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2020年第31期

2020年第31期

 

 

部委决策

 

国务院推出15项稳外贸稳外资措施

 

  据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外贸外资面临复杂严峻形势。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加强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稳住外贸主体,稳住产业链供应链。

  《意见》提出15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更好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积极保障出运前订单被取消的风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复制或扩大"信保+担保"的融资模式。以多种方式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进一步扩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信贷投放。给予重点外资企业金融支持,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同等适用外资企业。降低外资研发中心享受优惠政策门槛,鼓励外商来华投资设立研发中心。

  二是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新增一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力争将总量扩大至30个左右,支持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发展和海外仓建设等,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信用培育力度。拓展对外贸易线上渠道,推进"线上一国一展",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开拓市场,帮助出口企业对接更多海外买家。

  三是提升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推动规范和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在有条件的口岸推广口岸收费"一站式阳光价格",加大技术贸易措施咨询服务力度。在严格落实好防疫要求前提下,继续与有关国家商谈建立"快捷通道",为人员往来提供便利,分阶段增加国际客运航班总量,适度增加与我主要投资来源地民航班次。

  四是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培育一批东部与中西部、东北地区共建的加工贸易产业园区。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一企一策"帮助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破解难题。对重点外资项目一视同仁加大用地等服务保障。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和服务便利化,鼓励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

  《意见》要求各地区结合实际,完善配套措施,推动各项政策在本地区落地见效。各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央行称经济增速有望回到潜在增长水平

 

  据悉,作为下阶段货币政策的"风向标",《2020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8月6日发布。

  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基本趋于正常,经济加快恢复增长。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回到潜在增长水平。疫情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冲击仍在,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业恢复相对缓慢。上半年为对冲疫情影响,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所加大,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随着经济增速向潜在水平回归,宏观杠杆率也将逐步回归至合理水平。物价涨幅总体下行,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要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二是积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做好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三是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LPR改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于8月底基本完成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用改革的办法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督促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五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六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七是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收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报告称,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利率水平与我国发展阶段和经济形势动态适配,本外币利差处于合适区间,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上升。此外,报告也再次明确房地产金融政策,提出将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易纲强调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8月9日,央行行长易纲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延续复苏的态势,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央行将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经出台的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

  这是继8月3日央行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8月6日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央行一周之内第三次就货币政策表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国经济在全球实现了率先复苏。易纲表示,二季度我国GDP出现了比较强劲的反弹,GDP同比增长3.2%,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总体来看,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足的特点并没有改变,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延续复苏的态势,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

  展望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易纲表示,将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在货币政策方面,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经出台的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

  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要守住风险底线,全力以赴推动三年攻坚战如期收官,加快补齐金融风险处置的制度短板,健全重大金融风险的应急处置机制,并且转入常态化的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置。

  同时,不断深化金融领域体制和机制改革,推动已经出台的金融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支持地方政府以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为目标,量力而行,深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

  此外,易纲对于金融业对外开放也有重点提及。他表示,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业改革和对外开放。要继续执行好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改革和开放措施。并将继续深度参与全球的经济和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G20缓债倡议,为全球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一些低收入国家减债提供一定支持。

  易纲称,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非常好。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的金额是12.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6.7%,人民币连续8年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的份额超过2%,比2016年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的时候增长了近一倍,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

 

央行就《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据悉,为增强支付机构监管主动性,提高支付机构风险甄别、预警和处置能力,推动支付服务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8月7日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央行在起草说明中指出,支付机构报告意识不强、内容把握不准、程序不规范,重大事项不报、漏报、迟报、错报、乱报的现象较多。此外,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之间重大事项报告属地管理责任、信息共享机制也尚待明确,不利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发挥监管合力,也容易造成支付机构重复、多头报送。央行同时表示,制定《管理办法》是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重要举措。

  所谓重大事项,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应当事前报告的重大经营事项,以及可能对支付机构(含分公司)自身经营状况、金融消费者权益、金融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应当事后报告的事项。具体来说,下列九大事项应当事前向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进行报告:(一)支付机构拟首次公开发行或者增发股票的、支付机构主要出资人或者实际控制人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二)提供支付创新产品或者服务、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展跨境支付业务、与其他机构开展重大业务合作的;(三)支付机构拟在境外投资设立分支机构或者控股附属机构开展支付业务的;(四)支付机构及其实际控制人、主要出资人拟抵押、质押、托管或者变相抵押、质押支付机构股权或者超过净资产10%的重要资产的;(五)累计对外提供的有效担保超过净资产30%的;(六)对外投资超过净资产5%的;(七)支付业务设施发生重大调整,可能对支付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包括但不限于变更系统应用架构或者重要版本、迁移生产中心机房或者灾备机房等;(八)拟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外部重点合作机构,可能影响支付机构商誉的;(九)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应当报告的事项。

  除了事前报告,支付机构发生风险事件或者突发情况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和本办法的要求及时报告。事后报告事项分为一类事项和二类事项。一类事项包括涉及群体性事件或重大负面舆情等六类,二类事项包括支付机构及其主要出资人、实际控制人涉及重大法律问题等七类。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了重大事项报告程序,主要对重大事项报告渠道、时限、内容等进行了规定。

  在报告时限,《管理办法》按照事前报告事项的类别,对不同事前报告事项分别提出了生效或实施前至少30个自然日和5个工作日的报告要求;对一类事项提出了发生后2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即时报告,2个工作日内书面报告的要求;对二类事项提出了发生后24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即时报告,5个工作日内书面报告的要求。

  《管理办法》明确了支付机构应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风险事件防控、处置等工作机制。

  在违规责任方面,《管理办法》明确了支付机构未按规定建立重大事项报告、风险事件防控、处置等工作机制,未按规定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报告重大事项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依据2号令进行行政处罚。

 

我国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确认工作

 

  据悉,银保监会等七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确认工作。

  通知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由政府及其授权机构出资并实际控股,以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为主要经营目标的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

  "目前,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仍然面临着放大倍数不高,聚焦支小支农不够等问题。"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监管指导作用,银保监会等七部门立足当前融资担保行业实际,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名单(下称名单)为抓手,出台了通知。

  通知要求,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确认工作,各地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确认工作并建立名单。

