规则6件、修改17件、废止4件等,这是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体系30年来的首次全面整合修订。

  证监会表示,为构建更加科学、规范、易懂、管用的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体系,提升市场规则的友好度,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证监会会同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展了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体系整合工作,共有182件,数量压缩60%。本次法规整合,旨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监管法规的科学性、体系性、规范性,方便市场主体查找使用,助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注重强化持续监管与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退市等业务领域的有机联系,注重强化证监会与沪深交易所规则的功能互补和沪深交易所之间市场规则的协调一致。

  整合后,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体系化繁为简。业务分类包含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购重组、监管职责四大类;在层次上,证监会层面构建基础规则、监管指引、规则适用意见三个层次,交易所层面构建自律监管规则、自律监管指引、自律监管指南三个层次,行政监管与自律监管实现有效衔接。二是内容更为规范合理。在"避免实体内容大修大改"的前提下,优化上下位规则关系,尽量"找平"沪深交易所规则的章节体例并维持两所规则内容上的合理差异,技术上合并同一事项规则、修改废止不符合实践或存在矛盾的规则,统一文字表述和格式体例。三是数量显著减少。整合后证监会规则94件,沪深交易所规则88件,更为简明、清晰、友好。

  本次规则整合具体内容有五大方面。

  一是合并监管事项相同但分散各处的规则,并修改过时、重复、矛盾之处,形成统一、明确的专项规则。如《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等数项规范性文件合并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管理规则》;规范境内分拆的《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和规范境外分拆的《关于规范境内上市公司所属企业到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合并为《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以《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为基础,吸纳《关于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的通知》等数项涉及资金往来、对外担保规定的相关内容,合并为《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8号--上市公司资金往来、对外担保的监管要求》;《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的相关内容分门别类整合至《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等规则。

  二是修改现行规则中与实践不相适应、与新发布规则或上位法冲突的规定,并统一规范文字表述。如删除《〈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有关上市公司严重财务困难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7号》中"股票被暂停上市"的表述,原因是退市新规实施后不再有"暂停上市"阶段;"申请豁免要约收购义务"修改为"免于以要约方式增持股份",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保持一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三条有关拟购买资产存在资金占用问题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0号》中"拟购买资产"修改为"标的资产",令其可适用于换股吸收合并情形,增强法规实用性。《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行文方式由政策指导性文件调整为规范的法律文件,名称修改为《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规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4号--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特别规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6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第26号编报规则》)按上位法新规进行更新,援引的《证券法》第193条修改为第197条,援引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六章修改为第五章,考虑到《证券法》已有规定,删除《第26号编报规则》关于定期报告范围的规定。

  三是归纳总结实践中已经普遍认同的做法,提升形成规则。如《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依据新《证券法》增加股东违规买入的股份在36个月内不得行使表决权,且不计入出席股东大会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的规定。结合前期监管实践,《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上市公司及其相关方承诺》增加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资产交易对方、破产重整投资人等适用主体和破产重整事项,增加不得变更、豁免承诺的三种情形,包括依据有关规定作出的承诺、重组业绩承诺和承诺人已明确不可变更或撤销的承诺。

  四是废止前期出台的暂时性规定、阶段性安排以及与现行规则矛盾的规则。如《2008年深入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事项公告》《关于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等阶段性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其具体要求已在监管实践和其他规则中予以落实;《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相关各方行为的通知》《关于上市公司立案稽查及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时间较早,与后续出台的新规则和实践做法存在矛盾。

  五是对于修订不久或使用效果良好的部分规则,本次不修改内容,仅做编号等处理,便于市场查找使用。如《〈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有关限制股份转让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4号》《〈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七十四条有关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收购完成时点认定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9号》等为近两年新修订规则;《上市公司董事长谈话制度实施办法》在实践中适用情况良好,对其仅重新命名编号为《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6号--上市公司董事长谈话制度实施办法》,内容保持不变。

 

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明年起施行

 

  据悉,国务院11月29日发布了《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实施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证监会同步就《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实施规定》(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是指证监会对涉嫌证券期货违法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期间,被调查的当事人承诺纠正涉嫌违法行为、赔偿有关投资者损失、消除损害或者不良影响并经证监会认可,当事人履行承诺后证监会终止案件调查的行政执法方式。

  根据《办法》,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有适用条件。首先,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的实施应当遵循公平、自愿、诚信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其次,当事人可以申请适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的时间环节,为当事人自收到证监会调查法律文书后至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证监会应当在送达当事人的案件调查法律文书中告知其有权依法申请适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再次,《办法》明确了不适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的情形,包括当事人因证券期货犯罪被判处刑罚或者被行政处罚未逾一定年限;涉嫌证券期货犯罪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涉嫌证券期货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没有新事实、新理由就同一案件再次提出申请,或者因自身原因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承诺,就同一案件再次提出申请,以及证监会基于审慎监管原则认为不适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的其他情形。

  证监会发布的《规则》在《办法》规定的负面情形基础上,从正面对适用范围作了进一步限定,明确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主要解决:调查取证存在较大困难、法律适用存在较大困难,以及能够更为及时有效地赔付投资者损失,实现监管效能等案件。

  具体来看,适用规则的基本流程是,证监会应当自收到当事人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证监会可在规定期限内根据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失、损害或者不良影响等,就适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相关事项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协商,认可其所作承诺的,应当与当事人签署承诺认可协议,并载明相关事项。承诺认可协议签署后,证监会向当事人出具中止调查决定书并予以公告。当事人因自身原因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承诺的,证监会应当终止适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当事人完全履行承诺认可协议后,证监会向当事人出具终止调查决定书并予以公告。对当事人涉嫌实施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再重新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在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保护了当事人自身合法权益。

  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能够及时赔偿投资者损失,且不影响其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充分尊重投资者对救济渠道的选择权。与民事诉讼需要投资者依法在胜诉后才能获得赔偿不同,适用当事人承诺案件的投资者可以按照《办法》规定向承诺金管理机构提出赔偿申请,经承诺金管理机构审核,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快速获得赔偿。

  同时,《办法》通过严格规定证监会实施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的行为规范,保障当事人权益。证监会应当在案件调查法律文书中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适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对于不予受理的案件,证监会要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同时,加强对证监会的内部制约、外部制衡和社会监督,细化回避等程序规定,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保密义务。当事人在沟通协商时所作的陈述只能用于实施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以解除当事人后顾之忧。

  当事人承诺制度并非"花钱买平安"

  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是贯彻落实资本市场违法活动"零容忍"要求的具体举措,而非当事人"花钱买平安"。《办法》明确,当事人承诺具有严格适用条件,证监会经审查并集体决策后才能决定案件能否适用该制度,承诺金兼具惩戒和赔偿功能,承诺金数额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当事人因涉嫌违法行为可能获得的收益或者避免的损失、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依法可能被处以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的金额,以及投资者因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所遭受的损失等诸多因素,通常情况下数额要高于行政处罚的罚没款数额。

  除要求当事人交纳承诺金外,证监会还可要求当事人采取自我核查整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加合规检查频次、主动调整相关业务等措施,以纠正涉嫌违法行为、赔偿投资者损失、消除损害或者不良影响。

  《规定》还厘清了承诺办理部门与调查、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衔接机制。要求承诺办理部门应当就案件适用当事人承诺相关事项征求调查、审理部门的意见,适用当事人承诺的案件必须经过必要的调查,案件受理后不中止案件调查、中止案件审理。明确承诺办理部门与承诺金测算部门做好协调配合。由投保基金公司负责测算投资者损失情况,调查部门、审理部门、证券期货交易场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投资者保护机构等部门单位提供必要支持。要求承诺金管理机构制定承诺金管理使用方案并报证监会备案,同时明确当事人自行赔偿投资者程序,鼓励当事人提前赔偿投资者。明确派出机构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中的作用。

  证监会还修订了承诺金规则,将原"和解金"相关表述调整为"承诺金",并删除了相关定义条款,对承诺金的管理方式进行了完善,鼓励当事人积极赔付投资者,为当事人自行赔付投资者预留了制度空间。

后续,证监会将加大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净化资本市场环境。同时,贯彻落实《办法》规定,及时回应解决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银保监会公布《保险集团公司监督管理办法》

 

  据悉,银保监会11月30公布《保险集团公司监督管理办法》。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原保监会曾于2010年发布《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原《办法》"),但近年来,保险集团自身发展水平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办法》已不能完全适应保险集团发展和监管的要求,有必要进行修订。

  该负责人介绍,《办法》修订主要遵循三方面原则。一是一致性原则。本次修订过程中,对涉及保险集团的其他相关监管规定进行梳理,实现《办法》条文与当前监管制度的一致性。另外,《办法》对照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新修订的国际监管规则以及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等,与有关要求衔接一致,并为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监管预留空间。二是稳定性原则。此次修订总体上保持原有制度架构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同时,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重点针对执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开展修订。三是问题导向原则。本次修订有针对性地对近年来保险集团发展和监管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出回应。

  具体来看,修订后的《办法》着重加强保险集团公司治理监管,要求保险集团公司具有简明、清晰、可穿透的股权结构,与下属成员公司股权控制层级合理,并强化了保险集团公司对整个集团公司治理的主体责任。

  在强化保险集团风险管理方面,《办法》增设了"风险管理"章节,要求保险集团公司整合集团风险管理资源,建立与集团战略目标、组织架构、业务模式等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办法》明确,保险集团公司应当设立独立于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并要求各业务条线、子公司及其他成员公司在集团整体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政策框架下,制定自身的风险管理政策,促进保险集团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此外,《办法》还新增完善了风险偏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集中度风险管理、防火墙设置、关联交易管理、对外担保管理以及压力测试体系等具体监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还增设了"非保险子公司管理"章节,以完善非保险子公司监管明确保险集团可投资非保险子公司的范围和相关条件,完善内部管控机制、禁止行为、外包管理、信息报送等规定。

  《办法》提出,投资非保险子公司,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质上由保险集团公司或其保险子公司开展的投资,不得违规通过非保险子公司以间接投资的形式规避监管。

  此外,新规还系统完善了集团监管要求,强调并表监管"以控制为基础,兼顾风险相关性",完善并表监管范围;提高保险集团公司信息披露、危机应对和处置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明确外资保险集团公司监管适用《办法》。

  该负责人表示,本次《办法》修订实施将对保险集团稳定健康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具体而言,一是强调保险集团公司的股权投资应坚持保险主业原则并明确保险集团可投资企业类型和投资比例限制,推动保险集团聚焦保险主业、加强股权投资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二是提升保险集团公司治理能力,降低保险集团股权结构的复杂性,防止成员公司之间交叉持股,限制人员兼职,规范集团关联交易、对外担保以及资源共享等事项。三是要求保险集团公司建立集团整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管控集团风险,并关注风险传染、组织结构不透明风险、集中度风险、非保险领域风险等集团特有风险,促使保险集团公司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水平。四是弥补保险集团所属非保险子公司的监管空白,引导保险集团建立规范、有效的非保险子公司管理体系,并通过投资非保险子公司优化集团资源配置、发挥协同效应、提升集团整体专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效促进保险主业发展。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加强督促指导,做好《办法》的贯彻落实,通过严格市场准入,丰富非现场监管指标,开展现场调查检查等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保险集团公司监管,规范和促进保险集团公司健康发展。

两部委严格规范涉及保险理赔司法鉴定工作

 

  近日,司法部办公厅、银保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涉及保险理赔司法鉴定工作的通知》,对规范涉及保险理赔司法鉴定工作(以下简称涉保司法鉴定)提出明确要求。

  《通知》指出,近年来,广大司法鉴定机构和保险机构认真履责,积极作为,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但涉保司法鉴定还存在着不规范、不诚信等问题。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各银保监局要完善制度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涉保司法鉴定中"司法黄牛""暗箱操作",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提升保险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通知》强调,要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执业行为。一是坚持公正合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非法干涉,不得有收受他人财物、接受请吃、出具虚假鉴定意见、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险机构和当事人不得干涉司法鉴定机构独立、公正执业,不得与司法鉴定从业人员、相关组织或个人串通操控涉保司法鉴定牟利;保险机构不得与司法鉴定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保险机构从业人员不得违规兼任司法鉴定人。二是提倡共同委托,协商选择司法鉴定机构,共同确认鉴定材料;无法协商一致的,双方可共同在司法行政机关公告的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中随机选择;在出具鉴定意见书之前,保险机构和(或)当事人不得就同一鉴定事项另行委托鉴定。三是鼓励到场见证,保险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派员到场见证并在相关材料上签字确认;保险机构和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配合鉴定,应当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通知》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与同级银行保险监管部门加强沟通交流,构建长效机制。要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提供并更新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保险机构联络员信息及相关监管信息;要构建通报会商机制,建立涉保司法鉴定重大案件通报和重大问题会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涉保司法鉴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构建纠纷解决机制,畅通投诉举报受理渠道,建立完善纠纷调解机制,充分发挥专家优势,积极化解矛盾;要构建联合执法机制,通过联合执法、委托执法、异地交叉执法等措施,严厉打击 "司法黄牛"利用鉴定进行保险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

 

我国将构建支持特殊类型地区振兴"1+N"政策体系

 

  据报道,国务院近期批复了《"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规划》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该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以规划为引领,构建新时代支持特殊类型地区振兴"1+N"政策体系。

  特殊类型地区包括以脱贫地区为重点的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等。

  他说,"十四五"时期,特殊类型地区作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短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脆弱地区、促进边疆巩固的重点地区,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条件和更为艰巨的发展任务。编制和实施规划,加快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确保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得上;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有利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边疆安全。

  规划是第一个全国特殊类型地区振兴五年规划,也是"十四五"时期支持全国特殊类型地区振兴的纲领性文件,主要明确了特殊类型地区振兴的目标定位、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分类型区研究制定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振兴发展的配套政策文件,细化支持各类型区发展的政策举措,共同形成新时代支持特殊类型地区振兴的政策体系。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支持特殊类型地区振兴的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撑体系,有利于形成推进特殊类型地区振兴的强大合力。

  一是明确了一批支持政策。规划提出,要完善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人才就业扶持政策,支持特殊类型地区行政区划改革,重点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

  二是明确了一批试点示范和重点园区。规划提出,要大力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园区,积极支持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大力度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三是明确了长效工作机制。规划明确,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编制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区域政策和协调重大区际利益关系等过程中,要统筹支持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提出,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继续依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生态保护补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重大事项。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健全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支持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更好解决自身困难,更好发挥支撑功能,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开拓振兴发展新局面。

 

政策要闻

 

▲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政策延续

 

  11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延续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该《公告》提出,自2021年11月7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对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

  《公告》明确,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范围不包括境外机构在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取得的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债券利息。

  此前,为鼓励外商投资、促进出口,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中国税务部门不断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税收制度,在2018年11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通知称,对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

  《公告》指出,延续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政策,是为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国税总局发布新版《"走出去"税收指引》

 

  据悉,国税总局11月25日发布《"走出去"税收指引》(2021年修订版)。

  国税总局对"走出去"纳税人相关的税收政策及110个税收协定(安排、协议)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共性涉税问题,编制了《"走出去"税收指引》。

  《"走出去"税收指引》共分四章,从税收政策、税收协定、管理规定及服务举措四个方面,按照适用主体、政策(协定)规定、适用条件、政策依据详细列举了"走出去"纳税人涉及的99个事项。

  相关政策文件截至2021年9月30日。截至2021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共发布了104份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涵盖104个国家(地区)。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涵盖国家(地区)的基本情况、与中国双边经贸往来情况、现行税收制度、税收征管体制、投资涉税风险、税收协定、税收争议解决方法等主要信息。

  国家税务总局表示,希望《"走出去"税收指引》能为中国"走出去"纳税人提供税收法律法规方面的指引,帮助纳税人有效规避税收风险,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畅通和投资便利作出积极贡献。

 

  ▲大商所修订铁矿石仓单服务管理办法

 

  据悉,大商所11月26日发布修订后的《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仓单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办法》称,铁矿石仓单买卖服务将调整为场外铁矿石协商挂牌交易,在大商所场外综合服务平台上开展,相关交易、报价方式也进行了同步优化。

  此次修订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交易系统由仓单服务系统调整为场外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二是交易形式由服务商义务买卖调整为市场化协商成交,且价格由交易所根据第三方报价定价调整为双方协商。三是参与主体由原来的客户、会员、交易所调整为客户和交易所;相应的,资金由会员线下代收代转调整为交易所结算,仓单由会员在电子仓单系统上手动操作转让调整为交易所直接划转。

  据了解,大商所于2017年发布了《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仓单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在铁矿石品种上推出了仓单买卖服务,由相关指定厂库作为铁矿石仓单服务商,根据规定的价格和义务量等为客户提供标准仓单买卖的服务。自实施以来,铁矿石仓单买卖服务有效改善了客户在近月合约上的交割能力,促进更多企业参与铁矿石近月合约套保。

  为进一步丰富场内场外避险工具、满足个性化避险需求,2020年底大商所战略性启动了"一圈两中心"场外市场建设,与192家场外会员共同推动构建了钢铁原燃料等板块的大宗商品生态圈,并于今年10月29日上线了铁矿石等品种的标准仓单协商挂牌交易。在该业务模式中,双方客户达成交易意向后,由卖方仓单交易客户以挂牌方式向特定买方仓单交易客户发出标准仓单卖出信息,买方仓单交易客户摘牌后,于当日完成结算交收,实现标准仓单和货款的同步、安全划转,为交易双方提供保障和便利。

  据了解,此次大商所将原有的铁矿石仓单买卖服务调整为场外铁矿石协商挂牌交易,通过进一步整合现有衍生业务平台和资源、发挥大商所场外综合服务平台优势,可以更高效、可靠地解决铁矿石标准仓单的交易流通问题。

 

 

▲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预算提前下达

 

  据悉,财政部11月30日提前下达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预算指标,统筹用于支持各省(区、市)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待2022年预算年度开始后,按程序拨付使用。