    该负责人透露,开展确认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坚守准公共定位,应以贷款担保业务为主,聚焦支小支农主业,切实降低担保费率,扩大担保规模,保本微利运营;业务合规和风险可控,确保名单内机构业务经营稳健,有足够的代偿能力;做好公布工作,各地应于9月底前确定第一批名单,并在省级财政部门官方网站上公布。

  通知要求,各地应当高度重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确认工作,优先将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机构纳入名单,担保能力不足、违法违规经营、出现重大风险的机构暂不纳入名单。原则上开展住房置业担保、发行债券担保等特定业务的机构不纳入名单;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内的机构应当纳入名单。

  为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自身能力建设,通知要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推动建立"能担、愿担、敢担"的长效机制;开发适合"首贷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中长期研发融资等的担保产品;着力减少或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费率等。

  在完善银担合作机制方面,该负责人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力度。一是可探索开展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并行审批,建立全流程限时制度,压减贷款审批时间。二是对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的贷款提高相关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建立更有针对性的尽职免责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员工开展银担合作业务的积极性。

  银保监会将银行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情况作为单独指标,纳入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体系;对资本实力强、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的银行贷款,研究结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承担的风险责任比例,适当降低风险权重。

 

证监会就证券期货行政和解实施办法征求意见

 

  8月7日,证监会就《证券期货行政和解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介绍,《征求意见稿》是为了贯彻落实修订后的《证券法》,进一步发挥行政和解在化解行政资源与行政效率之间的矛盾、及时补偿投资者损失、尽快恢复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原规则进行的修订。

  《征求意见稿》保持原规则框架结构不变,共5章25条,较原办法减少了14条。具体而言,修改15条、删除16条、增加2条。主要修改了十方面的内容。

  一是完善办法名称,修改为《证券期货行政和解实施办法》。

  二是调整行政和解申请的期间。将原来的正式立案之日起满3个月(经证监会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不受3个月限制)至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前,调整为自收到中国证监会送达的调查法律文书之日起至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前。

  三是调整行政和解的适用范围与条件,不再对案件类型作特别限定,同时完善适用和解程序的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积极条件调整为案件已经过必要的调查程序,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案件事实难以完全明确;法律适用难以完全明确;当事人已经或者承诺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涉嫌违法行为,赔偿有关投资者损失,消除损害或者不良影响;采取行政和解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高执法效率,恢复市场秩序的其他情形。消极条件调整为以下方面:包括被调查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证券期货犯罪,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不得和解;对于惯犯、累犯等不得和解;当事人就同一案件重复申请和解的,不适用和解程序。此外,删除证监会派出机构查处的案件不适用和解程序的规定。

  四是完善行政和解的启动程序,删除证监会不得主动或者变相主动提出和解建议的规定,并且进一步要求应当在案件调查法律文书中告知当事人可以依照规定申请和解。

  五是删除内部征求意见规定,考虑到内部征求意见程序属于证监会内部工作流程,不宜在外部文件中规定,予以删除。

  六是完善行政和解金的确定因素,新增"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如被查实依法可处以的资格处罚措施"、"当事人在案件调查中的配合情况"以及"达成行政和解时所处的执法阶段"三项内容作为确定因素。

  七是完善行政和解金的管理和使用,明确行政和解金应当优先用于赔偿投资者损失。对于未造成投资者损失,或者投资者损失难以认定,或者行政和解金在赔偿投资者损失后仍有剩余的,应当上缴国库。

  八是加强当事人权益的保障,包括进一步完善回避程序、告知程序、协商延期程序;明确行政和解程序终止后,证监会恢复调查、审理程序的,当事人在和解中所作的自认不作为认定违法事实的依据;明确证监会无正当理由单方不履行行政和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

  九是明确行政和解的信息公开,规定证监会应当及时公布中止调查决定书和终止调查决定书。

  十是明确记入诚信记录的情形,如果行政相对人存在未按约定履行行政和解协议、提供的行政和解材料有虚假记载或者重大遗漏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将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证监会发布公募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

 

  8月7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明确了产品定义与运作模式,以及基金份额发售方式,压实了机构主体责任,强化了违规行为约束。

  《指引》此前向社会征求意见。总体看,社会各界反应积极正面,普遍认为推动基础设施REITs试点对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丰富资本市场投融资工具等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认可《指引》确定的各项试点安排,同时也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证监会已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充分吸收采纳。

  《指引》共五十一条,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产品定义与运作模式。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基础设施基金)属上市交易的封闭式公募基金,应具备以下条件:80%以上基金资产投资于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通过资产支持证券和项目公司等特殊目的载体取得基础设施项目完全所有权或经营权利;基金管理人主动运营管理基础设施项目以获取稳定现金流,并将90%以上合并后基金年度可供分配金额按要求分配给投资者。二是压实机构主体责任,严控基础设施项目质量。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的专业胜任要求和诚实守信、谨慎勤勉的受托职责。聚焦优质基础设施资产,严把项目质量关。发挥外部管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专业作用。三是明确基金份额发售方式,采取网下询价的方式确定基金份额认购价格,公众投资者以询价确定的认购价格参与基金份额认购。四是规范基金投资运作,加强风险管控,夯实投资者保护机制。明确基金投资限制、关联交易管理、借款安排、基金扩募、信息披露等要求,全面落实"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确保投资者充分知情权。五是明确证监会监督管理和相关自律组织管理职责,强化违规行为约束。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指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基础设施REITs平稳落地,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不断完善监管制度。

 

证监会就修订《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据悉,证监会8月7日就修订《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办法》落实公司债券公开发行注册制改革,结合新《证券法》其他修订内容进行适应性修订,结合债券市场监管实践调整相关条款。

  修订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一是实施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注册制。明确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和注册程序,加强了对承销机构和证券服务机构执业的监管,明确了主承销商、证券服务机构的核查责任,以及主承销商对公司债券发行文件中证券服务机构出具专业意见的重要内容的复核责任,并增加相应罚则,调整了公司债券交易场所。同时,明确对于证券交易场所审核工作的监督机制,强化了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相关义务,明确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配合承销机构、受托管理人、证券服务机构的相关工作,并在罚则中增设相应内容,丰富了"限制公司债券承销业务活动"的行政监管措施。

  二是配合新《证券法》的适应性修订。取消了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应当具有从事证券服务业务资格的要求,明确债券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所引用的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评级报告及资产评估报告等,应当由符合《证券法》规定的证券服务机构出具。调整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调整了重大事件的界定和聘请受托管理人的规定。

  三是结合债券市场监管实践做出相关修订。具体来看,将可转债的发行主体范围由上市公司、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扩展至所有公司制法人,并明确上市公司、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发行附认股权、可转换成股票条款的公司债券,应当符合证监会的相关规定。调整了普通投资者可参与认购交易的公募债券相关要求,在不降低门槛要求的前提下,删除了评级为AAA的规定,减少评级依赖。并且,进一步明确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监管机制,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并在证券交易场所转让的,应当遵守证券交易场所制定的业务规则,并经证券交易场所同意;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并在证券公司柜台转让的,相关规则由证监会另行规定。限制债券发行人自融,并要求发行人关联方披露相关债券的认购、交易转让情况。增加了证券交易场所对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信息披露的授权性规定。强调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相关规定,不得新增政府债务。

 

深交所中登公司发布现金管理产品运作管理指引

 

  据悉,为规范现金管理产品运作管理,加强产品风险控制,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深交所与中国结算8月7日联合发布《现金管理产品运作管理指引》。

  按照《证券公司现金管理产品方案规范指南》要求设立且存续的现金管理产品,应当遵照《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的规定,对标货币市场基金进行规范,并按照《产品指引》要求进行管理。

  《产品指引》施行前设立的,以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为管理对象,基金份额计入客户资金账户可用资金的货币市场基金,应当在《产品指引》施行之日起一年内符合《产品指引》要求。自《产品指引》施行之日起,前述现金管理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的新增投资,应当按照《产品指引》执行。

  另外,《产品指引》施行之日起,现金管理产品的管理人按照《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准备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金,未达到《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相关要求的,应当使用按照《方案指南》计提的风险准备金予以补足;仍有不足的,管理人应当提高一般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或一次性补足,并在《产品指引》施行之日起4个月内达到要求。前述现金管理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人,应当通过深交所会员业务专区报送运作数据。

 

上交所公布监管服务清单

 

  据悉,为了深入贯彻新证券法,切实落实"放管服"要求,全面提升监管和服务的透明度,上交所于近日梳理编制了自律监管和市场服务事项清单,并对外公布。与此同时,上交所按照"标准公开、规则简明、便民友好"的原则,持续开展业务规则制定、修改与清理废止工作,不断优化规则体系,公开监管标准,精简办理流程。此次向市场公开发布自律监管、市场服务事项及办理依据,旨在全面杜绝可能存在的"口袋政策""隐性门槛"等问题,推进"阳光监管、透明监管",为市场主体提供业务便利和稳定预期。

  上交所本次编制自律监管和市场服务事项清单,以新证券法确立的交易所职责定位和功能属性为主线,重点厘清事项类型、性质与办理依据。对于自律监管事项,强调健全并公开监管标准,实现科学监管、精准监管,并充分保障监管对象合法权益;对于市场服务事项,要求简证便民、及时高效,公开办理流程和材料要求,充分便利服务对象。

    上交所本次系统梳理和明确了自律监管、市场服务事项共计42项。其中,自律监管事项18项,涉及证券发行上市监管、证券持续监管、证券交易监管、会员监管和自律管理与救济等5类;市场服务事项24项,涉及证券发行上市服务、证券交易服务、会员服务、上市公司服务、期权与基金服务等5类。上交所同时列明了每一件事项对应的主要规则依据,以方便市场主体查询使用。后续,上交所将根据市场与业务发展情况,对自律监管和市场服务事项清单进行动态更新。

  在梳理并公开市场服务事项的同时,上交所对市场服务事项的办理标准和流程进行了评估,着力优化办理流程、精简办理条件和材料要求,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便利。例如,制定并发布业务指南,对协议转让业务实行"一站式办理"和"清单式核对",并简化了要约收购豁免行政许可文件、夫妻共同财产同意转让的公证材料、证明实际控制关系的法律意见书等若干材料要求,大幅降低了市场主体的办理成本,进一步提高了业务办理预期。制定并发布司法协助业务办理指南,明确了协助核查事项范围、办理材料和流程等。后续,上交所将抓紧对各类市场服务事项的办理依据进行整合归并,采用"一本通"手册等方式,便于各类市场主体按需查阅使用。

  同时,为了提升规则体系的友好性,上交所以"层次分明、体例清晰、易懂好用"为目标,针对现行规则体系规模庞大、层级丰富的特点,大力"合并同类项"和"删减冗余项",对业务通知、指南等低位阶规范进行整合归并,对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规则予以废止。本次清理集中废止了13件业务规则和33件业务指南,规则体系"瘦身"效果初显。后续,上交所将加快整合优化业务规则体系,便利市场主体查阅规则、理解规则、使用规则,不断提高自律监管和市场服务水平。

  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证券法强化了交易所的自律管理职责,围绕新法的贯彻落实,上交所抓紧推进《章程》《交易规则》等基本业务规则及配套细则的制定和修改。截至目前,已制定业务规则26件,修改规则10件,全面夯实了发行上市审核、持续监管、交易组织和会员管理等方面的自律管理规则基础。

 

股转公司发布混合做市制度技术操作文档

 

  新三板精选层向混合交易制度的推出更进了一步。8月11日晚间,全国股转公司发布通知称,根据混合交易业务相关业务规则及信息发布需求,全国股转公司修订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交易支持平台数据接口规范(V1.44)》(简称"数据接口规范"),以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市场参与者技术系统变更指南之混合交易业务及信息发布优化(V1.0)》《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周边技术系统开发者指南(V1.3)》,并予以正式发布。

  新版本的数据接口规范主要作了三方面修改,包括:证券信息库增加连续竞价股票启用做市商数量说明、证券信息库增加差异化表决权安排说明、新增分层信息库。

    同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市场参与者技术系统变更指南之混合交易业务及信息发布优化(V1.0)》明确,做市商可参与公开发行业务,参与精选层挂牌公司股票的交易,并优化信息发布内容。