  财政部强调,各地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2022年预计数分解下达相关工作。进一步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要随同预算资金同步填报绩效目标,同级财政部门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并将绩效目标随同预算同步批复下达,作为绩效监控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止出现挤占、挪用、虚列、套取补助资金等行为。

 

国资改革

 

辽宁省出台地方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

 

  近日,辽宁省下发《辽宁省地方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进一步完善全省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四梁八柱",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本级政府授权,集中统一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

  《暂行规定》共7章40条,明确了政策适用范围,出资人机构在地方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登记、股权变动、增资扩股、资产评估、经营预算、财会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所出资金融机构重大事项及其管理方式,对所出资金融机构的管理者选择以及绩效考核、工资薪酬等管理职责,同时强调要加强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监督检查,建立责任倒查和追究机制,并对需执行统一的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的情形作出规定。

  《暂行规定》指出,地方国有金融资本,是指省及以下各级政府及其授权投资主体直接或间接对金融机构出资所形成的资本和应享有的权益等;所称金融机构,包括取得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核发金融业务许可证的各类金融企业,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的地方金融从业机构,以及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投资运营公司、金融基础设施等实质性开展金融业务的其他企业或机构。

  《暂行规定》明确,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主要包括:指导推进地方国有金融机构改革、落实国家金融政策法规、优化地方国有金融资本战略布局、健全资本流动机制、完善授权经营体制、监督保值增值、实施基础管理工作、国有金融资本经营预决算管理、组织收益上交、重大事项管理、依法行使所出资金融机构股东职责、参与管理者的任免考核、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承担全口径地方国有金融资本报告工作、委托其他部门、机构管理地方国有金融资本,履行出资人的其他职责和承办本级政府交办的事项。

 

自主创新

 

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联盟成立

 

  日前,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在北京经开区成立。据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地的14个国家级经开区将针对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和"异地代办",并逐步推动"同事同标"。

  近年来,北京、天津、北辰、西青、武清、东丽、子牙、秦皇岛、唐山曹妃甸、廊坊、沧州临港、邯郸、石家庄、张家口14个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自觉融入国家战略大局,在加快构建联动发展新格局、完善优化产业协作新生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三地政务服务协同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十四五",三地国家级经开区将发挥探路领跑作用,不断汇聚行动合力,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跑出"加速度"。

  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产业联动、资源整合、一体相连"的发展思路,由北京经开区牵头研究,经过各经开区共商,确立了联盟发展的产业协同共建共享、政务服务互通互办、放管服改革互学互鉴、人才干部互派交流四大合作机制。

  在产业协同共建共享机制方面,主要通过加强区域间高精尖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和资源互补,打造京津冀产业发展的生态雨林;在政务服务互通互办机制方面,主要针对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和"异地代办",并逐步推动"同事同标"。

 

山东印发工业设计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据悉,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印发《山东省工业设计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紧盯制造强省建设目标,围绕增强创新设计能力、加快设计产业发展、提升设计服务水平,大力推动产业设计化和设计产业化,力争到2025年,山东省工业设计产业能级得到全面提升,对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工业设计与制造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规划》提出以下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引进一批国内外工业设计机构,培育10家工业设计领军企业;初步建成2-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区,聚集工业设计机构和企业1000家以上;工业设计服务企业突破1000家,新增工业设计专职人员5000人左右,具有工业设计师职称的设计人员超过200人。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围绕"十强"产业,培育建成5家以上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择优培育2家有特色主攻方向的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新增不少于1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5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在制造业与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基础好的地区建设5个左右工业设计培训实训基地。

  平台建设持续健全。创建1~2个工业设计特色类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等产业集群,培育建成5个以上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计交易、品牌推广、协同设计等专业化特色服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逐步健全。

  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持续举办"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等赛事以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国家工业设计奖等行业活动;力争获得国际工业设计各类知名奖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十四五"期间,山东按照《规划》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和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绿色化工六大产业促进工业设计与产业融合,提升工业设计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强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设、智能家电等在设计中的应用,开发引领未来产业方向的原创型新产品;高端装备产业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农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能源装备、环保装备等领域开展整机、整车、系统装备的工业设计;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海上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机组设计及大规模新能源装备、分布式能源系统装备设计,新材料产业围绕新型结构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超常环境材料应用加快工业设计、创成式设计和3D打印的融合式发展;智慧海洋产业发展海上钻井平台装备设计以及深海潜航器、水下机器人等海洋科考专用船舶及装备设计;医养健康产业以高性能、普惠性医疗器械、健康监护、康复器械等智慧医疗技术和产品为重点,实现大型基础医疗器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设计;绿色化工产业发展芳烃、乙烯、石化精深加工、生物化工、新型煤化工、精细盐化工等节能环保设计,加快发展节能节水和三废处置装备设计。

  山东省将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工业设计研究院,重点布局建设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择优培育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鼓励结合各市优势产业基础,建设分布式创新驱动平台网络。

根据《规划》,山东还将探索新增工业设计专业人才职称,支持将设计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选拔范围,享受各级人才政策待遇。同时,鼓励高校结合"新工科""新文科"等学科建设,推广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符合山东制造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

 

济南获批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据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公室12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披露,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8部委已于日前联合印发《山东省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标志着济南市正式获批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济南市副市长尹清忠介绍,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将重点在建立健全科创金融组织体系、深化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科技创新型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等七个方面先行先试,打造与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相匹配的金融组织体系。

  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冯毅说,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将积极打造"人才+资本"的融资服务模式,推动金融机构构建"人才有价"评估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融资授信依据,创新开发"人才贷"等专属信贷产品。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王延伟介绍,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后,有利于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科创企业知识产权、技术等轻资产的融资运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链"卡脖子"技术、重大科技攻关等领域的中长期贷款投放。

  根据方案,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将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体系健全、结构合理、配套完善、保障有力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运行质量和服务效率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支持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深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节能减排

 

国家能源局就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据悉,为进一步优化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管理,促进光伏发电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11月2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办法》明确,光伏电站年度开发建设方案可视国家要求,分为保障性并网规模和市场化并网规模。各地分批确定保障性并网项目或者市场化并网项目的,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情况。未纳入光伏电站年度开发建设方案的项目,电网公司不予办理电网接入手续。鼓励各级能源主管部门采取项目库的管理方式,做好光伏电站项目储备。

  《办法》明确,保障性并网项目鼓励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性配置方式优选确定,并由电网企业保障并网。市场化并网项目按照国家和各省(区、市)有关规定执行,电网企业配合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对通过自建、合建共享或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落实并网条件。

  《办法》要求,各级能源主管部门要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开发建设秩序,不得将配套产业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门槛。

  在项目管理上,《办法》提出,光伏电站项目单位应做好规划选址、资源测评、建设条件论证、市场需求分析等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重点落实光伏电站项目的电力送出条件和消纳市场。对于各类存量项目应在规定时限内建成投产,对于超出备案有效期而长期不建的项目,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清理,对确实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应及时予以废止。

  在电网接入管理上,《办法》提出,对电网企业建设有困难或规划建设时序不匹配的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允许发电企业投资建设。发电企业建设配套送出工程应充分进行论证,可以多家企业联合建设,也可以一家企业建设,多家企业共享。发电企业建设的新能源配套工程,经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双方协商同意,可在适当时机由电网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回购。

  在电网接入管理上,电网企业应按照积极服务、简捷高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光伏电站项目接网审核和服务程序。鼓励电网企业推广"新能源云"平台,服务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电网企业应提高光伏电站配套电网工程相关工作的效率,做到配套电力送出工程与光伏电站项目同步建设,同时投运。确保纳入年度开发建设方案的保障性并网和市场化并网项目"能并尽并",不得附加额外条件。

  在运行监测与市场监督上,《办法》还明确,国家能源局适时组织或者委托行业协会、有资质的咨询机构等,根据相关技术规定对通过竣工验收并投产运行1年以上的重点光伏电站项目以及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后评价,作为完善行业政策、规范和标准的重要依据。项目单位应按照评价报告对项目设施和运行管理进行必要的改进。

 

国家能源局要求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安全管理

 

  11月2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安全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指出,近年来,以"就地开发、就近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快速发展,装机总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双碳"行动方案的实施和"整县开发试点"工作的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还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数量众多、区域分散、周边环境复杂,安全生产管理难度较大,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为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安全工作,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见稿指出,地方各级政府发展改革、电力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划,综合分析本地区电网的承载能力、消纳情况、潮流电压分布等,科学确定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

  意见稿要求按照"就近接入、就地消纳"原则,优先在用电负荷高、电网承载能力强的区域布局新建项目,降低大规模接入对电网运行安全的影响。

  各地区要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可接入容量和限制接入区域清单发布机制,由电网企业测算可接入容量、划定限制接入区域,经本级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审核后公开发布。

  意见稿还强调,拟并网运行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单位,要确保涉网一、二次设备(装置)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要向电网企业提出并网申请,并提交并网必要的文件资料。未经电网企业同意,项目不得擅自并网。

 

辽吉黑内蒙古四省区首次签订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议

 

  据悉,辽宁省生态环境厅日前联合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生态环境厅共同签订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议,四省区将本着"联合治污、团结治污"原则,开展联防共治、联合执法等工作,这是辽吉黑内蒙古四省区首次签订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工作协议。

  根据这一协议,四省区将在联防共治方面加强团结协作,共同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合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共同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在属地管理方面,四省区将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环境污染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加强监管,控制和减少对相邻地区的污染影响。在工作机制方面,四省区将建立执法联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机制、案件交办机制等,实现区域联动。在联合执法方面,四省区将对边界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案件、跨省区河流生态环境问题、属地不清的边界散乱污企业、危险废物异地倾倒案件等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督促重点行业企业严格落实达标排放要求,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辽宁省制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任务书"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精神,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近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任务措施》(以下简称《任务措施》),提出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坚持节能优先,夯实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发展基础,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用水量持续下降,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本省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任务措施》围绕生产、流通、消费、基础设施、绿色技术、工作落实等6个方面作出部署安排,并明确了29项重点任务和牵头单位。

  《任务措施》指出,要切实肩负起维护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坚持节能优先,夯实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发展基础,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用水量持续下降,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辽宁省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任务措施》从6个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任务。

  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方面,辽宁省将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健全清洁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改措施、加快种植养殖绿色发展进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重点服务行业绿色升级、补齐绿色环保产业短板、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提高供应链绿色化水平,并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5%。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方面,辽宁省将对标绿色物流先进方向,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推进铁水、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加快港口岸电设施建设,支持机场开展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备建设和应用。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到2025年,实现省域内废旧家电拆解能力与产生量基本匹配。积极融入绿色贸易体系,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在健全消费体系方面,文件明确要加大绿色产品消费引导力度,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到2025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基础设施是向"绿"转型的难点也是重点。《任务措施》引导全省要因地制宜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风电光伏装机力争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新增核电装机224万千瓦,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2.5%。

  技术创新是向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任务措施》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向科技成果转化集聚,促进绿色技术成果产业化。

为绿色发展护航,辽宁省还将加大该领域的财税扶持力度、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标准体系建设。

 

成渝地区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

 

  据悉,四川省和重庆市11月30日同时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两地规划于2025年前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并配套建设加氢站。

  "成渝氢走廊"总体规划了2条城际线路和1条直达干线。城际线路以资阳、内江、自贡、泸州、荣昌、潼南、九龙坡、两江新区等沿线地区为节点,连接天府国际机场、德阳重装基地、自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西南(自贡)国际陆港、九龙坡汽配集散基地、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等支线,形成互联互通的氢能经济网络;直达干线沿成安渝高速公路,形成贯通成渝中部城市群的氢能快捷运输线。

  近年来,四川和重庆密集出台了氢能产业规划及相关支持政策,聚集了氢气"制、储、运、加、用"上下游200多户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两地已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440辆,建成加氢站15座。

宁夏出台能耗双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近日,宁夏自治区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能耗双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目录》),旨在提高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禁止类、限制类、淘汰类标准,对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加快高耗低效产能退出,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对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能耗双控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落实措施。

  《目录》提出的管理措施分为禁止类15条、限制类9条、淘汰类13条,涉及两大门类(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7个行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并对现有存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列出全部退出的时间节点。

  《目录》明确,不准新建、扩建炼油、焦化、氮肥、钢铁、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纯碱、离子膜烧碱(废盐综合利用除外)项目;不准新建、扩建未纳入国家规划的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项目;不准新建、扩建企业自备燃煤机组和未纳入规划的燃煤火力发电、燃煤热电联产项目。在规模、产业环节、工艺及产品和产能置换、能耗替代、能效水平等方面,明确了限制范围,并对炼油、焦化、电石、碳化硅、烧碱、乙烯和丙烯、水泥、钢铁、铁合金、电力和热力生产等行业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和具体时限要求。

  据了解,为做好《目录》管理工作,将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共同建立《目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推进各项工作和重点任务落实。

 

报告称中国气候变化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超500亿美元

 

  11月30日,清华大学、中国国家气候中心、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等十多个机构联合发布了《中英合作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第三阶段报告。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腾飞介绍,目前中国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年均500亿美元,占GDP的0.4%。

  "从绝对值上看,气候灾害直接损失是增加的,"腾飞表示,"但从GDP占比上看,气候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占比是在下降的。1960-1970年代气候灾害占GDP的比重在灾年可以达到10%以上,而近年只占GDP的0.4%。这主要是由于经济总量增加后,我们有了更好的防灾能力。"

 

金融机构开展碳核算重点应落脚于三个方面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近日在《中国金融》杂志刊文认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金融机构开展碳核算试点的目的是先行先试。金融机构进行碳核算,重点应落脚于三个方面:将金融机构投融资活动的碳排放量和碳减排量纳入核算;主要核算二氧化碳(CO2)而非全部温室气体;核算达到一定条件的投融资活动对应的碳排放量和碳减排量。

  2021年年初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编制下发了《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方案》(下称《方案》)、《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操作手册(试行)》(下称《手册》)和《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下称《指南》),部署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下称“试验区”)相关金融机构对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及碳排放进行核算。

  谈及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主要目标,雷曜表示,一是通过试验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先行先试,为逐步实现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和强制披露积累先进经验和最佳实践;二是为碳排放量、碳减排量等重要环境指标的量化可测奠定方法基础,并基于试验区实践经验反馈不断细化碳核算方法、明确碳核算参数、完善碳核算体系;三是为推动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与国际对标贡献力量,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和引领作用。

  雷曜称,按《方案》要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探索阶段(2021年上半年),包括成立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组、金融机构报名、能力建设、数据治理、环境信息试编制等。二是规则制定阶段(2021年下半年),包括研究支持、制定环境信息披露模板和实施方案、制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规则、开发数字平台等。三是全面落实阶段(2022年),包括全面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开展调研与评估、继续开展研究、为新一轮披露做好准备、总结经验等。

  关于金融机构碳核算的重点,雷曜表示,试验区金融机构开展碳核算试点的目的是先行先试,其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将金融机构投融资活动的碳排放量和碳减排量纳入核算。《指南》针对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了金融机构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的碳核算方法。

  二是主要核算二氧化碳(CO2)而非全部温室气体。未来,可根据政策标准的最新要求及数据可获得性,逐步将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与三氟化氮(NF3)等其他类型温室气体纳入核算范围。

  三是核算达到一定条件的投融资活动对应的碳排放量和碳减排量。为提升《指南》对中小金融机构碳核算的适用性、降低其核算成本,对正常运行时间不足30天的项目的碳排放不纳入核算。对非项目融资业务存续期不足30天或月均融资额少于500万元的融资主体的碳排放也不纳入核算。

 

劳动用工

 

八部门联合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

 

  近日,交通运输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鹏飞介绍,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职业归属感不强、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凸显。《意见》结合各部门职责,提出了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举措。

在完善平台和从业人员利益分配机制方面,《意见》要求各地相关部门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向驾驶员和乘客等相关方公告计价规则、收入分配规则,每次订单完成后应明确告知驾驶员本次抽成比例,保障驾驶员知情权和监督权。

同时,督促网约车平台公司加强与有关方面的沟通协商,合规确定抽成比例,并公开发布。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在确定和调整计价规则、收入分配规则等经营策略前,公开征求从业人员代表及工会组织、行业协会的意见,并提前一个月向社会公布。

  《意见》要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持续跟踪行业运营情况及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并适时公开发布,引导驾驶员形成合理收入预期。同时,为保证劳动者的基本收入,《意见》提出综合考虑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及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网约车平台企业与有关方面协商确定驾驶员劳动报酬计算规则和标准,并向社会公布。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支付给驾驶员的劳动报酬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意见》明确,加强对交通运输新业态企业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强化交通运输新业态运行监测,及时预警垄断风险,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力度。防范资本在交通运输新业态领域无序扩张,依法严厉查处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诱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

 

陕西发布"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

 

  据了解,为缓解就业总量压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等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就业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近日,陕西省发改委和省人社厅牵头制定《陕西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全省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导全省促进就业工作。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88%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235万、166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达到7%。到2035年,陕西省就业优先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就业全面实现,就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均等化,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规划》提出了7个方面具体任务。一是扩总量,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培育就业新动能,提高全省就业承载力,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二是促创业,强化创业带动作用,持续优化创业环境,支持各类劳动者创新创业,全面升级创业服务,放大就业倍增效应。三是保重点,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促进多渠道就业。四是促匹配,建设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打造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供需匹配。五是提技能,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六是强保障,推动实施公平就业,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提升劳动者收入水平,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强化劳动者社会保障,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七是防风险,建立就业风险监测研判机制,切实做好失业风险管控,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同时,《规划》设置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提升等17个专栏,确保规划有抓手、能落地。

 

 

云南出台新规保障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发放

 

  据悉,为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云南省多部门日前联合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明确工资保证金监管部门,工资保证金可采用银行保函代替,助力破解工程建设领域的农民工欠薪问题。

  云南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云南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实施细则》明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由州(市)人社行政部门具体管理,州(市)根据情况可委托县(市、区)人社行政部门进行日常监管。