  具体而言,首先,做市商可参与公开发行业务。全国股转公司可支持做市商以网下投资者的身份参与询价、以网上投资者的身份直接参与申购,具体要求与对其他网下、网上投资者的要求一致。而且,做市账户可不用申报对应的适当性类别。

  其二,做市商可参与拟进入精选层挂牌公司的公开发行业务和精选层挂牌公司股票连续竞价交易,并使用做市专用证券账户履行做市报价义务。做市商参与连续竞价时,可申报业务类别同样为限价申报、市价申报、大宗转让成交确认申报,此外还可进行做市商间互报成交确认申报。各类申报的申报时间和撮合规则保持不变,行情的揭示规则不变。值得注意的是,做市商使用做市账户只能交易其已申请加入做市的股票。

  在周边技术系统方面,《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周边技术系统开发者指南(V1.3)》规定,主办券商应为投资者提供至少两种周边技术系统,其中至少有一种为非现场的周边技术系统。

  在具体要求方面,全国股转公司主要对主办券商周边技术系统的委托功能、查询功能、行情揭示功能等作出具体规定和要求。

  全国股转公司要求主办券商在委托界面应提供"一键申购"功能,允许投资者同时选择多只处于申购阶段的股票。由投资者确认是否参与股票的申购,如参与,则在同时确认对应股票的申购价格和申购数量与投资者意愿一致后,一次性完成对多只股票的申购操作。

 

银保监会要求加强贷款保证保险销售管理及投保提示

 

  近日,银保监会向各银保监局、各财险公司下发通知,要求加强贷款保证保险销售管理及投保提示。

  起因是:近期,"恶意投诉、代理退保"黑手从寿险业务延伸至财险业务,主要针对的是信用保证保险,目前已引起监管关注。表现形式为:部分投保人通过政务咨询、信访投诉等多种渠道反映贷款保证保险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投保不知情、强制投保、信息不透明等。

  经监管部门调查了解,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保险公司经营的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在信息披露、宣传提示等销售环节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二是一些机构或个人编制标准化投诉模板,诱导投保人向保险公司退保,以牟取不当利益。整治此类扰乱正常金融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乱象,已经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银保监会此次在通知中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规范贷款保证保险销售行为。各财险公司要高度重视加强贷款保证保险销售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针对投保人为个人的保险业务,要将风险防控端口前移,结合线上和线下的风险特点,制定标准化销售行为规程,实施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做好公司自身和业务合作方的销售培训、过程监督等工作,确保投保人充分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二是强化投保提示和宣传工作。各财险公司开展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时,要切实做好个人购买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提示,在投保环节提示投保风险,要规范贷款保证保险功能作用宣传,通过官网、培训手册、宣传图文等形式,客观介绍贷款保证保险业务,阐释险种特点,说明注意事项。

  据业内人士透露,针对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提示,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正确认识保证保险与贷款之间的关系;全面了解保险产品,仔细签阅保险合同,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警惕不法代理行为,合法解决保险纠纷等。

  三是切实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各财险公司要加强贷款保证保险销售过程的风险监测及研判,建立健全应对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妥善处置销售管理中出现的新风险新问题,并及时报告风险所在地银保监局。

  各银保监局要及时指导辖内财险公司做好贷款保证保险的销售管理和投保提示工作,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促进贷款保证保险高质量发展。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近日组织起草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8月11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办法》强调:其所称"再制造"是指符合国家再制造标准,对功能性损坏或技术性淘汰等原因不再使用的旧汽车零部件,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再制造产品的安全标准应不低于国家对机动车维修配件的要求,成品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不得低于原型新品,显要位置须标注再制造企业商标及"再制造"标志,并做到永久保持。

  《办法》提出,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应当具备能满足再制造生产的旧件回收能力,具备拆解、清洗、制造、装配、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以及具备检测鉴定旧零部件性能指标的技术手段和能力。

  同时,《办法》还要求相应企业拥有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和能力、满足相关废物处理等环保要求,并能够建立并实行产品再制造的相关技术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以及就产品质量性能、售后质保、标识使用等向社会进行公开承诺。

  对于再制造旧件的逆向物流体系及回收网络,《办法》鼓励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通过售后服务体系回收旧机动车零部件用于再制造,同时鼓励专业化旧件回收公司从维修渠道为再制造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旧件。

  《办法》还提议再制造企业制定旧件回收标准,确保回收旧件具有可再制造性,并要求再制造企业列明其实际具备的可鉴定旧件清单、可再制造零部件清单,明确拆解的旧件和更新件的进货检验要求及拆解旧件的检验方法和规程等。

  此外,《办法》指出,通过第三方再制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再制造企业,可以向具备资质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收购报废汽车"五大总成"部件,并强调不得通过市场贸易商的途径回收报废机动车"五大总成"部件;收购的报废汽车"五大总成"部件须用于本企业的再制造,不得进行转卖。

  另一方面,若再制造企业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利用境外旧汽车零部件开展再制造后复出口的相关业务,除符合本办法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商务、海关等部门的管理要求。

  据悉,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始于2008年。当年,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14家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成为首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2009年1月,《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又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201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将"再制造产业化"列入循环经济重点工程;2012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二批33家再制造试点企业名单及实施方案;2013年,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

 

政策要闻

 

▲我国进一步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任务承担单位的主体责任

 

  据悉,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日前发布通知,进一步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承担单位在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

  通知明确,从事科研活动的各类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是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第一责任主体,在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时要将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开展常态化管理,强化责任传导,确保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对重大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问题的调查处理情况及结果须按要求报送所在地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涉及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创新基地、科技奖励、人才工程等的,应同时报送相关管理部门。每年年底要通过国家科研诚信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本单位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情况。

  通知要求,科学、理性看待学术论文,注重论文质量和水平,不将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等与奖励奖金挂钩,不使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专项资金奖励论文发表。

  通知还要求各有关单位,建立并严格执行科研数据汇交制度、加强对本单位科研人员的日常教育引导、加强对本单位拟公布的突破性科技成果和重大科技进展的审核把关、及时主动纠正本单位人员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等方面的问题。

  通知明确,各有关单位在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的主体责任履行情况将纳入信用记录,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将列入重点监督对象。

 

 

 

▲中证协发布《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据悉,中国证券业协会8月6日发布《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规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国证券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职业道德准则》的发布是为了引导证券行业深入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理念,加强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防范道德风险,维护行业声誉,保护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职业道德准则》是继《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倡议书》、《证券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实施细则》之后,协会发布的又一个推动行业文化建设落地的配套制度文件,是具有倡导性质的自律规则,也是协会履行新《证券法》赋予的对从业人员实施自律管理职能的又一具体举措。

  《职业道德准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针,围绕"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内涵,结合中国证监会对行业文化建设及从业人员管理的基本要求,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九个方面提出了证券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基本要求,包括了九条内容,具体来看,敬畏法律,遵纪守规;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守正笃实,严谨专业;审慎稳健,严控风险;公正清明,廉洁自律;持续精进,追求卓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尊重包容,共同发展;关爱社会,益国利民。

  《职业道德准则》主要是针对证券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提出原则性要求。后续,协会还将结合行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制定证券行业诚信准则和业务操作手册。《职业道德准则》发布实施后,各证券经营机构应当将《职业道德准则》的相关要求落实到从业人员管理、道德风险管理等体系之中,切实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及专业能力,防范道德风险,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推进证券行业做大做强。

 

    ▲中上协发布两项自律规则促进独董规范尽责履职

 

  8月11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简称"中上协")正式发布《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指引》(修订版)及《独立董事促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指引》等两项自律规则,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履职提供参考。

  2014年,中上协发布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指引》。近期,中上协结合最新法律规定和独立董事履职的实践发展,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指引》进行了修订。同时,为更好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运作水平,督促和引导上市公司提升风险管理和内控水平,中上协研究编写了《独立董事促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指引》。

  据悉,中上协此前已就上述两项指引向上市公司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并根据协会章程的规定提交理事会审议通过。

 

    ▲三部门宣布不再执行20种商品停止减免税规定

 

  8月13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称,不再执行《国务院批转关税税则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第二步清理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减免规定意见的通知》(国发〔1994〕64号)中关于20种商品"无论任何贸易方式、任何地区、企业、单位和个人进口,一律停止减免税"的规定。

  20种商品包括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放像机、音响设备、空调器、电冰箱和电冰柜、洗衣机、照相机、复印机、程控电话交换机、微型计算机及外设、电话机、无线寻呼系统、传真机、电子计算器、打字机及文字处理机、家具、灯具、餐料(指调味品、肉禽蛋菜、水产品、水果、饮料、酒、乳制品)。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草案拟进一步明确规定可减免税范围

 

    8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草案)》二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进一步明确规定可减免税范围。

  草案明确,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对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特殊产业和群体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等情形可以规定减征或者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草案规定,纳税人所在地,是指纳税人住所地或者与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其他地点,具体地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商务部推进便利店连锁化品牌化

 

  据悉,商务部办公厅8月11日印发《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打算进一步提升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水平,织密便利店网络,提高便民服务质量,激发消费潜力。

  上个月,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此次《通知》的下发也是对上述《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

  《通知》指出,要加快网点布局,推动数字化改造,建立智慧供应链,通过"新建一批、加盟一批、提升一批",全面推进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让其成为消费便利的主要载体,便民服务的重要平台。

  《通知》指出,要聚焦影响便利店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网点布局,推动数字化改造,建立智慧供应链,通过"新建一批、加盟一批、提升一批",全面推进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通知》还对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事项的落实实施给出了时间表和量化指标。到2022年,全国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店总量达到30万家,销售额累计增长超过50%,全国中等以上城市每百万人口不少于200家门店,连锁便利店24小时营业门店的比例不低于30%(含无人零售店)。

  今年5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全国现在只有13万家连锁便利店,数量还是大大不够,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下一步,要重点优化布局,推动便利店连锁化发展。

 

    ▲两部委发布《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

 

  据悉,为切实做好储备管理工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包括总则、储备规模、储备时间及布局、承储企业基本条件及选定方式、储备任务下达及管理、储备任务履行及考核、储备财务管理、储备监督管理、附则等9章42条内容。

    《办法》一是明确管理部门及运行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统筹管理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在实际运行中遵循企业承储、政府补助、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的基本原则,储备任务由企业自愿承担并自负盈亏,所需资金可申请贷款解决,中央财政给予资金补助。二是明确储备规模及调整方式。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分为钾肥、救灾肥、春耕肥储备三部分,储备总规模统筹考虑国内化肥产需及进出口形势,在每一承储责任期结束后进行动态调整。其中救灾肥、春耕肥储备规模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年度农用化肥施用量变动情况等进行调整;钾肥储备规模考虑救灾肥、春耕肥储备规模调整情况,相应增加到一定规模后保持稳定。三是明确储备时间及网点布局。钾肥实行全年储备,布局重点向交通便利地区或粮棉主产区倾斜;救灾肥、春耕肥储备期均为半年,其中救灾肥布局重点向灾害易发地区和重要粮食主产区倾斜,春耕肥布局综合考虑各地农业用肥量、化肥生产运输能力等情况研究确定。四是建立竞争择优机制。所有承储企业均需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企业注册资本、销售量、生产量、承储能力等需符合规定的条件,其中化肥生产、流通企业可组成联合体参与春耕肥投标。五是明确监管部门及各自职责。财政部相关监管局负责对企业承储情况、财政补助资金拨付情况等进行审核,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会同相关方面对钾肥和救灾肥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各有关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负责对本区域内春耕肥储备进行事中事后监管。

  《办法》还对储备任务下达及管理、任务履行及考核、财务及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国家能源局要求加强电力行业危化品储存等安全防范工作

 

    据悉,国家能源局日前下发"关于加强电力行业危化品储存等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及有关单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开展危化品储存安全排查工作。各电力企业要重点排查行业内液氨、氢气、氯气、燃油、燃气等罐区管网及其相关设备安全状况,对发现的缺陷隐患建档立册,制定落实整治管控和抢险救援措施,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治理、闭环管理。

  二是保障危化品设备正常运行。各电力企业要健全危化品设备设施日常运维、操作使用、安全监督等制度规程并严格执行。完善危化品事故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实战演练。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明确危化品使用管理人员职责,增强运检操作和逃生避险能力。