  根据上述文件,工程建设领域总承包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州(市)的经办银行存储工资保证金或申请开立银行保函;工程建设项目跨州(市)的,在工程建设项目部所在州(市)的经办银行存储工资保证金或申请开立银行保函。

  新规指出,工资保证金可以采用在银行设立专门账户存储的方式,也可以用银行类金融机构出具的银行保函替代。有条件的州(市)可以探索引入工程担保公司保函或工程保证保险。用工程担保公司保函或工程保证保险替代工资保证金的,参照银行保函的相关规定执行。

  此外,新规还明确了工资保证金存储比例及上限、工资保证金或银行保函使用的条件和程序,细化了工资保证金存储下浮、免于存储及上浮标准。

 

昆明市网约车司机工会联合会成立

 

  据悉,为切实提高网约车司机幸福感与归属感,把昆明市广大网约车司机群体纳入工会中,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不断走深走实。11月23日,昆明市网约车司机工会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昆明市职工之家举行。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琦,云南省总工会职工帮扶服务中心主任李卓坤,昆明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俊涛以及昆明市交通运输局,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等单位领导出席。

  本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昆明市网约车司机工会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尹云龙当选工会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主席,李春云为副主席。

  尹云龙在发言中说到,网约车司机工会联合会责任重大,之后各项工作都将紧紧围绕全总、省总和市总的工作大局开展,同时将全心全意服务广大网约车司机,把团结、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服务好社会和市民,作为联合工会工作的核心内容。

  会上,李琦为昆明市网约车司机工会联合会进行了授牌。

  李俊涛在会上表示,推动网约车行业建会入会工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会履行好职责使命、把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更好地凝聚在党的周围的重要抓手。工会联合会纳入了曹操、滴滴、首约、途途行等全国、省、市重要的网约车企业或平台,完善了市属"三级"工会组织体系,标志着昆明市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中又迈进了一步。

  李俊涛对昆明市网约车司机联合工会之后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组织建设,着力健全完善"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二是切实做好服务,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三是着力维护权益;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竭诚服务广大劳动者方面所开展的工作,让更多劳动者认识工会、了解工会、加入工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专家论坛

 

刘世锦强调力争实现"递进"共同富裕

 

  据悉,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12月2日在新浪财经年会暨第十四届金麒麟论坛上表示,中国要力争"递进"共同富裕,在继续保持先富人群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加快低收入人群进入中等或更高收入阵营的步伐,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同时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增效带动增长的状态。

  在刘世锦看来,目前要搞共同富裕,实际上面临着三种不同的选择:第一种选择就是"递进",也就是说在继续保持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加快后富人群(低收入人群)进入中等收入或者说站在更高收入阵营前进的步伐,逐步地缩小收入差距,同时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增效带动增长的状况。第二种选择是"僵持",第一阶段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增长乏力以后,低收入人群无法提高生产率,难以启动后富起来的第二阶段,这样的话经济就可能陷入收入差距居高不下、增长相对衰退的状况。第三种选择是"后退",全面地压制先富阶层,就是所谓的杀富济贫、劫富济贫。在劫富的同时,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不再具有增效的积极性,但是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收入差距有可能缩小,但是就会回到平均主义+普遍贫穷。

  "第一种选择虽然说很有吸引力,也很有改造力,就是先富带后富,但是并不具有必然性,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系列经济社会条件的配合,这个难度其实也不能低估。第二种选择,社会公众是很不满意的,批评的声音很大,但是国际经验表明,落入这种僵持的陷阱的可能性并不是很低,而且这种僵持其实是一个短期的状况,不进则退。第三种选择,看起来后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民粹主义思潮占了上风,出现这种局面的社会土壤其实还是有的,因为不劳而获对一些人还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所以,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什么呢?就是如何力争第一种选择或者叫第一种情景,避免后两种情景。"刘世锦说。

  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但收入差距也在拉大,大体上属于增效性主导的收入差距变动,即收入差距变动与经济增长同时发生,而且收入差距变动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因。这种变动有利于提高效率,但也有减效性因素普遍存在。目前已经进入共同富裕的第二阶段,即让低收入人群也富起来,从而带动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第二阶段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要大于第一阶段"。在这种情况之下,有必要提出一个目标,就是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目标。

  "根据数据的测算,2018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大概是28%左右,约4亿人,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是个什么含义呢?我们争取用10到15年的时间,现在中等收入群体由目前的4亿人能够再增加上4到5亿人,达到8到9亿人,从而占到总人口的60%左右,这就是一个倍增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对我们的经济增长来讲,它可以扩大内需,既包括消费需求,因为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提高以后,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将会比较高。什么意思呢?100块钱,可能高收入阶层用于消费的就很少,甚至这方面不花钱了,都搞储蓄了,但是低收入群体用于消费的比重相对就比较大一些。所以,它可以带动消费,同时也可以带动像住房、基础设施等等这方面的筹资。"刘世锦说。

  在刘世锦看来,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提升以后,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之内,不光是在消费,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有一双手,他们自己可以就业、创业、创新。所以,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成为生产者、创新者,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显著增加供给侧高质量就业创业创新的动能。另外,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如果中等收入群体占到全社会人口的一半以上,将有助于形成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

  "所以,我们认为提出并且力争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在10到15年的时间里边翻一番的目标,应该是共同富裕的第二阶段,也就是低收入群体能够富起来的一个重大的举措。另外,这个目标如果能够提出来以后,它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各方面推动共同富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这个目标有没有可行性?我们的团队也做了一个测算,我们假定从2019年到2030年,GDP平均增长5%左右,平均通胀率2.5%,名义GDP年均增长7.5%左右,大概到2030年的时候,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可以上升到大概50%左右,大概就是7.5亿人。按照大体相同的变动速度,到2035年以前,有可能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达到8到9亿人,实现倍增的目标。"刘世锦说。

  刘世锦表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这样一个战略,到底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样的途径?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个战略和政策的核心是着力提升低收入群体的人力资本,促进机会均等,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人力资本的差距,用增效带动增长的方式缩小收入差距。

  "所以,总的一个思路是怎么能够创造一个人力资本公平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把低收入人群有的那种人力资本的潜能,通过改变我们的社会关系,通过改善这种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使低收入阶层的积极性、创造力普遍而充分地发挥,这样公平和效率就可以互为因果,在提升社会公平的同时也促进经济增长。"刘世锦说。

  刘世锦认为,在这样一个大的格局下,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也需要重点关注潜在的中等收入群体,因为目前全国70%的人口,也就是10亿人,他们实际上是在中等收入群体之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把他们说成一定意义上的低收入群体。在这部分人中间,收入低于但是接近中等收入群体下限的人群,就是所谓中等收入群体的潜在人群,是下一步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低收入群体中间,收入相对是比较高的大概是4亿人,对应的家庭年收入是4万到10万。在这部分人中间,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关注进城的农民工,因为在潜在中等收入群体中,城市居民占到40%左右,农村居民占到22%,目前还处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农民工能占到18.8%,有农转非经历的城市居民,也就是以前是农民,现在成为城市居民,也占到19%左右。这三部分人合起来,就是潜在中等收入群体,就占到了60%,下一部分我们要关注潜在收入群体,其实主体还是农民,最后还是农民怎么进城的问题。"刘世锦说。

  在刘世锦看来,这个方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特别强调的有三大政策工具:第一,要打通城乡人员、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的通道。从大的方向来讲,还是要继续鼓励支持农民进城,特别是已经进城的农民工,他们怎么能够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同时,也要打通城里人下乡的通道。第二,要补上低收入群体在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重点是通过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扩大就业创业等,缩小低收入群体的人力资本差距。第三,要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更大规模、更为稳定、更高质量地发展。

 

 

反思西方理论对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误导

 

广州日报11月29日刊发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王超的文章指出,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主题和历史进程,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根本走向和文明进步的标识。但是,在过去的几百年中,世界各地都难免出现战争、暴乱、侵略、杀戮、资源枯竭等“人为性”地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和灾难,即使到了21世纪,仍然不能避免,对世界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引发了“世界怎么了”的普遍困惑。回顾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现代化似乎总是跳不出“既承载人类美好向往,又难免给世界带来灾难挑战”的“历史周期率”,甚至一些国家的现代化成果和霸权霸主地位就是建立在破坏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虽然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然而唯独不能忽略的是西方理论对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误导。

  逻辑误导

  “现代化”的研究起源于西方。二战后,面对一大批新出现的独立国家及所引起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西方国家用“现代化”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式,塑造了一幅“现代、文明”的世界形象,并借助新兴社会学科建构出一套世界现代化叙事体系,来影响新兴国家发展方向,进而达到掌控世界格局的目标。

  这套现代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及其衍生的社会科学体系发源于英国,发展于美国,曾流行于世界,其基本逻辑是将资本主义描绘成人类文明的终极状态,将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定义为现代社会和现代国家,其产生的逻辑误导是追求现代化就要“西方化”,就要按资本主义的逻辑来进行。而一旦按照西方逻辑来指导现代化就“悄无声息”地陷入了现代化所开辟的“世界历史”及其内在的“支配—从属”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抛到由西方扩张势力及势力范围所及的“统治—权力”各种关系之中。

  对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有过经典批判:“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逻辑误导?

  一方面,将“现代化”理论的建构基础从西方的经验抽象演变为一般性经验,从而造成误导。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虽然已经成为描述发展过程的一般代名词,但是在起源上来讲是从西方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理论,甚至是阶段性的成果。如果照搬照抄西方模式,现代化的过程就会成为一种悖论:现代化是一个使人过上好日子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使人日益贫困的过程。

  另一方面,将“资本主义现代化”通过话语霸权标榜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从而造成误导。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运动规律来看,“现代化”是人类实现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现代化发展逐渐告别传统社会,建立起现代社会和现代国家,虽然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被认为是催生“现代社会”“现代国家”的两次伟大革命,但不能由此类推“现代社会”“现代国家”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能由此类推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就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标准误导

  在西方政治理论中,西方学者十分自信地认为,源自西方的民主化已成为现代文明的主流,西方文明的民主一定会成为世界普遍的政治形式。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学界推出民主研究学术工程,和政界紧密合作对民主话语进行改造,将本来资本主义政治中的竞争性议会政治、多党轮替、票选、制衡等特征,悄悄转化为民主的一般标准,通过持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渗透,在世界造成误导,让人们误认为只有西方制度才是民主模式,才符合现代化标准,凡是不符合西方标准的都不是民主国家。

  为此,西方学界还制造出很多诸如转型国家、威权国家、半民主或部分民主国家等新鲜政治学词汇,意指这些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按照西方标准先进行政治改造,也为西方国家干涉别国内政提供了所谓“理论支撑”。从实践看来,西方国家输出的民主实践,很多时候种下的是分裂、冲突与战争的种子,使无数生灵不得不承受西方标准所带来的民不聊生的代价,偏离了人们对现代化的真实期盼。事实上,虽然“民主”最早出现在西方,但就本质来讲是人类实现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和工具形式,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因此,如果将“民主化”作为现代化的标准,绝不是西方的民主标准,而应是民主所体现的人类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程度及不同国家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程度,才符合现代化的真正意蕴。

  路径误导

  毋庸置疑,资本主义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那么,这些财富是如何创造的呢?西方学者自20世纪中期以来,将现代化理论予以科学化,弱化其政治性,突出经济维度,凭借经济优势缝制“华丽外衣”,在“华丽外衣”上又镶嵌所谓自由、民主和文明的意识形态标签,将民主化、法治化和福利化演变成为一种现代化的必然路径,掩盖了西方现代化早期野蛮血腥的资本积累过程。人们在被“华丽外衣”吸引的同时,也难以招架住西方意识形态的诱惑,产生了一种逻辑幻觉:只要认真仿照欧美的价值体系和制度模式,就能实现发达的现代化。殊不知,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进程是以贸易、资本为驱动,在其背后是国家暴力的后盾,接受西方理论的时刻就是被西方意识形态柔性控制的时刻,会将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逻辑简单平移照搬,不但导致国家进一步衰败,而且在经济政治上依附于西方,找不到摆脱“依附—从属”关系的出路。

  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的:“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西方国家正是通过这种思想、价值、政治的意识形态输出掩盖了剥削支配世界的真实面目,既实现了追求世界规模利润的目的,又达到了追求全球性价值认同的效果,最终形成了一种以依赖意识形态作为世界现代化格局的支配机制,使寻求富强的后现代化国家陷入了西式观念和制度逻辑之中,也等于进入了自我殖民的铁笼,即使苦苦挣扎仍不得解脱。

  因此,西方现代化是人类进步和发展不可重复的经验,基于西方经验得出的现代化理论是人类进步和发展不可普适的理论。通过对西方理论对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反思可以发现,现代化进程之所以总是跳不出“相悖”的“历史周期率”,原因在于原发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在逻辑、标准和路径等方面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误导。

  人类的现代化发展理论和现代化事业必须建立在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和世界历史的未来走向上,这样的现代化首先规定了现代化的文明形态,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实践标准和推动路径需要服务于这种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正是立足于这种文明新形态不断探索发展成型,抵达了新的历史方位,必将在文明的至高点上形成现代化新理论,创造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世界发展格局

 

  据悉,经济参考报11月29日刊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文章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强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时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文章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没有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也不是其他现代化模式的翻版,而是在吸收借鉴人类现代化文明成果基础上,"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其核心在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一个国家或民族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走向现代化,归根结底要看这条道路是否符合自身实际,能否解决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对、走得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的成功,从根本上破除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展现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

  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不懈探索和艰苦奋斗,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繁荣富强国家的壮美画卷。如今,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向世界展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大生机和活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传承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和平、和睦、和谐的传统,又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成功,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增添了中国力量。

  今天,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推向前进,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积极应对美国货币政策转向与溢出效应

 

  经济参考报11月30日刊发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谭小芬、林奕皓联合撰写的文章指出,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美联储货币政策开始发生转向,逐渐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启动Taper(缩减资产购买),开启新一轮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就业、通胀水平作为美联储重要关注目标,是决定货币政策转向具体时点的关键因素,不过转向时点也受到疫情发展等情况的制约。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会对美国、新兴市场、中国等经济体的利率、汇率、资本流动、资产价格产生显著溢出效应,为此我国应当采取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提高政策沟通能力、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等多种方式来有效应对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冲击。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背景及时点分析

  背景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和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大规模购买美国长期国债、机构债、长期抵押支持证券(MBS)等非常规措施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大规模扩张。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推进,美联储总资产规模扩张了近10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尽快恢复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美国再度推行力度空前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利率水平降至历史低位,美元流动性从严重短缺转向极度充裕,金融资产价格屡创新高。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过于庞大、长期国债和抵押支持证券过度持有等问题,会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管理难度加大,还会引致金融市场产生定价扭曲等问题。此外,量化宽松政策过度压低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以及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由于10年期国债利率是住房贷款利率和企业长期债券利率的基准,保持过低的长端利率从长期看会造成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

  背景二:美联储Taper政策的启动。2021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复苏,通胀加速抬升,美联储逆回购工具用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货币政策提前转向预期不断升温。11月3日,美联储公布11月FOMC会议声明,官方宣布Taper在11月启动,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减小150亿美元。本次声明只宣布了未来2个月的具体计划,因此不能排除明年1月后美联储改变Taper节奏的可能性。宏观来看,通货膨胀、疫情发展、金融稳定、财政赤字等因素都会对Taper节奏产生作用。目前,大部分美联储官员认可在真正加息前完成Taper,预计在2022年底完成Taper是大概率事件。

  为讨论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时点,需要明确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根据目标实现情况来分析Taper政策实施可能面临的影响因素,对美联储启动加息的时点进行科学分析。

  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标。第一,就业目标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基础并具有包容性的目标。最高就业水平是美联储主要关注的就业指标,这是指在排除周期性因素影响后,与长期通货膨胀目标适应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但是该指标需要在不同时期相应调整。第二,通胀目标是美联储货币政策重要而具有容忍度的目标。2020年8月,美联储推出平均通胀目标制。在新的货币政策目标下,美联储对就业复苏要求和通胀的容忍度增加,在2020年8月FOMC会议上更新了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框架,其中将"实现2%的长期通胀目标"更改为"实现平均2%的通胀率",将"偏离最高就业水平"改为"实现就业最大化存在的缺口"。

  关于美联储启动加息的时点分析。结合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可从通胀、就业、疫情三方面加以讨论:

  通胀方面,高通胀回落情况是决定加息速度的关键。根据Wind数据,美国在2021年6月以来以CPI衡量的通胀水平已经达到4%以上,这个数值远远超出美联储长期通胀目标的标准。在美国供应链瓶颈和劳动力瓶颈快速改善、债务支持型财政支出转变为税收支持型财政支出的推动作用下,预计2022年下半年后美国通胀指数会逐渐回归2%的水平。综上分析,2022年高通胀持续的概率较低,美联储快速加息的概率也偏低。

  就业方面,市场是否实现充分就业也是加息的影响因素。伴随着美国额外失业救济到期,预计会有更多的人口回到劳动力队伍,劳动参与率预计将会有所提升,失业率也有望快速降低。但是,如果结构性失业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导致劳动力市场修复至充分就业的速度放缓,那么可能导致Taper持续的时间更长,由此加息时点也会随之推后。预计2022年下半年美国劳动力市场将达到美联储加息的门槛。

  疫情方面,新冠肺炎病毒产生变异,可能推迟经济的持续向好,并抑制劳动人口供应,影响就业率回暖。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胀和就业水平可能再次出现下行压力,导致加息推迟。

  综上,美联储加息启动时点提前可能的驱动因素有:防范持续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金融风险、防范通胀压力过快上行、更好控制Taper与加息的节奏。对应地,美联储加息启动时点推后可能的驱动因素为疫情带来的通胀和经济再次下行压力。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溢出效应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不仅会对自身经济具有调节作用,还会在全球范围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因此要从美国立场出发,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分析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溢出效应。

  对美国市场的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首先会对美国自身产生作用,对国债利率、股票走势、美元汇率、经济增长等方面都有一定影响。