  三是提升危化品本质安全水平。各电力企业要加强危化品技术管控,落实危化品防火防爆要求;实施危化品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动燃煤发电厂尿素替代液氨改造,加快推动危化品系统自动化控制和安全仪表系统升级,大力提升电力行业危化品本质安全水平。

  四是统筹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各单位要加强统筹谋划,强化协调指导,结合开展电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迎峰度夏、防汛救灾及恢复重建等安全生产工作。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日,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发生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各地、各单位应深刻汲取事故教训,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

 

    ▲发改委就新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公开征求意见  

 

  据悉,为加快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14年本)》进行了修订,形成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征求意见稿)》,于8月1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家现有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均按最新修订版本执行);二是西部地区新增鼓励类产业,在《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列确定(如所列产业被国家相关产业目录明确为限制、淘汰、禁止等类型产业,其鼓励类属性自然免除)。

  本次修订的导向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围绕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优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强化创新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国资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即将印发

 

  据报道,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不久将印发实施。改革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充分释放和激发基层改革活力等。

  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对此,郝鹏说,我们将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再次吹响改革的冲锋号,通过加快深化改革,让企业机制活起来,让布局结构优起来,让发展动力强起来。

  郝鹏用"运行好于预期"、"指标逐月修复"、"有效投资加速"、"社会责任彰显"四句话来概括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的特点。具体来看,上半年中央企业钢材产量、原油产量、发电量和售电量等指标,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98%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同比增幅为7.2%,逆势增长,并累计降低全社会运行成本超1200亿元。进入二季度,中央企业收入降幅逐月收窄,其中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净利润16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6%和5%,收入和利润同步实现正增长。

  谈及下半年重点工作,郝鹏表示,国资委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突出抓好提质增效稳增长、企业改革落实落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及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的工作。完成好这些工作,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郝鹏说,国资委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激发企业市场主体活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战胜困难挑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

  在加强与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合作方面,国资委鼓励支持中央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共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各类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将发挥国有资本纽带作用,带动各类企业融合发展。并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与各类企业合作,积极稳妥深化混改,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加强与各类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

 

深圳国资对标淡马锡模式

 

  8月11日,深圳市政府举行国资国企专场新闻发布会,这是深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启动一年来举行的首次专场发布会。深圳市国资委主任余钢在会上表示,"深圳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国资国企改革道路",并一再提及打造国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对标淡马锡模式。

  余钢介绍,深圳市国资委目前直接监管企业30家,拥有上市公司30家,还有N多家战略参股企业,"整个深圳国资没有一家亏损,没有一家僵尸企业"。

  谈到40年来深圳国资的成绩,余钢介绍,1979年至2019年,深圳国有经济以年均28.7%的速度,实现了总资产增长2.46万倍。2019年,市属企业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上缴税金创"六个历史新高"。在全国37个省级国资监管机构中,市属企业总资产排名第4位,利润总额、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均排名第2位。

  另外,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净资产分别比年初增长4.8%和2.5%,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3031亿元,同比增长5.1%;利润总额475亿元、净利润351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2019年7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正式批复《深圳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深圳成为全国率先开展综改试验的两个城市之一。

  对于备受关注的深圳国企改革,余钢表示,一年来,深圳国资委全力推动9个方面、39条改革举措、106项具体任务落地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顺利完成了特区建工、食品物资、要素交易、重大产业投资、智慧城市科技等企业的组建工作。推动6家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比例达到82.1%、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7.1%。

  打造一流国资投资公司

  发布会中,余钢多次提到"淡马锡模式"。他指出,深圳国资委落实国家关于打造国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改革要求,支持深投控开展对标新加坡淡马锡综合改革,取得较好成效。

  深投控首次入围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名单,引起关注。深投控董事长王勇健介绍,与"十三五"期初的2016年相比,2019年底深投控总资产增长75%,净资产增长75%,营业收入增长366%,利润总额增长67%,上缴税收增长50%,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今年上半年,深投控实现营收912亿元、利润1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20%。

  深投控成立于2004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深圳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辅助平台。对标淡马锡,也是深圳市政府一直给予深投控的定位。

  在近两年的国资纾困救市中,深投控率先响应号召,发行国内首个10亿元纾困专项债券,承担深圳市政府委托的100亿元债务融资纾困任务,从股权、债权两方面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王勇健介绍,深投控实施"四个一批"战略,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一是整合重组一批,将直管企业从原来的400多家整合至40家以内,管理效能大幅提升。二是混合改制一批。三是上市发展一批,实施"上市公司+"战略,积极推动水规院、深投环保等优质企业挂牌上市。四是投资并购一批,根据深圳产业发展导向,在智慧城市、供应链、电子信息等领域加大投资布局,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作为深圳市政府主导的以创业投资为核心的综合性投资集团,深圳创新投董事长倪泽望介绍,2020年1~7月,共投资创投项目66个,投资金额30.62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8.20%、28.28%。截至二季度末,深圳创新投累计评审通过144只子基金,子基金决策总规模4942.71亿元,引导基金承诺出资总额1381.47亿元,总体放大倍数约3.58,其中市场化子基金放大倍数约4.94。

 

浙江国有企业研发经费将年均增长15%以上

 

  据浙江省国资委日前披露,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未来两年,浙江省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将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2年,全省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达6%以上。

  浙江省国资委称,浙江省属企业将在新能源、节能环保、"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智慧交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支持国企创新,浙江省国资委将建立省属企业重点研发项目库,每年从项目库中遴选推荐10项左右重点研发项目,经浙江省科技厅评审论证后,给予立项支持。力争到2022年,全省累计培育国有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省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150家以上。

  据了解,浙江省国资委、浙江省科技厅将积极支持国有企业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荐省属企业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对成功创建的,省财政还将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浙江省市国资运营联盟成立

 

  8月6日,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联合杭州、宁波等17家省、市、县(市、区)承担国有资本运营功能的平台型公司,共同成立浙江省市国资运营联盟,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更强合力推进省内国资运营一盘棋发展。

  该联盟旨在打破管理和地域壁垒,把省、市、县三级国资运营企业联合起来,以务实高效为原则,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目的,打造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的信息交流、政策研究、党建共建、资源共享、业务合作平台。