  首先,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产生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提高长期美债收益率。美联储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美联储启动Taper会增加美国市场上的债券供给,从而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以及收益率上升。其次,从短期看,美国货币政策收紧会导致市场无风险利率上升,导致股票预期收益回落,带来美国股指回调。从中长期看,美股的基本面并未恶化,美债收益上升带来的经济向好预期可能导致风险偏好投资者抛售美债,转而投资股票等风险资产,导致美股股指持续走高。随着长端利率伴随美债收益走高,远期现金流贴现价值降低,这对高估值的科技股和成长股不利。随着美国经济复苏预期走高,上市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预期也会改善,美股市场在中长期应当保持一定上升态势。再次,从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会引发美元指数反弹。随着美联储启动Taper、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预计美元汇率在短期内也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弹。最后,从理论分析来看,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导致的美国收益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最终会传导至实体经济,使得实体经济基准利率抬高,这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和消费借贷成本,从而抑制消费和投资,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压制作用。

  对新兴市场的影响。对于新兴市场,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主要会带来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两方面的影响。美国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期间,大规模资本流入新兴市场,造成这些国家利率下降、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上涨,最终导致经济过热。当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债收益率上升,会对新兴市场带来巨大的资本流动冲击,引发资本回流美国,给新兴市场的股市和债市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本币贬值带来的通胀预期攀升可能导致新兴国家央行被迫加息,延缓经济复苏。

  第一,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一方面,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一些新兴国家大规模举债,外债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升。由于美元走强,以及资本外流会导致新兴市场外债偿付压力加大,特别是杠杆率高的国家容易暴露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新兴国家高估值股市面临下行压力。由于疫情期间全球范围普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菲律宾、巴西、韩国等国家的股市出现较大涨幅,但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美债收益率上升引发资本外流,新兴国家的股市的上升势头将会受到一定打击。

  第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美元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因此,新兴国家央行为抗击通货膨胀,往往被迫加息,这会对在疫情期间本就经济疲软的新兴国家产生负面作用。

  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复苏、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相比美国更快,所以预计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

  第一,对市场利率的影响。从宏观传导机制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后中美经济周期同步性大幅度提高,所以中美利率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度联动态势,美债利率与中国股市收益率也持续出现长期正向关系。但是,全球经济在疫情期间呈现错位复苏态势,中美两国经济复苏不同步,处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宏观传导渠道作用发挥有限。

  第二,对外汇市场的影响。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美元指数低位反弹,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下降,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趋势将显著缓和。同时,我国经济复苏进程较快,且海外复苏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将对人民币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因此,人民币在一段时期内不会出现明显的贬值压力,更多的将会呈现双向波动趋势。

  第三,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外资在我国境内的存量巨大,2021年以来,我国证券组合投资净流入月均规模较大,而且资本流动以短期资本为主。随着新一轮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中美利差收窄,外资可能以更快速度流出,从而对我国资本市场形成一定波动作用。

  第四,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在美元指数上行、Taper启动的持续影响下,主要大宗商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同时,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国内市场往往具有联动性,随着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我国需要加大对贵金属、有色金属等商品关注力度,保供稳价,打击投机行为。

  应对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影响的政策建议

  综上,美国货币政策转向会给全球各国带来显著的溢出效应,为防范其给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带来的可能风险,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坚持自主的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国际资本流动稳定。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我国应当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推动稳健货币政策实行,同时根据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有效把握货币政策力度和节奏,从而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二,构建有序的外汇储备结构,推动外汇资产保值升值。由于美联储已经启动Taper,进而进入新一轮加息进程,美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重新回到强势地位,所以我国可以考虑提高美元资产的配置比例,积极调整外汇的储备结构。同时,考虑到Taper会导致未来美国中长期债券供给上升,导致价格下跌,因此可以适当减持中长期美国国债,并增持短期美国国债,提高外汇储备管理能力,推动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第三,提高开放的政策沟通能力,加强世界各国协调合作。在全球经济日益开放的新时代,各国实施的经济政策或多或少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所以各经济大国之间加强政策沟通就显得非常必要。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步调不一致,货币政策出现分化态势,我国有必要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共同稳定恢复。

第四,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金融体系系统风险。随着美国货币政策转向,随之而来的国际金融风险值得重视。我国有必要针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资产价格过度波动风险等方面,利用大数据、金融科技等手段,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与监控模型,构建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良性互动的经济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和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的措施。

  会议指出,治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直接涉及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复杂严峻环境和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较快、被拖欠情况增多。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保市场主体的要求,依法依规加大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整治力度。一要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整治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恶意拖欠账款行为。机关、事业单位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30日内支付款项,最长不得超过60日。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企业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不得滥用商业汇票变相占用中小企业资金。大企业应在年度报告中向社会公布逾期未支付的中小企业款项。二要压实地方属地和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审计监督,对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要依法查处并严肃问责,严重失信的要公开曝光。三要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相关制度,提高工程进度款支付比例。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保证金。会议强调,要抓紧制定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的相关配套政策,从根本上减少和防范拖欠账款问题。

  会议指出,保障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工资,是关系农民工家庭基本民生的大事。岁末年初正值各类项目、工程资金结算期,要开展冬季专项行动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治理力度,以工程建设特别是政府性投资和国企项目为重点,全面核查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支付、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等保障制度落实情况,加强市场监管和审计监督。依法依规严惩欠薪行为,对失职失责公职人员予以通报和问责。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另外,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职业技能培训取得长足进展,开展职工、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补贴性培训近1亿人次,特别是运用失业保险基金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对稳岗促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就业导向、适应市场需求,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一是支持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加强稳岗培训,健全职工技能培训机制。二是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的支持。落实培训经费税前扣除政策。对购买用于培训的相关设备,予以税收支持。研究继续运用失业保险基金开展稳岗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加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农民工3000万人次以上。提高面向就业创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

 

北京再出16条举措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按照北京市政府关于结合疫情常态化持续出台中小企业惠企政策的工作部署,11月24日,北京市经信局、市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从持续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保障企业权益、精准做好企业服务等四个方面制定了16条举措。

  在持续减轻企业负担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支付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比如,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继续将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鼓励辖内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免收全部单位结算账户管理费和年费;鼓励各区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对生产经营暂时面临困难的独角兽、专精特新等高成长中小企业及民生领域服务型中小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扩大普惠金融供给,引导各类基金支持,分担文旅企业履约风险,加强金融数据共享。比如,引导银行业加大首贷服务力度,至2023年末,力争累计拓展小微企业首贷户14万户以上,累计发放小微企业首贷金额1500亿元以上;统筹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政府性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本市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中小企业,尤其是对集成电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和前沿领域中小企业加大股权投资供给。

  在积极保障企业权益权益方面,《若干措施》提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强化市场价格执法,畅通诉求反馈通道。比如,优化应急运输专用通道政策,保障应急物资和中小企业必要的生产物资优先便捷通行;鼓励国有企业推进优质优价采购,不得设置阻碍中小企业参与竞争的隐形门槛;在"京通"APP中开设中小企业服务意见建议征集平台,及时总结反映集中的诉求,提出改进举措。

  在精准做好企业服务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推进企业"一件事"集成服务,积极匹配人才需求,精准服务赋能企业发展,促进"专精特新"重点企业梯度发展,支持企业上市,加强考核评估。比如,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完善不同梯队企业识别标准,扩充在库企业数量;推进辖内商业银行为"专精特新"企业开辟信贷绿色通道,推出专属信贷产品。

 

陕西私营企业占市场主体比重将达到30%

 

  据悉,为形成支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陕西省工信厅和省发改委联合下发《陕西省"十四五"发展中小企业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私营企业数量占全部市场主体比重达到30%;规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力争达到 9000 家,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达到8%,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超6.5%。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到2025年,规上中小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8%;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0 家,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各级政府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公益性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市场化服务精准度不断提高,协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省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到2025年,全省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达到100 家,国家和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达到150家,服务企业数量及质量同步提升。"十四五"期间,陕西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审批制度、商事制度和财税金融制度等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市场准入条件更加宽松,经营环境更加公平;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不断提高,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双多边合作交流机制进一步拓展,对外合作更加务实。

 

湖北出台24条举措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据悉,湖北省政府近日出台《纾解全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若干措施》,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反映的融资问题中较为突出的痛点难点,不断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措施》围绕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拓面增效、降低成本、发挥合力、强化保障四个方面,制定了24条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具体举措。

  针对纾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从强化融资、机制、服务对接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通过开展首贷专项行动、创设"楚天贷款码" 线上银企对接平台、实施信用培植工程,增强融资对接力度;建立授权、授信、受理回告、尽职免责"四张清单"服务机制,提升信贷审批效率。

  针对纾解企业融资贵问题,主要是通过强化金融机构合理定价、执行收费减免要求,规范融资服务性收费、降低中介收费标准,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压缩短期高息民间借贷市场空间等系列举措,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经贸态势

 

中俄两国经贸主管部门正研究升级中俄投资协定的可行性

 

12月2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11月30日,中俄总理第二十六次定期会晤期间,双方充分肯定今年中俄经贸关系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的良好势头,并就下一步合作达成多项共识,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束珏婷介绍,在中俄经贸务实合作方面,主要取得以下五方面积极成果:

  一是继续推动双边贸易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中俄贸易增势强劲,前10个月货物贸易额1156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商务部与俄方编制完成了《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为实现中俄双边贸易额2000亿美元目标作出规划。双方还商定促进跨境电商和服务贸易增长,提升便利化水平,扩大农产品准入,用好展会平台,继续积极落实《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

  二是继续推动投资和大项目合作取得新突破。前10个月,中方对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9.1%。两国经贸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升级中俄投资协定的可行性,努力为双边投资合作提供更好的制度性安排。双方在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战略性大项目合作积极推进,黑河公路桥已具备通车条件,同江铁路桥铺轨贯通。双方签署了《2021至2025年中俄卫星导航领域合作路线图》,正积极商谈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的政府间协定。

  三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入发展。双方商定加强政策、产业和项目对接,进一步深化能源矿产、农林开发、工业制造、信息通信等领域上下游合作,推动互设机电等类型产业园区,提升基础设施软硬件联通水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双方还将积极采取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努力保障跨境货物运输和口岸运行。

  四是积极推进新兴领域合作。本次总理会晤期间,商务部与俄经济发展部签署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鼓励和支持两国业界对接合作,推动中俄合作数字赋能。双方商定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打造5G、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智慧城市等新的增长点。双方还就加强在俄远东地区城市建设和建材等合作达成新的共识,商定共同编制中俄在俄北极地区合作发展路线图。

  五是全面加强多边领域合作。双方同意就全球经济治理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等加强立场协调。本次总理会晤期间,商务部与俄方签署了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备忘录,商定深化在世贸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大图们倡议等多边和区域框架内的协调配合,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

  束珏婷表示,下一步,中方将同俄方一道,全面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和本次总理会晤达成的各项成果,进一步发挥政府间合作机制作用,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朝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不断巩固和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投资视点

 

国家发改委下达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项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项2021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约18亿元,紧紧围绕支撑和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支持为疏解项目落地提供支撑保障的雄安新区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并对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省市交界地区"断头路"等项目也给予支持。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项投资计划执行监督检查,及时跟进投资计划实施情况,督促地方解决有关问题,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为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好基础。

 

北京拟修订新增产业禁限目录

 

  12月2日,《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目录修订在生态环保、民生保障、产业引导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相较于上一版共优化调整政策措施55处。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于2014年7月发布实施,2015年、2018年持续进行了修订完善。《目录》是北京治理"大城市病"、促进减量提质、推动集约高效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等政策文件均要求严格执行《目录》。

  本次《目录》修订包括优化调整政策措施和健全完善执行机制。相较于《目录》(2018年版),本次修订优化调整政策措施共55处,涉及五大方面。

  一是瞄准"双碳"目标,强化生态环保和安全管理。助力北京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导新增产业和功能发展更加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全市层面由原禁止新增燃煤火力发电、燃气热电联产调整为禁止新增火力发电、热电联产(保障城市应急备用、调峰和基本运行除外)。同时,加强安全管理,核心区、城四区、城市副中心层面禁止新设立或迁入冷藏车、集装箱、大型货物运输业户(车辆)等。

  二是关注民生保障,对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予以支持。适应传统商圈改造、新业态发展和便民服务需求,对核心区、城四区、城市副中心餐饮业措施进行调整,取消原限制新增低于60平方米餐饮企业的规定,不再简单按照面积大小实行禁限管理;明确规划用途为"餐饮服务",或规划用途为"商业"并符合餐饮用房相关规定的地下空间可以从事餐饮业。同时,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零售、快递服务、垃圾处理等行业管理措施进行了修订。此外,结合疫情防控等应急保障需要,进一步明确《目录》不适用于"应急保障项目"。

  三是加强产业引导,助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目录》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继续严格禁限不符合首都功能和北京率先实现"双碳"目标的一般性制造业。同时,衔接落实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规划政策,引导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如制造业相关措施中,在原涉及国家和本市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品制造,为航空航天、国家重大专项和工程等配套制造予以除外基础上,增加对氢能、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配套制造等细分支持。对数据中心的管理,不再单纯依据PUE值,而是综合考量业务功能、能耗、水耗等因素,引导数据中心分区分类梯度布局、统筹发展。

  四是落实核心区控规等要求,进一步突出分区域差异化管理。根据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空间结构,以及核心区控规、城市副中心控规和分区规划等相关要求,本次修订,进一步强化分区域差异化管理。在原"1+4"管理措施基础上("1"指适用于全市范围的基础措施,"4"分别适用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其他平原地区、生态涵养区),提出"1+5"管理措施("1"指适用于全市范围的基础措施,"5"分别适用于核心区、城四区、城市副中心、其他平原地区、生态涵养区),进一步体现分区域梯度发展和承接。将核心区单列,在沿用《目录》(2018年版)主要管理措施基础上,强化对电力生产、道路运输等行业的管理措施,增加对住宿业、歌舞厅等行业的管理措施,促进核心区提升环境品质,建设政务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

  五是健全完善《目录》执行机制。本次修订,进一步区分明确了对新增市场主体和新增投资项目的差异化管理。优化营商环境,利企便民,对于新增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部门按照告知承诺制办理登记,做好企业证照办理服务;对于新增投资项目,相关部门需依据《目录》进行审核,禁止落地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项目。同时,细化完善了《目录》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晰职责,落细落实工作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总结交流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等成员单位依职责负责相关条目的解释、提出修订建议,根据需要制定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措施等,促进市场主体准确理解和有效执行《目录》。

 

上海区域性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获批

 

  据悉,中国证监会近日批复同意在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该项试点落地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意见》的重要举措。

  今年7月,《意见》提出"在总结评估相关试点经验基础上,适时研究在浦东依法依规开设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推动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二级交易市场发展"。

  7月22日,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推动《意见》落实落地,浦东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其中,将争取尽早启动建设、落地运行一批高能级功能性平台。科创上,重点是推动李政道研究所、交大张江高等研究院等高能级研究机构建成运行,加快推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金融上,重点是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等重要项目。数据上,重点是积极推动建立数据交易所,探索建立分类分层的新型大数据综合交易机制。

  据悉,份额转让试点将依托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逐步拓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促进私募基金与区域性股权市场融合发展,助力金融与产业资本循环畅通。同时,批复也要求各方严守私募监管底线,把好合格投资者准入关,严格落实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属地责任。

  9月举行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法律问题研讨会"上,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陈妍妍表示,将充分总结借鉴有关地方试点经验,充分发挥上海的优势与特色,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的相关部署,建设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推动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二级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上海相关金融监管部门人士指出,基金份额转让平台应发挥好平台的价格发现和估值功能,推动创新发展,积极做好服务范围的拓展,在质押登记方面做深入研究,充分考虑私募基金在"募投管退"各环节的特点。

  去年12月1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同意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据了解,清科、英国科勒资本、中关村发展集团3只S基金已相继设立,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买方市场逐渐成型,活跃交易资金体量不断扩大。

 

山西出台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太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据悉,山西省人民政府近日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山西太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山西省列入太行革命老区的35个县(市、 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将保持5年脱贫攻坚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的动态监测,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攻坚成果。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立完善协同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实施农村区域性养老集中供养工程,完善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等。

  同时,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革命老区县城旧城整修、新城建设和园区扩展,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等工程,建设一批具有太行文化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精致"小城市和特色县城。

  根据实施意见,到2025年,太行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红色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太行山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35年,太行革命老区与全省、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建成环京津冀生态屏障,红色文化影响力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湖北出台23条措施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11月30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湖北省《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介绍科技成果评价改革政策亮点和具体措施,启动改革试点工作。

  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全国第一个正式制定出台的贯彻实施意见,于11月19日由湖北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该《实施意见》坚持科技成果评价的正确导向,突出科技成果评价的可操作性、全面准确地评价成果的实际价值,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激励作用。从建立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标准、完善科技成果评价规程、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方式、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强化科技成果评价应用、优化科技成果评价生态等六个方面,提出23条措施。

其中,建立以价值为尺度的评价标准,将成果评价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软科学研究四类实施,从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五个维度建立科技成果价值标准,不同类型的成果,赋予不同的评价权重。建立可操作的成果评价规范,系统提出成果评价的方法、模式和手段,同时,配套出台《湖北省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指引(试行)》,增强成果评价的操作性。建立实用有效的成果评价方法,发挥市场和投融资机构在成果评价中的作用,提出同行评议、市场化评价、第三方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满足不同成果评价需求,成果评价后可聘请第三方评价咨询公司进行复查复审。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出炉

 

11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继南京、福州都市圈之后全国第三个、中西部地区首个被国家批复的都市圈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成都都市圈以成都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成都市,德阳市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中江县,眉山市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青神县,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面积2.64万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约2761万人;规划范围拓展到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全域,总面积3.31万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约2966万人。

  具体建设任务上,《规划》提出优化都市圈发展布局、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共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八大任务。优化都市圈发展布局方面,以同城化发展为导向,强化成都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增强小城市、县城及重点城镇的支撑作用,构建极核引领、轴带串联、多点支撑的网络化都市圈空间发展格局。

  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方面,打造成都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推进能源、市政、水资源等基础设施对接成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方面,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建设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

  共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方面,推动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高端切入、错位发展、成群成链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方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战略,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化开放合作,共建链接全球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方面,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突出均衡化、便捷化、人文化、品质化导向,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整体提升优质公共服务水平,共同打造城乡融合的优质生活圈。

  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方面,构筑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一心一屏三网三环多片"生态空间格局,开展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有效路径,重塑天府之国茂林修竹、美田弥望的大美城市形态。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强化重点领域改革系统集成,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开展同城化综合试验,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探索形成更多创新成果和改革经验,打造重大改革先行地。

  据了解,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印发,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6月,《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福州都市圈成为继南京都市圈后,全国第二个获得国家层面批复同意发展规划的都市圈。"作为全国首个获批的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跨省区协调的都市圈,其突出特点是跨省域;作为全国第二个获批的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对于推动闽东北地区由山海协作向同城化同家园的更高阶段转变,促进闽东北一翼加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介绍。

 

 

 

宁夏印发实施意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近日,宁夏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22项重点任务,支持包括吴忠、固原、中卫和灵武在内的宁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意见》明确,到2025年,革命老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人民生活品质普遍改善。到2035年,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迈上更高台阶,形成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兴旺、居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新局面。

  《意见》指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一律不退、力度不减。大力支持实施移民致富提升工程,扎实实施“9个专项提升”,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整体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围绕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大力培育商贸物流型、文化旅游型、资源加工型等特色小镇,支持开展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推动中心城市特色发展,支持吴忠市打造黄河金岸亮丽生态城市,建设先进制造业、特色食品和健康休闲城市;固原市立足生态旅游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建设生态园林和文化旅游城市,创建革命老区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示范市;中卫市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和全域旅游示范城市。

  《意见》明确,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构建高效交通体系,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提质发展、工业提效发展、服务业提档发展。要加强科技力量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推动宁夏师范学院升格为宁夏师范大学、创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工作。提升平台载体建设水平,支持吴忠金积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铜峡工业园区创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进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促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

《意见》要求,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持续优化革命老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规划,实施“革命老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继续面向革命老区实施相关专项招生计划倾斜,鼓励在革命老区设立技工院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吴忠市、固原市、彭阳县疾控中心改扩建,推动国内一流医院与革命老区重点医院开展对口帮扶与合作,依托固原市人民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新建红寺堡区中医医院。提高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支持固原市、盐池县、红寺堡区立足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加快低空旅游、房车旅游、沙漠星空旅游、清凉旅游、长城遗址等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推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精品线路。要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加大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力度,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干部培训,支持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广西将形成32条出海出边大通道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印发《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提出畅通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造一体化国际门户枢纽、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强化高品质客货运输服务、提升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构筑现代化行业治理体系六大主要任务。"十四五"时期,全区计划投资超1.5万亿元推动综合交通建设,综合交通网总里程将突破15万公里,力争建成全国前列、西部领先的交通大省。

  "十四五"时期,广西将着力建设"两通道、两枢纽、三网络、三体系",实现门户枢纽国际化、市通高铁便捷化、县通高速网络化、民用机场聚集化、内河航道高等化、轨道交通网格化、进村入户普及化、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明确,广西将重点打造南向北联开放发展、东融西合协同发展两大通道,建设以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枢纽港、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构建发达的快速网、高效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构筑民生为本的高品质运输服务体系、智慧绿色平安交通体系、规范高效行业治理体系。

  在畅通综合运输大通道方面,广西将形成出海出边铁路通道9条、高速公路通道23条,实现西南、中南地区多通道便捷出海出边,支撑广西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交会点。到2025年,区内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完善,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与周边省份互联互通,形成出省省际铁路通道19条、高速公路通道37条;沿海沿江沿边运输通道贯通,形成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向内陆纵深发展的国内大循环通道。

  "十四五"末,广西将实现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高铁动车运营总里程达3000公里;新建成高速公路超50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2万公里以上;全区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4000万人次,力争全区共建成21个通用机场;新建成3000吨级航道518公里,实现西江航运干线航道全线达到3000吨级。

 

财政部支持浙江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

 

  据悉,财政部11月30日发布《支持浙江省探索创新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浙江省探索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的财政管理体制。比如,加快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探索完善省与市县收入划分体制等。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实施方案》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财政推进共同富裕省域示范政策方案,开启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财政全面改革和制度创新,为保障和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共同富裕探索一条全新发展路径。

  "财政支持政策总体上是完善现有,通过省与市县收支划分进一步明确事权和支出责任,进一步理清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本的财政保障体系,进一步有效平衡地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和不均,并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重要支点,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双碳目标市县,更加充分发挥财政支持政策和二次调配功能以及对一次、三次分配的调节影响,努力培育和创造和谐共生、富裕共享、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张依群认为。

  《实施方案》明确,探索完善省与市县收入划分体制。支持浙江省贯彻分税制原则,根据税费属性合理划分收入,保护和调动市县发展积极性,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提升省级财政统筹资源能力,更好发挥省级财政的均衡作用,强化财政体制"扩中"、"提低"的政策功能。探索建立省以下财政收支均衡度评估机制,逐步提高财政初次分配均衡度,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坚实财力基础。

  同时,支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浙江省有关部门按国家统一部署做好税制改革措施落实。鼓励浙江省设立慈善信托,完善慈善褒奖制度,引导社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支持浙江省率先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按照《实施方案》,要探索建立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水平合理、保障到位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政策框架,逐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完善与经济发展阶段和财力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确定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保障标准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率先实现省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推进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浙江样本。

  《实施方案》要求,创新碳达峰、碳中和财政综合支持政策。指导浙江省财政部门研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财政奖惩政策,将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指标完成度和财政资金奖惩挂钩。围绕能源等重点领域,支持浙江省实施一揽子财政政策,力争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支撑。鼓励浙江省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支持浙江省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改革试点,鼓励浙江省按规定统筹资金支持试点项目建设。

  《实施方案》还提到,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机制,支持浙江省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着力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全链条,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攻关,支持科研院所加快高质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浙江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小而精"的高水平特色高校,探索用新机制举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此外,支持宁波舟山港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打造国际航运物流枢纽。支持浙江省义新欧(中欧班列)提质扩容专项激励试点,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支持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推动浙江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制造业领域相关政府投资基金积极参与投资浙江省符合条件的重大产业项目。

 

厦门支持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宿舍型保障房

 

  据悉,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出台《厦门市产业园区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办法》(简称《办法》)。《办法》支持产业园区内的工业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以解决员工住宿困难、通勤不便等实际问题。  

  《办法》提出,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房源、租赁合同应当在住房部门所属的厦门市住房租赁交易服务系统备案。租金应当接受政府指导,租金标准按低于同地段同品质的市场租赁住房评估租金执行。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柯玉宗介绍,根据《办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可以在不补缴土地价款,无需约定投资强度、产值、税收等情况下,根据相应指标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鼓励将同一产业园区中多宗工业项目的指标集中起来,统一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便于统一管理,挪出指标的企业则可以专注生产。对企业而言,这一举措既节约了企业开支,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企业职工来说,宿舍型保障房不仅节约了通勤成本,还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享受性价比更高的住房服务。

 

最高检出台服务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21条意见

 

  据悉,最高检日前制发了《关于服务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意见》,就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为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提出21条具体措施。

  意见提出,以高水平的监督办案服务保障海南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助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海南检察机关严厉打击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的窃取国家秘密、危害国防利益等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意见强调,要准确把握合法金融创新与金融违法犯罪的界限,依法惩治非法利用跨境直接投资交易、跨境融资、跨境证券投融资等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实施的各类新型金融犯罪活动,加大洗钱犯罪惩治力度,保障投资自由便利政策在海南落实落地。

  意见对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作出部署,明确要全面推开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工作,提升案件办理透明度。加大对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互联网、生物医药、海洋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意见提出,要聚焦民生热点,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针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公益诉讼检察专项监督活动,促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推动海南、广东、广西检察机关建立环北部湾生态协作机制,共同维护琼州海峡生态环境。

  意见还对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加强专业化建设、深化检察改革等方面提出要求。据悉,最高检将强化对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的总体推进、统筹协调和重点指导,支持海南检察机关增强服务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许维鸿:需要对全球经济滞胀未雨绸缪

 

环球时报11月25日刊发甬兴证券首席经济学许维鸿家的文章指出,“增长显著放缓+高通货膨胀”组合,是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必然面临的挑战。对于及时控制疫情、主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国,也需要未雨绸缪。

  先说说通货膨胀。客观说,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直到今天依然还幻想着后疫情时代的通货膨胀是“暂时的”。这与一些经济学家对美联储关于通货膨胀的提醒,形成鲜明对比。加上巴西、印度、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水平接连“爆表”,全球范围内的通胀风险化解,还得等到2022年。

  再说说经济增速。全球复苏的步伐突然减速,恐怕更是出乎美联储的预料。常识性的经济规律一直在起作用,只不过美联储的目光只盯着美国当权者和富人的需求:为了对抗全球性的疫情,各国都被迫祭出经济刺激计划,而这些“超常规”印刷的钞票和政府财政赤字,只是暂时性维持住了经济没有“断崖式下跌”。其红利和财富却大多流向权贵资本家,加剧全球的贫富差距;全球的大多数人在疫情中实际收入下降,如果他们都因此没有了消费能力,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怎么可能持续呢?

  当然,站在世界大多数经济体的角度,这一轮全球经济滞胀并非灾难性的,也不宜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进行类比。但站在美国的角度,欧美财经媒体频繁回顾70年代的能源危机以及之后长达十多年的股票和债券市场熊市,更多是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美国10月的CPI 季调后同比增速6.2%,远超预期的5.9%和上月的5.4%,是1990年以来最高增幅;核心CPI季调后同比为4.6%,达30年来历史最高;加上美国股市的估值水平也在历史最高水平、美国国债收益率则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似乎一切都在按照40年前的剧本在推演:投资机构担忧美元资产在2022年“股债双杀”。

  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而且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不只是美国。2021年最后一个季度,土耳其为首的诸多发展中经济体遭遇全球滞胀预期打击,正在经历“股债汇三杀”。汇率从9月底的1美元兑8土耳其里拉,短短一个半月就突破1美元兑12土耳其里拉的水平,十年国债收益率已然高企超20%。未来一旦外汇储备耗尽,政府岂不需要呼吁国民拿出黄金共渡难关?

  土耳其面临的国家金融风险,虽然有其地缘政治的特殊因素,但这在G20国家中绝非个例。南非、俄罗斯、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的通货膨胀率都已超过5%,个别国家甚至超过10%,这也让这些新兴国家的中央银行把基准利率不断提高到近20年的最高水平。

  全球性的通货膨胀预警,终于让越来越多的美联储官员承认,美国本土的通货膨胀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22日,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获得拜登的连任提名,也让市场猜测他的第二个任期将“由鸽转鹰”,加速美元的货币政策收缩进程。其实,美联储并非只有“鹰”与“鸽”两种选择,它可以采取结构性宽松态度,一方面继续政治正确地购买美国国债和开发性金融债券;另一方面,加速提高名义基准利率,以维持美元实际利率尽快走出负利率阴影,进而对抗通胀。

  可见,一旦认清通胀风险,美联储明年必然加快加息步伐,美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很可能将面临类似上世纪70年代全球滞胀的背景,新兴市场国家则面临类似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资本回流美国的风险,需要IMF时刻准备四处救火。当然,不同于70年代的是,这一次滞胀的主要诱因还是短期的新冠疫情,而不是深刻持续的能源危机,毕竟今天的美国有能力通过释放本国能源储备和产能,防止全球原油价格失控。

  对于中国,虽然在2021年下半年似乎也面临滞胀的风险,但背后的逻辑跟美国完全不同。中国后疫情经济复苏减速,主要原因是对房地产泡沫风险的去杠杆,以及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环保成本的上升。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则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型通胀,表征就是由制造业成本PPI向居民消费CPI传导的过程。

  好在今年对中国CPI影响颇大的“猪周期”处于历史低位,猪肉价格低迷极大减缓了对CPI的冲击。通过笔者近期对生猪产业的调研,猪肉价格由于产业自身因素导致的价格低迷将至少持续到2022年二季度,甚至是三季度,农业部门有充足时间进行逆周期调节,将“猪周期”熨平,以防止明年的通胀水平失控。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国家重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风险,将是2022年最大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其中很多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伙伴国家,也是中国未来外贸增长的潜力地区。因此,如何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宗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贸易、贸易带动金融货币合作、寻求IMF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协助相关国家顺利度过后疫情时代的短期滞胀,实现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赢。这既是2022年中国经济的挑战,更是机遇。

 

美联储考虑在12月会议讨论加快缩债

 

  11月30日,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面对强劲的经济及通胀压力,美联储可能会提前几个月结束缩债(Taper),预计将会在12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中进行讨论,美联储也将不再继续使用"暂时性"一词来形容通胀。

  鲍威尔指出,近期美国新冠确诊病例数量上升和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对美国经济和就业构成下行风险,同时增加了通胀不确定性。他表示,对病毒的更大担忧可能会降低人们工作的意愿,这将令就业市场复苏放缓,并加剧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鲍威尔表示,很难预测供应瓶颈持续时间及其对通胀的影响,现在看来推高通胀的因素将一直延续到明年。他认为,继续使用"暂时性"这个词描述美国通胀情形已不合时宜,美联储应尽量更清楚地解释其对通胀的看法。

  从去年年中开始,美联储按照每月购买约8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4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速度增持债券,以压低长期利率并刺激经济复苏。今年11月初,美联储宣布从11月晚些时候开始逐月削减资产购买规模150亿美元,包括1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5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如果保持这一缩减购债速度不变,美联储将于明年6月结束资产购买计划。

  然而,随着美国通胀压力上升,一些美联储官员和经济学家近期开始呼吁美联储加速缩减购债,为尽早启动加息做准备。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10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创近31年来最大同比涨幅。

 

"褐皮书"显示美经济增长仍受供应链和劳动力紧张限制

 

  据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月1日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经济活动普遍温和增长,但部分地区增长受到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限制。

  这份报告根据美联储下属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结果编制而成,也称"褐皮书"。报告显示,今年10月至11月初,多数辖区经济活动温和增长,消费支出适度扩张。一些辖区指出,尽管需求强劲,但受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增幅受到限制。低库存抑制了部分产品销售,尤其是轻型汽车销售受到较大影响。

  按行业来看,多数辖区休闲和娱乐活动有所扩张;建筑活动普遍增加,但由于缺乏原材料和劳动力,增幅受到限制;制造业增长也受到原材料和劳动力短缺限制。

  展望未来,多数辖区对整体经济前景的看法仍然乐观。但部分辖区指出,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何时能得到缓解存在不确定性。

  同期,各辖区就业市场实现从温和至强劲范围内的增长。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强劲,但持续面临招聘困难。休闲和酒店业以及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但很多企业因缺乏劳动力而缩短了营业时间。整体而言,育儿需求、退休以及对疫情的担忧是限制劳动力供应的主要原因。企业被迫提高工资并提供其他激励措施以留住现有员工。

  此外,各辖区物价水平普遍实现温和至强劲上涨。对原材料的强劲需求、物流挑战以及劳动力市场紧张局面导致各行业投入成本出现大范围上涨。同时,由于需求持续强劲,企业转嫁成本的能力大幅增加。

  美联储每年发布8次"褐皮书",通过地区储备银行对全美经济形势进行摸底。该报告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例会的重要参考资料。下一次美联储货币政策例会将于12月14日至15日举行。

 

欧元区通胀11月再创新高

 

  据报道,欧盟统计局11月30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受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11月欧元区通胀率持续攀升,按年率计算达4.9%,创25年新高。

  数据显示,11月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上涨27.4%,是拉高当月通胀的主因;食品和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2%;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7%;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4%。当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2.6%。

  从国别来看,欧洲主要经济体德国11月通胀率为6.0%,西班牙为5.6%,法国为3.4%,意大利为4.0%,均维持高位。

  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拉加德近日表示,面对当前高通胀率,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必须保持耐心和持久性,并对任何可能出现的不稳定情况保持警惕。

  她表示,鉴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的滞后性,难以准确预测欧元区通胀的驱动因素何时消退,但欧洲央行认为这些驱动因素或将在中期减退。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同样具有滞后性,欧洲央行更着眼于应对中期通胀。

 

前10个月俄经济同比增长4.6%

 

  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12月1日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

  报告显示,10月俄经济同比增长4.9%,快于9月的3.7%。报告说,10月经济增速加快得益于采矿业复苏。此外,天然气价格上涨和出口量增加也带动俄经济加快增长。

  报告指出,俄10月消费需求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从9月的15.4%降至13.7%。

  报告还显示,俄1月至10月平均失业率为4.9%。其中,10月失业率为4.3%,与9月持平,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在近年低点。

 

澳大利亚三季度GDP环比下降1.9%

 

据报道,澳大利亚统计局12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澳今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1.9%,低于2019年四季度疫情暴发前水平。

 

  澳统计局国民账户执行主管肖恩·克里克当天在声明中说,家庭支出大幅下降是三季度经济萎缩的主因。受疫情传播影响,澳人口和经济大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以及澳首都地区处于长期"封城"状态,导致这三地的家庭支出环比下降8.4%。对比来看,未处于严格防疫措施下的其他州家庭支出则环比增长0.7%。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澳三季度经济下降,但幅度低于外界预期,且同比仍增长3.9%。随着本季度澳各地陆续解除"封城"防疫状态,经济和就业市场正在复苏,预计将能走出去年第一、二季度连续负增长导致的技术性衰退。

 

印度经济第三季度增长8.4%

 

  据悉,印度中央统计局11月30日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印度经济同比增长8.4%。

  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印度建筑业恢复较快,同比增长7.5%。随着疫情趋缓,服务业增长步伐加快,同比增幅达10.2%。采矿业和采石业同比增长15.4%,电力、天然气、供水和其他公用事业服务业同比增长8.9%。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印度三季度经济复苏明显,但近期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对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令印度汇市和股市承压。疫情暴发前就存在的长期问题,如需求放缓、制造业发展艰难、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等也是影响印度经济复苏的负面因素。

  目前,印度央行已将关键利率降至历史低点,并注入大量流动性以支撑经济复苏。根据央行预测,本财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印度经济将增长9.5%。

 

投资分析点评

 

▲湖北设立千亿铁路发展基金

 

  11月27日,总规模1000亿元的湖北省铁路发展基金设立。来自中铁大桥局、国家开发银行等29家建设单位、金融机构等与湖北省铁路发展基金主发起人--湖北铁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这是湖北省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

  铁路发展基金注册资本300亿元。主发起人为湖北铁路集团,共同发起人有省交通投资集团、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省港口集团,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其中,省级出资300亿元(政府出资250亿元,省属企业出资50亿元),铁路建设项目沿线市县出资200亿元,社会募资500亿元。基金存续期10-15年,视实际情况可续期。

  据了解,湖北铁路发展基金以不低于基金总额的70%,参与国家长江沿岸高铁建设,推进湖北高铁枢纽网建设,确保所持铁路资产优质、长期、稳定。初步测算,"十四五"本省铁路建设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省方项目资本金需求近1000亿元,千亿规模的湖北铁路发展基金注入湖北铁路市场,直接形成的建设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按照单位铁路投资对GDP的拉动系数,可增加近万亿元的GDP,将直接带动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关联领域和涉铁路产业的发展。

  据悉,湖北铁路发展基金首批资金将用于沿江高铁、西十高铁等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湖北省铁路总里程将达到7000公里,净增约18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达到3000公里,净增约1400公里。力争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市高铁覆盖率由30%提升至60%,长江干线港口铁路进港率超50%,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交通硬支撑。

 

  ▲吉利12GWh动力电池项目落户重庆

 

  11月26日,吉利科技集团分别与重庆两江新区、涪陵区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吉利科技集团将在重庆设立西部总公司以及创新研究院,吉利同时计划在涪陵区投建12GWh动力电池项目。这是吉利汽车继高端新能源整车、工业互联网总部、盛宝金融等项目后,吉利控股集团在重庆的又一战略布局。

  下一代新能源汽车换电技术研发、制造和运营是吉利科技集团的近两年发展布局重点,该公司致力于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电池供应商、换电运营商、出行服务商、新能源车车主等生态伙伴提供全周期新能源基础设施服务,而在此过程中,重庆也将扮演重要角色。

  按照吉利科技集团此前规划,2021年,其将在重庆建成100座换电站,2023年计划落成200余座换电站,将重庆打造成换电示范城市,并以重庆为中心,同步向浙江、山东等全国各地辐射布局,覆盖全国范围内各大城市、省际、高速路网等。

 

  ▲全球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落户新疆

 

  11月30日,中国石化在北京、乌鲁木齐、新疆库车三地举行云启动仪式,宣布国内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这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

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国内首次规模化利用光伏发电直接制氢的项目,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输氢五大部分。

 

  ▲富士康首座晶圆级封测厂在青岛投产

 

  11月26日上午,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投产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伴随着首条晶圆级封装测试生产线顺利启动,项目正式进入生产运营阶段。

  富士康表示,该项目是富士康科技集团首座晶圆级封测厂,是业界前沿的工业4.0智能型无人化灯塔工厂,拥有全自动化搬运、智慧化生产与电子分析等高端系统,预计达产后月封测晶圆芯片约3万片。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长江电力拟收购两大型水电站

 

  11月29日,全球最大水电上市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600900.SH ,下称"长江电力")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称,近日接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三峡集团")的通知,三峡集团正在筹划将乌东德、白鹤滩电站资产注入长江电力。

  三峡集团是长江电力的控股股东,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由三峡集团开发,均位于金沙江下游。

  长江电力表示,本次交易是为解决三峡集团与长江电力同业竞争问题,实现三峡集团专业化整合、做大做优做强水电主业的需要。有利于该公司更加突出主业,巩固水电巨擘地位等。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为规避同业竞争的嫌疑,三峡集团此前承诺,水电站完成建设后将注入长江电力。

  截至目前,长江电力总装机容量为4559.5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11.97%;白鹤滩和乌东德水电站分别为国内第二和第四大水电站,其资产注入后,长江电力总装机将增至7179.5万千瓦,较注入前大增57 .46%。

  资产重组涉及的交易对方包括三家,分别为长江三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三家公司均为三峡集团全资子公司。

  长江三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营工程建设活动;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营电力、煤炭等能源的投资及管理、环保、新能源等电力能源相关产业等;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营能源项目的投资与管理。

  长江电力称,本次交易的方式初步确定为该公司发行股份、定向可转债及支付现金购买标的资产,同时拟视需要发行股份、定向可转债募集配套资金。具体交易方式尚未最终确定。

  截至目前,长江电力尚未与各交易对方就本次交易签署正式的交易协议,交易方案尚需进一步商讨论证。

  长江电力创立于2002年9月,2003年11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长江电力以大型水电运营为主业,管理运行三峡、葛洲坝、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等六座巨型水电站,目前拥有三峡、葛洲坝、溪洛渡和向家坝四座电站的全部发电资产,是中国最大电力上市公司和全球最大水电上市公司。

  目前,中国基本形成以长江电力为龙头,华能水电(600025.SH)、国投电力(600886.SH)、桂冠电力(600236.SH)等大型水电上市公司为第二梯队的行业头部格局。

 

▲广汽埃安拟内部重组

 

  据悉,广汽集团11月2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定将结合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发展的整体状况,拟通过对纯电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及业务、资产的重组整合,推进广汽埃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对公司纯电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深度整合和聚焦,扩充资本实力,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在本次内部重组中,广汽埃安将承接广汽研究院纯电新能源领域的研发人员并通过现金增资、资产注入、现金购买及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等方式实施内部资产重组,主要包括:广汽集团以74.07亿元现金向广汽埃安增资,广汽乘用车以35.57亿元生产设备等实物资产向广汽埃安增资;广汽埃安以支付49.75亿元现金并承担负债的方式购买广汽研究院、广汽乘用车等主体的纯电新能源领域相关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广汽埃安将以部分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经上述内部资产重组后,广汽埃安注册资本将增加至60亿元。公司通过直接及间接仍持有广汽埃安100%股权。后续,广汽埃安将进一步推进员工持股及引入战略投资者工作,积极寻求于适当时机上市。

 

▲首钢股份拟作价58.59亿元购买钢贸公司49%股权

 

据悉,首钢股份( 000959.SZ )11月30日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控股股东首钢集团持有的钢贸公司49%股权,交易总对价58.59亿元;同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25亿元。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直接持有钢贸公司100%的股权,并直接以及通过钢贸公司合计持有京唐公司100%的股权,公司主营业务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小米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11月26日,小米集团宣布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及干部任命,涉及集团管理层、手机部、中国区、互联网业务部几个部门,以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向三年时间全球第一的目标全面冲刺。

  在集团管理层变动方面,小米集团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张峰不再兼任集团参谋长,他分管的大家电、电视、笔记本等业务发展迅速,由潘九堂担任集团参谋长,这意味着小米的大家电方面会有进一步的加强;小米集团副总裁、智能制造部总经理颜克胜不再兼任集团质量委员会主席,随着集团智能制造战略推进,智能工厂二期的建设加快,需要颜克胜全身心投入到智能制造工作中去,由集团质量委员会副主席李涛主持工作,李涛有丰富的产品质量管理经验,有助于委员会工作的持续性。

  小米集团高管此次工作分担承接,能够同时解放两位集团高管聚焦大家电业务发展和智能制造的战略方向。

  为推动"手机 ×AIoT"核心战略发展,促进手机硬件和软件的协同,提升用户体验,软件与体验部和手机部系统软件部合并为手机部软件部,IoT 平台部并入手机部软件部。任命金凡担任手机部软件部总经理、张国全担任手机部软件部副总经理,王博担任手机部软件部 IoT 平台部总经理;合并后的手机部软件部主要立足于提供更稳定、极致的产品体验,这表明小米手机的软硬件体验将进一步加强。

继上周(11月15日-21日)中国区总部员工和区域一线员工的轮岗之后,小米本次架构表现出在小米内部干部轮岗制已趋于成熟。其中,任命刘毅担任中国区副总裁兼电商部总经理,并分管作战室,任命中国区副总裁王晓雁兼任销售运营一部总经理,并分管销售运营二部、销售运营三部和运营商部,任命李名进担任互联网业务部副总经理。

 

  ▲小米间接入股埃泰克

 

  据悉,埃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下称"埃泰克")11月25日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包括海南极目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极目创投"),同时注册资本增至约1.05亿元。

  极目创投成立于2021年6月28日,系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实控人为雷军,经营范围包括创业投资(限投资未上市企业)等。可以看到,小米正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快速扩充造车版图。

  埃泰克成立于2002年12月25日,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埃泰克拥有年产450万套各类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能力,配合产能建立了强大的生产设备软硬件自我开发能力。

  埃泰克主要专注在汽车仪表、车身控制器、控制模块、控制器、布局结构等技术领域,当前拥有专利申请272件,包含非外观专利236件,占比86.76%。公司在审专利14件,占比低于15%。

 

▲郭进接任海信集团董事长

 

  近日,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周厚健卸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由郭进接任。同时海信集团总经理贾少谦也卸任,接棒者为李涛。

  此前海信集团混改为海信控股平台后,海信集团大股东已变更,此次是正常的法人代表变更。海信控股并未发生人员变动,周厚健仍为董事长。

  海信集团是全球知名家电生产商,成立于1969年,拥有海信视像(600060)、海信家电(000921)和三电控股(6444)三家上市公司,拥有海信(Hisense)、东芝电视(TOSHIBA)、gorenje、科龙(KELON)、容声(Ronshen)等品牌,业务涵盖多媒体、家电、IT智能信息系统和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1994年至今,周厚健曾任青岛海信集团公司总裁、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等职务。

  此前,海信集团已完成混改,以旗下最大二级子公司海信电子控股为主体,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完成后,本次增资后,青岛新丰持股比例为24.36%,与一致行动人海丰航运合计持股比例为27%。

  今年1月,青岛市政府印发《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改革调整的通知》,宣布海信集团股权已100%划转至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华通,是青岛重要的城投平台之一,也是海信集团的大股东),海信集团不再列市直企业管理。青岛地方媒体称,这标志着海信集团层面混改基本完成。

  此次接替周厚健出任海信集团董事长的郭进,另一个身份是青岛华通副总经理。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彻底退出董事会

 

  据报道,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已彻底退出公司董事会。11月30日晚,蒙牛乳业(02319.HK)公告称,牛根生辞任非执行董事、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辞任理由是退休并拟将更多时间投入慈善工作。

现年63岁的牛根生是乳制品行业的"老人"。他于1999年离开伊利,一手创立蒙牛,并将蒙牛打造成了中国乳业知名品牌,销售规模一度超过伊利。蒙牛2009年被中粮集团收购后,牛根生逐渐淡出管理层,近年来仅担任非执行董事。目前6名非独董中,过半出自中粮。

 

▲万科分拆万物云赴港上市获股东支持

 

  11月26日,万科A举行临时股东大会,高票通过分拆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物云")赴港上市等9项议案。

  作为万科自主孵化的主要物业板块,万物云上市的猜测持续不断。特别是2020年,其运营主体"万科物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让猜测进一步发酵。但直至今年11月5日,万科才正式发布公告表示,将分拆万物云到港交所上市。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万物云的城市运营服务商业务已经成熟,已不是传统物业服务商,且传统住区物业服务里面,每年新增的来自万科开发的项目占比已经不到一半;从估值来看,目前上市时点比去年更合适,因为现在市场估值更理性,会对优秀公司给出适当定价。

截至公告日,万科直接或间接合计持有万物云62.89%股权,上市后万科仍将保持对万物云的控股权。

万物云首席合伙人、CEO朱保全也进一步介绍了万物云旗下住宅、商业以及城市物业板块情况,希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资产服务定位,而是升级为空间科技服务商。虽然在资本市场还是所属于服务业,但是科技、云服务是未来重仓投资方向,"万物云是'披着物业外衣,做住的消费和企业服务'。"

据介绍,万物云已经联合海康威视打造最大安防机电公司,旗下万睿科技作为智能硬件服务商,提供线下服务、硬件施工等业务,而非云底层技术层面,所以与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微软云等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万物云将承接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外包,定位服务中间商,成为城市管家。

 

  ▲智路资本收购日月光四座大陆封测厂

 

  12月1日晚间,全球最大半导体封测企业、台湾地区日月光控股(ASE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发布公告,宣布与市场化投资机构北京智路资本达成收购协议,将日月光封测控股(GAPT Holding Limited)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日月光封测(香港)和大陆四座封测工厂100%权益出售给智路资本及其子公司,估值为现金14.6亿美元。

  四家工厂分别位于苏州、上海、昆山和威海,其产品应用领域在模拟、数模混合、功率器件、RF等均有布局,服务于消费、工业和通信类客户。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次出售之后,日月光投控旗下除了矽品在大陆仍有封测业务之外,原日月光集团在大陆的封测厂基本就所剩无几了。市场人士认为,日月光投控此次大举抛售在大陆资产,并表态加强在台湾投资,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中美持续升级的科技战以及台湾当局鼓励台企回台湾投资政策的影响。

  智路资本是一家全球化的专业股权投资机构,专注于半导体核心技术及其他新兴高端技术投资机会,同时也是中关村融信产业联盟(简称融信联盟)的重要成员之一,重点投资领域为半导体产业链、移动技术、汽车电子、智能制造以及物联网等半导体核心技术及其他新兴高端技术领域。融信联盟以建广资产、智路资本和广大汇通三大投资机构为主体,聚集了全球集成电路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终端应用企业及国内知名金融机构共计约200 家的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包括高通、恩智浦、安森美半导、富士康、瑞能半导体、瓴盛科技、京东方、韦尔半导体等,深度布局半导体全产业链,会员企业年总产值超万亿元。

  目前,融信联盟已投资并购了多家拥有核心技术的全球领先企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安世半导体收购案,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外半导体并购案。通过大量的投资和并购合作,逐渐构建起涵盖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应用等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收购日月光封装工厂的不久之前,智路资本成功收购全球知名的晶圆载具供应商ePAK。ePAK公司是全球前四大高精密、高洁净度晶圆与半导体载具设计与制造厂商,产品广泛应用于芯片的前端处理、后端IC的封装/测试以及终端系统部件的组装处理。

 

▲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卸任CEO

 

  11月29日,推特公司(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宣布卸任首席执行官一职。新任首席执行官为现任首席技术官帕拉格·阿格拉瓦尔(Parag Agrawal),即日起生效。

  多西称,自己在推特已有16年,希望推特在不依赖创始人的情况下也能成功,所以是时候卸任了。

 

  ▲英国监管部门要求Facebook剥离动图库GIPHY

 

  11月30日,英国竞争及市场管理局(CMA)要求Facebook(已更名为Meta)出售子公司GIPHY,称Facebook对GIPHY的收购消除了潜在竞争,会伤害社交媒体用户以及英国的广告商。

  2020年5月,Facebook斥资约4亿美元收购GIF动图公司GIPHY,并计划整合GIPHY和Facebook旗下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

  CMA于同年6月9日对Facebook启动调查,并对Facebook发出初步执行令。开始调查收购案时,CMA一般会发出初步执行令(IEO),以保证在最终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两家公司像合并之前一样相互竞争,避免两个公司进一步整合。

 

  ▲东南亚网约车独角兽Grab纳斯达克上市

 

  据悉,在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达成近400亿美元的合并交易后,12月2日,东南亚网约车及外卖平台巨头Grab(NASDAQ:GRAB)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 上市前估值近400亿美元,成为东南亚在美上市发行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创下全球SPAC公司上市估值规模最大的纪录。

  Grab总部位于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提供送餐、网约车和金融等服务。今年4月份,Grab宣布将通过与SPAC公司Altimeter Growth合并的方式上市,为公司估值396亿美元。

  据悉,上市后,Grab CEO陈炳耀(Anthony Tan)虽然只拥有新公司2.2%的股份,但却拥有高达60.4%的投票权。他说,选择通过SPAC交易上市的方式是正确的。

 

管理视点

 

初创企业不需要使命感吗?

 

哈佛商业评论近日刊发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学保罗·劳伦斯MBA1942班教席教授兰贾伊·古拉蒂(Ranjay Gulati)撰写的文章指出,许多初创企业领导者首先最看重的是增长。他们虽然可能也向往在更伟大的使命之下运营公司,但这个概念于他们而言像是难以负担的奢侈。风险投资者马克·安德里森(Marc Andreessen)说过,让产品与市场匹配,是早期“唯一重要的事”。等到公司拥有了稳固的盈利能力,创业者就难以再摆脱这种思维。他们的目标会变得更远大:进一步的增长。

  初创企业必须一心一意关注增长,且增长与使命有所冲突——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很多专业人士强调,创业时要建立意义,要始终能看到创业的原因。

  数年来,我看到许多快速增长的初创企业,从农场Gotham Greens到医疗技术企业Livongo,再到眼镜零售商瓦尔比派克(Warby Parker),在创业初期即为使命驱动——比我们所想的更早,远未实现产品与市场匹配。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并非谈论和实行新理念,而是投身于崇高的理想。他们希望实现财务成功,但也希望推进社会目标,如让农业更加公平且可持续、改善患者生活和医疗保健体系、让贸易更加人性化。

  对使命的关注不只是一种姿态。这些初创企业领导者真心相信使命。他们也是务实的实践者,认为使命感是实现成功的关键。他们明白,理想主义不一定排斥商业的实务导向;两者可以齐头并进,实现良性循环,让企业面临的难题逐渐在使命和利益两个方面有所进展。这些领导者赞成从道德角度追求理想,但也清楚地看到理想在战略和运营方面的优势。

  优势之一 使命感可以增加创业抱负

  创业有风险,创始人和早期员工面临逆境,必须做出大胆、创新的选择。大部分团队真诚地追随令人激动的商业理念,在其引导下渡过困境。不过,在理念以外追求理想,可以增强动力,激发团队成员固有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力量。正如我的同事丽贝卡·亨德森(Rebecca Henderson)所说,这样的双重目标扩大了人们的抱负,驱使他们积极解决系统性问题,从整体上提升价值创造。

  2009年,维拉杰·普里(Viraj Puri)与同伴一起创立室内耕种及新鲜食品公司Gotham Greens。这家初创企业的使命是重新想象食品制造,“以新的方式耕种、生产本地食物、让社区更强壮、进行创新,打造可持续未来”。普里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告诉我,公司使命从一开始就激励着他和合作伙伴:“最初我们非常理想主义。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碳中立,或者至少是能源中立,并且100%回收利用灌溉用水。”团队还关注本地社区以及人与食物的关系。这样的理想主义指导公司确定了一些独特的行动,如将第一个温室设在纽约市的某个天台,而非成本更低廉的郊区。如此一来,公司得以设计新型的可持续城市农业,让城市居民与食物保持近距离。

  一心关注使命不只让公司“行善”,也让普里及其团队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回报。“要想产生积极影响,为食物系统带来真切长久的改变,我们的业务必须在财务上可持续,”他解释道,“我们不想只依赖充裕的风投资金、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增长却无法盈利,也不想依赖补助或者搞成非营利机构。”

  换言之,要想让食品制造更加可持续且福泽社区,几位创始人必须设法扩大规模。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有盈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使命激励他们更加关注单位经济效益,而非减少对财务的关注。他们选择放慢向新的地域扩张的速度,确保公司有“非常强劲的本地经济效益、强大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于是,公司蓬勃发展,至2020年已经建立了8个温室,员工超过350人,吸引了1.3亿投资,并且将产品卖到了美国的40个州。

  优势之二 使命感能够吸引同伴

  创业者必须说服员工、投资者、客户和供应商等许多利益相关者一同承担风险。宣传理想而非单纯的理念,可以增强说服力。毕竟理念诉诸头脑,而理想可能会同时震撼人心。

  格伦·塔尔曼(Glen Tullman)2014年创立消费者数字保健提供商Livongo,目标是“让慢性病患者有能力过上更好、更健康的生活”。公司与雇主及医保提供商签约,运用数字技术帮助成员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慢性病,在让他们保持健康的同时协助雇主替他们降低成本。塔尔曼创业的想法来自苦于应对糖尿病重负的儿子。

  事实证明,顶尖的数字技术人才也会被这种使命感激励。Livongo首席技术官戴夫·恩贝格(Dave Engberg)说,“假如我们只是一个救助猫或者什么东西的社会团体,一些人才可能就不会选择我们。”恩贝格的父亲患有糖尿病,他说,只要描述本公司的影响,就能说动抢手的硅谷工程师。“我可以跟他们说,如果有50万人参与我们的糖尿病项目,其中上万人能避免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为了确保新员工能够从公司使命中获得激励,Livongo根据员工对使命的共鸣程度做出招聘和晋升决定。塔尔曼说,“我希望员工是为了致力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而来的。”

  Livongo吸引的人才也非常积极。很多员工(截至2019年时整整1/3)自己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还有1/3的人则是家庭成员患有此类疾病。他们强烈地希望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Livongo忠诚的高质量员工团队推动公司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2020年公司以185亿美元的估值被收购,是一年前IPO估值的5倍。

  与我交流的另一位创业者乔恩·奥林托(Jon Olinto)提出,使命感对于年轻初创企业维持生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可以激励早期员工做出极大的贡献。奥林托第一次创业,是餐饮连锁店B.Good,当时他与合伙人安东尼·阿基尔(Anthony Ackil)有明确的使命——打造健康速食品。他说,员工为公司倾尽所有,工作对他们而言不只是工作,因为他们相信这个目标。离开B.Good之后,奥林托在新的初创企业One Mighty Mill担任联合创始人,从一开始就为组织注入了使命感。该公司现磨面粉生产健康食物,致力于“振兴本地食物体系,帮助社区健康繁荣”,赢得了B Lab授予的B认证企业称号。外部认证机构B Lab,督促企业遵守一系列治理、社区及环境标准。

  优势之三 使命让团队齐心制胜

  初创企业可能乱成一团,常常在巨大挑战的压力下瓦解。我的同事汤姆·艾森曼(Tom Eisenmann)在最近出版的著作《创业公司缘何失败》(Why Startups Fail)里说,美国由风险资金支撑的企业里倒闭的多达3/4。虽然商业风险是一大关键要素,但如前所述,初创企业倒闭往往是因为未能扩大规模。在发展过程中,初创企业可能会失去战略重点,根基文化往往变得含糊,原本强烈的集体精神和团队认同感逐渐减退。员工多半将这种变化理解为公司在发展中失去了无形却至关重要的东西——灵魂。

  忠于使命,可以让团队成员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团结一致,就长期而言,让他们组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共同体。创始人应当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明确提倡团结一致的文化,将这种精神注入初具雏形的企业,为扩大规模打好基础。使命感可以创造一个共有的价值观和设想的框架,作为战略和管理的过滤器,而且有助于合作——在许多团队成员远程工作的当下尤其重要。

  瓦尔比派克以“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买得起的眼镜”的理想为中心,形成了强大的文化。联合创始人兼联合CEO尼尔·布吕芒塔尔(Neil Blumenthal)告诉我,公司付出极大的努力,向不断壮大的人才团队中的新成员灌输公司推崇的价值观。团队成员的使命意识能让他们感到自豪,投入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工作中。这样还可以为紧密的团队合作营造环境。“从一开始就有更高的信任感,”布吕芒塔尔说,“因为你身边的人大致都拥有相似的信念体系,也就是说,都在为一项使命而努力。”

  信赖、行为规范和与使命相连的信念体系,在瓦尔比派克根深蒂固,影响着日常决策。瓦尔比派克的最新产品斯科特隐形眼镜系列,就是公司使命驱使之下跨部门合作的成果。

  团队成员通力合作,确保斯科特系列传达企业使命,主要体现在实惠的价格和环保包装。

诚然,使命并非初创企业唯一的成功之路,但使命能够带来的重要优势尚未获得重视。大型企业正在努力更加深入可持续地营造使命感,初创企业也应该这样做。风投生态系统也应该配合,用对使命的忠诚来筛选要投资的初创企业,并鼓励创始人确立使命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维持下去。宏大的理念固然重要,不过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理想也同样重要。

 

信息化建设

 

工信部发布两化融合等三大"十四五"规划

 

  11月30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下称《深度融合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下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下称《大数据产业规划》)。

  工信部指出,我国制造业仍面临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诸多挑战,亟需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面对新发展形势,工信部分别对"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和工业化(下称"两化")深度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部署总体目标。

  《深度融合规划》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提高至105。在具体指标方面,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APP突破100万个;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重要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高水平建成20家以上中国软件名园;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十四五"期间制定125项重点领域国家标准。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化、质量管理、价值保障等能力有效提升。产业链短板弱项得到有效解决。

《大数据产业规划》提出,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数据要素价值评估体系初步建立,要素价格市场决定,市场机制基本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标准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形成一批优质大数据开源项目,存储、计算、传输等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激发数字化发展新需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为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工信部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划》中,提出将推动软件产业链升级、激发数字化发展新需求。在《大数据产业规划》中,提出将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在推动软件产业链升级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划》提出,将加强软件与系统工程方法、程序设计语言、关键核心算法等基础研究。推进操作系统、浏览器、工业软件等软件内核的研发。

  在激发数字化发展新需求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划》提出,将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创新应用,发展相关软件产品。聚焦商贸、旅游、健康、家居、餐饮、文化、教育、娱乐等领域,加快提高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位置服务、网络视听等软件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上,《大数据产业规划》提出,将推动建立市场定价、政府监管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发展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易模式。

  在夯实产业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上,《大数据产业规划》提出,将加强技术创新。重点提升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通用技术水平。补齐关键技术短板,重点强化自主基础软硬件的底层支撑能力。促进前沿领域技术融合,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

  支持相关企业上市融资

  为确保相关规划顺利实施,工信部将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工信部还明确,将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服务,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积极申请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上市融资。

  在支持两化深度融合方面,将充分利用重大专项、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机制,加大对数字"新基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两化深度融合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工作的财政支持。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规定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扶持。

  在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方面,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支持创新创业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设立软件产业投资基金,为软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地方加强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支持,针对软件首版次应用、软件名园创建、适配中心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等给予资金奖补。

  在支持大数据产业方面,鼓励政府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及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大数据企业的投资。鼓励地方加强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支持,针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DCMM贯标等进行资金奖补。

 

互联网广告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

 

  据悉,为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广告监管制度,增强互联网广告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促进互联网广告业持续健康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在修订《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起草了《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11月26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要求,以启动播放、视频插播、弹出等形式发布的互联网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得以欺骗、误导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不得有没有关闭标志或者需要倒计时结束才能关闭的情形。

  《征求意见稿》要求,不得利用互联网发布处方药和烟草广告。医疗、药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保健食品广告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广告审查机关进行审查的特殊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未经审查,不得发布。

  《征求意见稿》还要求,不得利用互联网发布面向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外培训广告。不得利用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站、网页、互联网应用程序等互联网媒介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广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

  《征求意见稿》明确,对须经审查的广告,应当严格按照审查通过的内容发布,不得剪辑、拼接、修改,不得增加链接、二维码等内容。已经审查通过的广告内容需要改动的,应当重新申请广告审查。

  《征求意见稿》明确,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通过互联网媒介,以竞价排名、新闻报道、经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或者附加购物链接的其他形式推销商品、服务的,应当显著标明"广告"。

  《征求意见稿》要求,以启动播放、视频插播、弹出等形式发布的互联网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得以欺骗、误导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不得有的情形包括:没有关闭标志或者需要倒计时结束才能关闭;关闭标志虚假、不可清晰辨识或定位;实现单个广告的关闭,须经两次以上点击;在浏览同一页面过程中,关闭后继续弹出广告;其他影响一键关闭的行为。《征求意见稿》强调,不得以欺骗、误导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明确,违反办法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广告,未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的,依照广告法相关规定予以处罚。违反办法规定,以欺骗、误导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上海数据条例发布

 

  11月29日,上海市人大正式公布《上海市数据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上海市数据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要求,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促进政策,培育公平、开放、有序、诚信的数据要素市场,建立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解决等市场运营体系,促进数据要素依法有序流动。

  从事数据交易活动的市场主体可自主定价

  《上海市数据条例》指出,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应当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开展数据共享、开放、交易、合作,促进跨区域、跨行业的数据流通利用。

  同时,上海制定政策,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主体,鼓励研发数据技术、推进数据应用,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通过实质性加工和创新性劳动形成数据产品和服务。

  根据《上海市数据条例》,上海探索构建数据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数据资产评估制度,开展数据资产凭证试点,反映数据要素的资产价值。

  在数据交易方面,《上海市数据条例》指出,上海支持数据交易服务机构有序发展,为数据交易提供数据资产、数据合规性、数据质量等第三方评估以及交易撮合、交易代理、专业咨询、数据经纪、数据交付等专业服务;上海建立健全数据交易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管,规范服务人员的执业行为。

  数据交易服务机构应当建立规范透明、安全可控、可追溯的数据交易服务环境,制定交易服务流程、内部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数据安全,保护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保密商务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主体可以通过依法设立的数据交易所进行数据交易,也可以依法自行交易。从事数据交易活动的市场主体可以依法自主定价。

  上海市相关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行业协会等制订数据交易价格评估导则,构建交易价格评估指标。

  推进国际数据港建设

  《上海市数据条例》指出,上海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推进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监督管理等标准制定和系统建设。

  根据《上海市数据条例》,上海浦东新区探索与海关、统计、税务、人民银行、银保监等国家有关部门建立数据共享使用机制,对浦东新区相关的公共数据实现实时共享。

  浦东新区应当结合重大风险防范、营商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优化等重大改革创新工作,明确数据应用场景需求;浦东新区应当健全各区级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之间的公共数据共享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数据条例》指出在浦东新区设立数据交易所并运营。数据交易所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为数据交易提供场所与设施,组织和监管数据交易。数据交易所应当制订数据交易规则和其他有关业务规则,探索建立分类分层的新型数据综合交易机制,组织对数据交易进行合规性审查、登记清算、信息披露,确保数据交易公平有序、安全可控、全程可追溯。浦东新区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依法通过数据交易所进行交易。

  根据国家部署,上海还将推进国际数据港建设,聚焦临港新片区,构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功能型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全球数据汇聚流转枢纽平台。同时,在临港新片区内探索制定低风险跨境流动数据目录,促进数据跨境安全、自由流动。在临港新片区内依法开展跨境数据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应当按照要求报送相关信息。

  此外,上海还支持浦东新区培育国际化数据产业,引进相关企业和项目;支持浦东新区建立算法评价标准体系,推动算法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在浦东新区建设行业性数据枢纽,打造基础设施和平台,促进重大产业链供应链数据互联互通;支持浦东新区加强数据交易相关的数字信任体系建设,创新融合大数据、区块链、零信任等技术,构建数字信任基础设施,保障可信数据交易服务。

  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并启动全数字化交易系统,当天完成挂牌的数据产品20个,涉及金融、交通、通信等八大类,达成了部分交易。

 

重庆出台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

 

  据悉,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网信办等12个市级部门近日联合出台《重庆市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3年内建成60个5G应用标杆场景。

  《行动计划》提出,2023年将实现以系统、终端、网络设备、元器件、材料为主的5G产业生态有效集聚,全市5G网络个人用户普及率达到40%以上,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过50%,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超过200%。届时,5G技术将在全市工业、车联网、物流、能源、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进行深度应用,在医疗、教育、旅游、智慧城市等社会民生领域促进"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建设。

  此外,全市5G应用支撑能力也将显著增强,包括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将超过15个,建成超过1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引进培育5个5G应用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建成重庆市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大中小企业联动的5G应用融通创新格局。

 

江苏"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发布

 

  据悉,江苏省工信厅日前发布《江苏省"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信息化建设水平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次,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超6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0%;5G基站达到25.5万个,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规模达到70万个,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40个以上;信息领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达500个;累计建成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00个,新增1000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70%,每年新增20家以上互联网医院,智慧校园覆盖率超75%;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到70%,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000亿元。

  规划提出,江苏省将加快构建信息化发展"3+4+2"总格局,即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底座、信息技术产业生态、政策法规标准3大基础支撑,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化社会治理、智慧化民生服务、数字政府4大应用场景,推进数字长三角合作、城乡信息化协同发展2个区域协同。"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将实施千兆光纤宽带网络部署工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进工程、高性能集成电路提升工程、智慧交通创新工程、全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等21项重大信息化工程。

 

四川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据悉,四川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实施《四川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超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3%,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中心和数字化转型赋能引领区,高水平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初步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为实现总体目标,《规划》提出7大发力方向、21项重点任务,并设置17个专栏、57项重点工程。具体来看,7大发力方向分别是以创新发展为核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基础性作用,加速优化新基建,增强数字经济承载力;以数字产业化为牵引,大力突破关键数字核心技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产业数字化为重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以数字政府为先导,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创数字治理新局面;以数字社会为载体,拓展数字应用场景,推进社会数字化转型;以优化布局为抓手,加强区域协同,助推数字经济融入新格局。

 

广西发布信息通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据悉,为持续推进网络强区、数字广西建设和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日前正式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通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规划》全面总结了广西信息通信业"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明确了"十四五"发展目标,即基本建成高速泛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赋能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面向东盟各国的通信通道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网络强区、数字广西建设的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了6大类共20项量化指标,聚焦6大发展重点,部署24项主要任务和9项专栏工程,健全4项保障措施,从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赋能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优化面向东盟国际合作、完善行业监管服务体系、强化网信安全保障能力以及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等方面全面分解落实。

 

湖北发布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据悉,《湖北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于日前印发。根据规划,"十四五"末全省北斗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培育出3家至5家具有带动性和引领作用的领军企业,孵化70家以上创新活力强的高成长企业。

  该规划在发展北斗特色领域、培育北斗应用市场、强化北斗创新能力、提升产业主体规模、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等方面共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构建、优化全省"一主多辅"的北斗产业空间布局:"一主",为提升武汉北斗产业在全国的竞争位次;"多辅",是指分区打造北斗特色产业聚集区,为襄阳、宜昌、黄石、荆州、荆门、十堰、随州、孝感等地的发展明晰定位。

  据悉,湖北省将以"特"字为核心,支持北斗"星、芯、网、端"等相关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创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和核心能力。预计到2025年,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规划》还对现有市场按照大众市场、行业市场、特殊市场进行了划分,并指出了在市场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力点。预计到2025年,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700亿元。同时,明确了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谋划和布局创新平台、构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协同创新机制等内容。要求培育"双创"企业、扶持领军企业、建设北斗领域融合发展集群。

 

海南出台意见促跨境电商发展

 

  近日,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了《关于促进海南跨境电商合规经营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的监管理念,统筹推进一体化监管。把握跨境电商发展规律,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严守底线、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的原则,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留足空间。

  《意见》鼓励创新经营模式,拓展经营领域。跨境电商经营者以会员卡、账号费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的,鼓励其在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进出自由原则的基础上开展交易行为,获取正当的商业利益。

  健全容错免责机制,增强经营活力。依据《海南省市场监管领域市场主体初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对跨境电商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责令限期改正后及时改正的行为免予处罚。结合跨境电商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研究拓宽跨境电商不予处罚清单,给予经营者更大的成长空间。

  《意见》提出,要创新服务手段。与商务、海关等部门做好数据对接,开放质监认证认可、药品监管、企业信用等相关数据,实现跨境电商经营者信息一次录入、多部门共享、全流程使用。同时,梳理现行市场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跨境电商合规经营指引,明确监管要求,为跨境电商经营者提供合规经营体检服务或配合跨境电商经营者开展自检,引导其合规经营。

  《意见》还指出,要严守监管底线。压实跨境电商平台经营者主体责任,按规定履行商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相关义务。建立健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智慧监管。

 

西班牙将斥资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据报道,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日前在出席第八届西班牙跨国公司年度大会时宣布,西班牙将启动"数字工具包"计划,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数字化转型。

  桑切斯表示,"数字工具包"涉及资金总额30亿欧元,旨在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数字化服务和解决方案。"在数字化道路上,我们不能将中小企业抛在后面,因为它们覆盖了大部分就业和商业结构。"桑切斯说。

  桑切斯表示,该计划首批资金5亿欧元,目标群体为拥有10至49名员工的中小企业,后续将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发放更多补贴。

  西班牙政府近年来重视数字化转型,并于2020年推出"西班牙数字2025"计划。该计划涵盖了加快5G网络部署及应用等目标,预计投入金额1400亿欧元,西班牙政府希望以此推进数字化进程,重启经济,提高生产力,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曾表示,西班牙5G产业发展将拓宽运营商合作伙伴范围,并主要依靠西班牙电信集团和华为公司。

 

未来10年全球数字经济渗透率将超过30%

 

北京日报11月22日刊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撰写的文章指出,从历史上看,往往是思想革命先于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先于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先于经济全球化。思想革命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爆发一次,科技革命大部分是60年至80年爆发一次,产业革命是40年至50年爆发一次,经济全球化则是30年至40年一轮更迭。当今世界,新的思想革命、新的科技革命、新的产业革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正在同步发展,完全交织在一起,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数字技术爆发式发展,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角

  16世纪至17世纪,世界开始了现代科学革命,科学理论和思想的革命使人类认知产生了飞跃。第一次科学革命的主导学科是力学,始于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发展到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第二次科学革命以化学原子论、生物进化论和电磁理论等的认知变革为特征;第三次科学革命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出现为标志;当前的第四次科学革命包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对宇宙演化的认识、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对意识本质的认识,这些重大科学问题都有原创性的突破。随后,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

  18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蒸汽机革命推动了机械化,19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电的发明推动了电气化,20世纪美国发明了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袭来,世界科技发展处于快速进步之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变革加快,颠覆性技术、新兴技术不断突破,促进新经济、新动能的产生,旧的经济形态、旧的产业业态和旧的发展动能正在被新经济、新动能、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所替代。数字技术爆发式发展,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角,全球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计算机超算、机器人、3D打印等数字技术创新,实际上是具有颠覆性的革命,不仅颠覆了人们的生产方式,还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生命方式。

  人工智能的应用,代表了自蒸汽机发明以来最大的突破性创新,各种应用通过智能化机器学习不断优化,创新成果平等地延伸到所有经济领域、私人空间和社会生活。人工智能将由对人的体力替代转向对人的脑力替代,其推动科技、产业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潜力得到更多国家认同,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16个国家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18个国家正在研究制订人工智能发展计划。人工智能引发超级计算能力快速提高,据统计,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约659个,相比2016年同期增加一倍多,未来几年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美国和中国继续占主要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站点的一半以上。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合计占总数的25%。在超大规模运营商中,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合计占数据中心足迹的一半以上,但近期表现突出的是三家中国公司——字节跳动、腾讯和阿里巴巴。数字化基础设施成为人类更高水平互联互通的新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超级计算能力等叠加,将出现人们此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认知革命、业态变革与生活场景。中国从2G跟随、3G追赶、4G并跑到5G领先,在一些领域成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部队。中国2020年底已建成71.8万个5G基站,目前已经超过115万个,2025年将实现中国境内全覆盖。未来的世界,5G+强大算力,或者6G+量子计算,将构成巨大的不受边界限制的无垠网络空间。

  未来30年,数字经济将替代当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就是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发明几乎无一例外是靠长期的经验积累,有时候需要花费几代人的时间。如造纸术,公元1世纪中国的蔡伦发明改进造纸术,但直到8世纪才传到阿拉伯国家,通过阿拉伯传到了大马士革和巴格达,后来进入非洲的摩洛哥,在十一二世纪又经过西班牙和意大利进入欧洲。到1150年,距离蔡伦发明改进造纸术约1000年后,西班牙出现第一个造纸作坊;又约100年之后,意大利出现第一个造纸厂;再约100年后法国出现第一个造纸厂。可见,工业革命之前,科学技术传播路径非常狭窄,传播周期极其漫长。

  近代工业革命之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实现了从线性发展到指数级、爆发式增长。从历史维度看,欧美工业革命两个世纪的发展速度远超过前面的2000多年。而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工业化,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现代商业文明,目前正在赶超欧美在两个世纪的发展中创造的科学革命、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成果,与发达国家并肩进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国在少数领域开始“领跑”世界,在一些领域开始与西方发达国家“并跑”,在更多领域还处于“跟跑”地位。2020年中国大数据相关市场的总体收益达100多亿美元,增幅领跑全球大数据市场。有报告预测认为,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全球大数据技术与服务相关收益将实现9.6%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2024年将达到2877.7亿美元。

  以美国、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将科技创新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5G等关键领域持续巩固创新。如日本制定了《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20》。美国通过了《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加大面向未来科技创新需求的先行投资。美国政府在战略层面首次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5G等先进通讯网络等列为国家“未来产业”。韩国发布了人工智能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刚刚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测算的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3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47个国家GDP的比重上升到43.7%。2020年美国数字经济仍然蝉联全球第一,规模达到13.6万亿美元,全球比重高达41.7%。中国居第二位,规模为5.4万亿美元。德国、日本和英国分列第三至第五。值得注意的是,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均超过了65%,中国比重不到40%,但中国以9.6%的增速位居全球第一。

  2019年,全球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9.4%、23.5%、7.5%。未来10年,全球数字经济渗透率将超过30%,未来30年,数字经济将替代当前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形成高渗透率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物化的物质生产与虚拟链接、运行、存在的关联方式将再一次发生颠覆性革命。

 

韩国首尔欲当"元宇宙"第一城

 

  近日,韩国首尔市政府发布了《元宇宙首尔五年计划》(下称"计划"),宣布从2022年起分三个阶段在经济、文化、旅游、教育、信访等市政府所有业务领域打造元宇宙行政服务生态。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诞生于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该书于1992年出版后好评如潮,却不想30年后书中描绘的虚拟世界成为各方憧憬的"绿洲",更成为了商机。

  今年3月10日,沙盒游戏平台Roblox作为第一个将"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书的公司,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市值突破400亿美元,引爆了科技和资本圈。此后,脸谱网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嗅到了其中商机,并大举押注这一领域。

  如今,除了科技界、企业界、资本界,甚至是政府部门都开始畅想一个由元宇宙构建的未来。首尔提出的上述计划,让韩国成为了"元宇宙"热潮中首个将这一概念纳入城市规划,与传统政务相结合的国家。

  首尔科学综合研究生院大学主任教授黄菲表示,疫情下,非接触性社会的现状持续,所以不难理解元宇宙目前很受资本追捧的事实,"但元宇宙的兴起始于游戏,现在要扩大到其他领域,首先还是要走出泛娱乐化才行。"

  据报道,这份被称为"元宇宙首尔"的计划分三步走:计划2022年"起步",2023~2024年进一步"扩张",最终在2025~2026年"完成"。其中,2022年将通过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平台的搭建,引入经济、教育、观光等七大领域服务,总投资计划为3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87万元)。

  根据计划,首尔市政府将陆续在元宇宙平台上提供各种商业支持设施和服务,包括虚拟市长办公室、首尔金融科技实验室、首尔投资和首尔校园城等。

  日前,首尔市长吴世勋对元宇宙城市进行了充分的畅想,比如,未来将出现"元宇宙市长室",为市民与市长沟通、市长听取意见建议等提供便捷。首尔市政府希望能将此打造成随时对市民开放的交流空间。

  此外,首尔还将打造虚拟的公共服务中心--"元宇宙120中心",届时各种业务申请、咨询商谈服务在元宇宙平台上都可以办理。同时,"元宇宙智能工作平台"将使后疫情时代的各项市政工作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即可完成。据悉,平台还将引入AI公务员,它将与公务员的虚拟替身一起为民众提供更专业、高效和智能的服务。

  在便捷政务办理的同时,首尔还将推出以元宇宙为基础的"首尔金融科技实验室",将此前在汝矣岛构建的首尔金融技术实验室复制到元宇宙平台之上,形成线上线下的产业集群。同时,旨在吸引外资的首尔投资中心也将搭载元宇宙技术,转变成"元宇宙投资首尔"项目,加大通过在线虚拟技术为首尔引资的力度。

  除了政务、引资外,首尔还将通过元宇宙技术搭建虚拟的观光特区,把首尔的知名景点,比如光化门广场、德寿宫、南大门市场等搬上平台。同时,一些韩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庆典、大型的博物馆展览等也将会陆续走上元宇宙平台。用韩媒的话来说,即便无法亲临现场,元宇宙技术可拉近各国游客与韩国传统文化的距离。

  对于当下元宇宙概念的火热,黄菲认为,疫情下全球资金流动性充裕,很多散户都对投资新标的非常渴望,所以不难理解,在这个时候推出的元宇宙相关基金都受到了散户的追捧。而韩国市场,也成为了除美国外,投资者押注元宇宙技术的首选市场。目前,韩国已成为元宇宙概念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增长最快的全球市场。仅在10月,韩国就推出了4只新的专注于元宇宙的ETF。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韩国元宇宙概念ETF今年共吸引了2.78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10月底11月初流入。

  对于首尔市政府在元宇宙领域史无前例的举措,一位韩国普通市民认为,首尔"元宇宙五年计划"就是个"画饼充饥"的计划,"39亿韩元,目前仅相当于首尔江南地区一套100平方米的公寓房(价格)而已,把这当长期投资计划,多少有些笑话了"。

  在他看来,吴世勋抛出这一计划的时间点值得玩味,因为韩国政坛将在明年3月迎来五年一次的大选,"吴世勋能否连任还是个未知数。即便连任,当前的首尔议会中占据多数的都是民主党,并不是国民力量党出身的吴世勋一人说了算。"

对于在韩国生活了十多年的黄菲来说,她最大的感受是,首尔的市政服务其实已经非常电子化了。"即便没有元宇宙这种虚拟城市,市民也是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完成各种政务服务。""在此基础上,推出元宇宙市政服务的平台,可能是'锦上添花',也有可能是'画蛇添足',因为元宇宙是一种强调沉浸式体验和娱乐性的平台,对一般只需要市政服务的大多数市民来讲,都是不必需的。"

 

 

 

把元宇宙同科幻和泡沫区分开

 

据悉,环球时报日前刊发署名沈阳、向安玲的文章指出,今年上半年,“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正式“出圈”,在资本市场、产业生态、舆论场域中热度不断升高。10月份,脸书宣布更名为“Meta”(即“元”),更是将大众对元宇宙的关注度推向一个小高潮。资本跑马圈地、产业加速布局、舆论关注升温,在诸多要素推动下,元宇宙加速快跑的同时,行业泡沫也更为凸显,亟需引起注意。

  不少人看了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关于企业更名的视频,认为元宇宙等于虚拟世界,而忽视了元宇宙发热多元化发展路径。从基于VR和虚拟数字人的沉浸式路径,到基于AR和仿真机器人的叠加式路径,再到基于全息投影和脑机接口的融合式路径,通往元宇宙的道路具备多重技术可能性。既可能在VR加持下走向内卷的虚拟世界,又可能在AR赋能下探索现实世界的边界,终极状态下虚实边界甚至会逐渐消融,走向虚实相融、人机共生。Niantic公司近期明确提出基于AR“建设真实世界的元宇宙”,已获三亿美元融资,估值已达90亿美元。不同技术路径支撑下元宇宙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模式,不同技术的融合也会进一步激活元宇宙未来的想象空间。

  综合来看,元宇宙不是与现实平行、可替代现实的独立王国,而是与现实生活交织的共生世界;通往元宇宙之路也不是“脱实向虚”的替代性选择,而是“以虚补实”的补偿性路径,元宇宙中所衍生的新场景、新生产力和创造力将创造出新型生产体系和创造体系,反哺现实社会的生产力提升及生产关系的革新。

  游戏是当下元宇宙的主流应用场景,但元宇宙的场景入口远不止于游戏。部分人士把元宇宙等同游戏,借元宇宙游戏的P2E(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游戏交易模式)模式去强化“加密货币”概念,盲目追捧元宇宙虚拟资产(如虚拟房产炒作),以博取用户关注。这种断章取义、局部放大的做法,使元宇宙的其他众多属性、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在传播中的声量萎缩,长此以往更有脱实向虚的风险,此风不可长。

  从应用场景来看,文旅、娱乐、工业、公共服务是元宇宙的多个应用方向。其中面向C端(消费者、个人用户或终端用户)的娱乐元宇宙除了文化、游戏、社交,还涵盖影视、会展等多个方向;面向B端(商业用户)的工业元宇宙则有希望成为继“工业4.0”后,工业生产力升级迭代的一个重要抓手,而面向G端(政府客户)的公共服务元宇宙,各地也在加速规划中。不同于部分电子游戏内容的被动消费、成瘾机制、现实逃避,元宇宙鼓励用户自行生产内容,主张对开放世界的自由探索,且与现实联通交织,其内核价值远超虚拟资产本身。

  当下股市和舆论场中,部分“伪元宇宙”应用跟风上线,通过概念包装吸引流量、收割资本红利。对元宇宙应用目前可以作这样的区分:对于PC和移动端的元宇宙产品,如果具备了开放世界、大量的虚拟人和数字孪生属性,可称之为“准元宇宙应用”。对于XR(扩展现实)或裸眼3D端口的产品,倘若具备时空拓展性、人机融合性、经济增值性三项元宇宙根本属性,可称之为“标准版元宇宙应用”;缺少其中一项或多项,可称之为“低配版元宇宙应用”。如果上述属性都具备,且还有触觉、温度感知等多种感官体验,可称之为“高配版元宇宙应用”;基于脑机接口的元宇宙应用是“高级先进版”;基于数字永生技术则是“终极版”元宇宙。

  除了VR、AR、裸眼3D、可穿戴设备等“接口性技术”,算力、AI、大数据、内容IP、虚拟数字人、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作为“要素型技术”具备跨平台性,从PC到移动端再到XR端口,均可作为基础设施,推动不同阶段的元宇宙产品发展。

  元宇宙不等于虚拟世界,不等于电子游戏,也不是“蹭热度”的“旧产品新包装”。要区分科技和工程意义上的元宇宙、科幻意义上的元宇宙以及泡沫元宇宙。在技术哲学意义上,VR具有两面性,其技术本身同时具有进步属性和退步属性(眩晕、头盔太重等等),这是导致VR行业出现泡沫的主因。VR元宇宙是内卷的,而AR元宇宙是外拓的。近两三年内将有公司发行手机准元宇宙应用加VR低配版元宇宙应用。

  健康的的元宇宙发展,需要能真正拉动用户需求,实现生产力的提升,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互联网产业内卷、用户对手机应用疲惫的大背景下,要寻求新出口、新突破,需聚焦于核心技术研发、爆款应用打造、去泡沫化,以及进一步推进元宇宙公共治理研究。从概念、技术、应用、治理等多层面去伪存真,是元宇宙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石。

 

企业信息员园地

 

企业内控应重点关注的风险

 

  特约信息员:靖江中鸿天衡税务师事务所 朱丽斌    

七、规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点

  (一)、固定资产采购与验收环节的主要风险

  1、固定资产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岗位分工不合理而产生舞弊行为的风险。

  2、固定资产采购申请不符合实际经营需要,采购申请不当,固定资产采购决策失误,可能造成损失或资源浪费。

  3、对供应商的评定可能未明确参与评价的部门,从而对供应商的评价不够全面;对于供应商的评价结果及采取的措施没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因而会缺乏有效地监督,会造成评价工作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没有指定固定资产采购资金中预付款的使用范围及跟踪核查的规定,造成预付款资金占用时间长,使用不合理的状况出现,缺乏跟踪核查制度会产生项目完成时没有取得相应凭证及时进行财务方面的账务处理等问题。

  5、验收小组成员选择不当,验收过程不规范,可能使不合格资产进入企业,导致资产损失或资源浪费。

  6、固定资产的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可能导致资产流失、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二)、固定资产使用和维护环节的主要风险

  1、因保管不善、操作不当引起固定资产被盗、毁损、事故等。

  2、固定资产因失修或维护过剩,造成使用效率降低、生产产品残次率增高、资源浪费,甚至发生生产事故。

  3、固定资产维护计划编制不合理、审批过程不规范、维护过程不当,可能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维护费用滥用,造成资金、资产浪费和损失。

  4、因长期闲置造成资产毁损,失去使用价值。

  5、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申请不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可能导致重复建设或资源浪费。

  6、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可能造成企业产品线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

  7、未及时完整办理保险或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从而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三)、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主要风险

  1、固定资产处置业务管理混乱,职责分工不明确、流程不清晰,对处置业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任意处置固定资产,易于产生资产流失。

  2、企业员工为谋取私利,未履行岗位职责,未经过适当的申请、审批、鉴定等程序,擅自确定固定资产评估机构或超越授权范围审批评估结果,出售过程收受回扣,可能导致出售价过低、资产损失。

  3、企业内部固定资产调配未按规定处理,造成管理信息失真。

  4、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凭证未提交财务部门,导致账实不符。 (未完待续)

 

 

 

 

 

 

 

 

 

 

 

 

 

 

 

 

 

 

 

 

 

 

 

 

 

 

 

 

 

 

 

 

 

 

公告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