  浙资运营本级及所属专业化运作平台围绕数字经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生态文明发展、大湾区建设等省委、省政府重点决策部署,与宁波、嘉兴、湖州、绍兴、丽水等地市以及中电海康、财通基金等企业签署项目投资协议或意向合作书,共落地项目6个,投资金额13.6亿元;达成合作意向2个,意向投资金额23亿元;成立大会期间,成员单位分享推荐了6个项目,为下一步推动实质性合作打下了基础。

  同时,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及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市、绍兴、衢州、台州、丽水、义乌等10家地方国资公司党组织共同成立浙江省市国资运营联盟党建联盟。

 

劳动用工

 

15部门发文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

 

  据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8月7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市场就业和政府促进相结合,稳定城镇常住农民工就业,确保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困难农民工及时得到救助。

  意见指出,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就业大局稳定,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意见提出四个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拓宽外出就业渠道。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帮助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加大对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的政策扶持。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先考虑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项目,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农民工就业新领域。灵活就业支持政策对城镇户籍居民和农民工一视同仁,因地制宜发展零工市场或劳务市场,搭建企业用工余缺调剂平台,支持农民工从事直播销售、网约配送等新就业形态增加收入。

  二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农林产品加工和物流、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将带动就业情况作为创建现代农林业产业园的重要考量。加强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将发放劳务报酬的资金占比提高至15%以上,吸纳更多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加强创业服务能力建设,组织成立创业服务专家团队和农村创新创业导师队伍,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农民工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先行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资金的50%。

  三是强化平等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畅通就业求助渠道,建立健全动态更新的岗位储备机制和多方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失业农民工可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失业登记。积极开展以工代训、定向定岗培训、急需紧缺职业专项培训、职业转换培训和创业培训,农民工可在培训地享受职业培训各项补贴政策。对农民工单列高职扩招计划。依法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为失业农民工及时发放各类失业保障待遇,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由务工地或常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四是优先保障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鼓励企业优先留用贫困劳动力,为失业贫困劳动力优先提供转岗就业机会,确保今年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不低于去年。通过工程项目建设、以工代赈、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等,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统筹用好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将52个未摘帽贫困县、"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区以及湖北等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劳务协作、项目建设等各类资源倾斜支持力度。

  意见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将其作为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重点,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农民工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力度,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将吸纳农民工就业数量作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的重要因素,保障农民工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

 

重庆出台18条措施加快集聚博士后人才

 

    据悉,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推出18条政策举措力促博士后高端人才在渝集聚。

  上述文件明确,将对博士后科研人员较为关注的科研资助、研发平台、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等需求给予重点保障,解除博士后人才的后顾之忧。

  在完善博士后资助政策方面,重庆将原有的"博士后日常资助(2年资助16万元)""博士后出站留(来)渝资助(3年资助15万元)"等政策由择优资助方式调整为对符合条件的人选全覆盖;同时,扩大重庆"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研究项目特别资助"等资助数量,给予最高每人两年60万元培养经费资助,并实施重庆大学博士后专项支持计划、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等。

  在加强博士后招收工作方面,重庆鼓励设站单位招收海外毕业博士全职进站,对进站博士后提供一次性10万元科研启动资助;并将建立"重庆市博士毕业生数据库",为设站单位招收博士后提供服务。

  为提升博士后人才服务水平,重庆还提出将在渝博士后纳入人才安居政策、英才服务管理办法范围,为其发放"重庆英才服务卡",使其按规定享受个税减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休假疗养和学术交流、住房保障、旅游出行、配偶就业、交通便利等服务。

 

澳政府宣布增加工资补贴应对疫情

 

  8月7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和国库部长弗赖登伯格宣布,因该国新冠疫情最严重的维多利亚州近期升级防控措施,对该州乃至全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澳政府决定再拨款156亿澳元(1澳元约合0.72美元)给此前出台的工资补贴计划,帮助受影响企业和员工渡过难关。

  弗赖登伯格说,拨款中约有130亿澳元将补贴给维多利亚州。三季度加入这一补贴计划的维州员工预计将新增53万,届时该州将有150万员工获得工资补贴,占整个维州私营部门劳动力的近一半。

  弗赖登伯格还说,维州近期升级防控措施,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预计将有25万至40万维州员工失业或停薪留职,将给澳三季度经济带来100亿至120亿澳元损失。

  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澳政府在今年3月底宣布出台工资补贴计划,该补贴原计划最长实行6个月,但在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澳政府此前已决定将计划延长至明年3月。

 

节能减排

 

三部门公布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

 

  据悉,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补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短板弱项,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重点围绕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建设进行部署。

  《实施方案》提出,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建设,补齐处理能力缺口,健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到2023年,推动具备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建制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逐步健全。

  《实施方案》确定了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大力提升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合理规划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因地制宜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强化资金支持、创新融资模式、完善收费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的政策保障。

  《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对现有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短板弱项进行摸查,梳理设施建设需求,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按职责细化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

 

三部门宣布将51种产品纳入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范围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生产应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三部门联合开展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生产应用工作。

  《通知》提出,将建筑门窗及配件等51种产品纳入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范围,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分级认证。根据行业发展和认证工作需要,三部门还将适时把其他建材产品纳入实施范围。

  《通知》要求,获得批准的认证机构应依据《绿色建材产品分级认证实施通则》制定对应产品认证实施细则,并向认监委备案。获证产品应按照《绿色产品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加施"认证活动二"绿色产品标识,并标注分级结果。现有绿色建材评价机构自获得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资质之日起,应停止受理认证范围内相应产品的绿色建材评价申请。自2021年5月1日起,绿色建材评价机构停止开展全部绿色建材评价业务。

  《通知》就组建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培育绿色建材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强调,各级市场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加强对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生产应用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严肃查处。

 

八部门发文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

 

    据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目前,我国在快递包装上已出台一系列标准,涉及快递封套、包装袋、包装箱、生物降解胶带、电子运单等诸多方面,为支撑快递业绿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快递业转型发展,与交通运输业、制造业等深度融合,在快递绿色包装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快递包装一体化运作等方面,还需要加快补齐一批急需标准。

  指导意见围绕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三大目标,主要着力解决四方面的问题:

  --升级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力争用三年时间,建立覆盖产品、评价、管理、安全各类别,以及研发、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处理各环节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

  --补齐重点领域标准短板。针对新材料应用、快递包装产业上下游衔接、快递包装回收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标准短板,加快推出一批重要标准,支撑快递包装源头治理,提高快递包装利用效率。

  --推动标准有效实施。从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鼓励相关部门在制定法律政策时引用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加强部门协作,将实施情况纳入快递、电商等行业监管;另一方面鼓励电商经营者、快递企业采购符合绿色标准的快递包装产品等。

  --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总结我国快递包装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参与包装、环境管理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制定相关国际标准,分享中国经验。

  指导意见还将采取配套措施推进实施,如编制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启动快速程序支持标准立项和发布,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不断完善相互衔接、协同高效的标准实施监督机制。

 

北京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印发

 

  据悉,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8月12日公布《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

    《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显示,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分,根据评分情况,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市委生态文明办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评分细则。发生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或特别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区,考核结果不得确定为优秀。

    考核目标年为2019年和2020年,考核工作于次年第三季度前完成。

  该措施指出,对于徇私舞弊、谎报瞒报、篡改数据、伪造资料等造成考核结果严重失真失实的,考核等级直接确定为不合格,将相关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黑龙江拟3年专项整治集中攻坚散煤污染

 

    据悉,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黑龙江省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该方案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开展全省供暖期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突出抓好哈尔滨市、绥化市、肇州县、肇源县、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雪乡旅游景区等重点地区散煤污染治理,通过重点时段削峰、重点行业减排、重点区域联动,从根本上解决季节性、区域性散煤污染问题,为全年空气质量改善奠定基础。

    方案要求加强城中村散煤污染治理。按照"一片一策""一户一策"要求,加大搬迁和替代改造力度,通过资金补偿和实施峰谷分时电价等政策措施,统筹燃气、电力供应条件,稳步推行天然气或电替代散煤,积极推广使用洁净型煤、兰炭、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洁净燃料。2022年底前,哈尔滨市完成14片城中村1.7万户拆迁改造,削减散煤5.1万吨;完成34片城中村清洁能源及洁净燃料替代。绥化市、肇州县和肇源县应开展排查,明确治理范围,制定城中村散煤治理执行方案并尽快组织实施。

  农村地区实施"秸秆代煤""压块代煤",农村散户可采用"秸秆压块燃料+户用生物质炉具"的单户供暖技术模式;上楼农户、机关事业单位可采用"秸秆压块燃料+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和"秸秆直燃锅炉"两种集中供热技术模式。建设秸秆压块站,保证秸秆压块燃料供给,增加秸秆用于农村清洁取暖的用量。

  全省基本淘汰县级城市建成区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削减散煤32.86万吨,淘汰10蒸吨~35蒸吨燃煤锅炉,推进35蒸吨~65蒸吨燃煤锅炉升级改造。

  全省完成73台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推动各电力集团对已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执行超超低排放。优化"近零排放"能源布局,全省初步规划风电、光伏发电项目370万千瓦,其中,重点地区165万千瓦。

  稳步实施清洁供暖,坚持"以气定改",鼓励具有稳定冷热电需求的园区和企业开展分布式天然气供暖。全省新增生物质热电联产装机容量233万千瓦,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400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供热管网6000公里,全省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0万平方米以上。

 

贵州省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

 

  8月6日,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将被禁止、限制使用。

  《方案》要求,将在全省范围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到2020年底,全省范围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到2022年底,全省范围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

  《方案》明确,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上,到2020年底,贵阳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到2022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到2025年底,上述区域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

  在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上,到2020年底,全省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底,县城建成区及内设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底,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在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上,到2022年底,全省范围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到2025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省所有宾馆、酒店、民宿。

 

 

  在快递塑料包装使用上,到2022年底,全省邮政快递网点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塑料胶带等包装材料的使用量明显减少,相关替代产品得到有效推广。到2025年底,全省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云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应用

 

  据悉,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近日,《云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措施》出台。

  《措施》明确:按照"车桩相适、适度超前"原则和"滇中成网、干线联动、点状布局"思路,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2021年底前,以滇中城市群和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重点热点旅游目的地州市及高速公路为重点,全省新建各类充电桩20万枪,其中公共充电桩2.6万枪;滇中城市群主城区充电站密度不低于1.2站/平方公里,昆明市主城区不低于1.5站/平方公里;全省高速公路主干线服务区按照总功率不低于360千瓦的标准建设直流充电桩;全省所有5A级景区初步实现公共直流快速充电设施全覆盖,40%的4A级景区具备快速充电服务能力。2020年起,交付或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全部安装充电桩或预留接电安装条件,其中不低于10%的停车位要建成充电桩,作为新建住宅小区的规划和验收条件。

  为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在空闲道路规划停车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停放。2022年底前,政府或政府平台公司投资的停车场(点)对新能源汽车2小时内免收停车费,鼓励其他停车场(点)对新能源汽车停车给予优惠。全省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服务费每千瓦时不超过0.8元,规模化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当逐步降低充电服务费。同时,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为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在公务用车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除不能满足特定要求外,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和更新的公务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全省各地新增和更新的公共领域乘用车(含巡游出租、网约、租赁、驾培及考试等乘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和公共领域,全省原则上2020年重点推广不少于1万辆、2021年重点推广不少于2.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同时,积极引导个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营造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氛围。

  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做优做强,云南省将着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扩产促销,2021年底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首次年产销量达到5万辆的,按照销售额的0.5%给予一次性奖励;2022年底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首次年产销量达到10万辆的,按照销售额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同时,着力支持昆明等重点州市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并支持在景区、园区等相对封闭并具备道路通行条件的特定区域,探索建设新型智能驾乘服务模式示范项目,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示范。

  据了解,近年来云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滇中新区杨林汽车产业园初步形成聚集发展态势,北汽昆明分公司、东风云汽、江铃昆明3个新建项目均已投产。截至目前,云南省共有4家整车企业和7家改装车企业,整车产能38.2万辆,7家企业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新能源汽车产能约每年6万辆,产品涵盖纯电动乘用车(轿车、SUV)、客车、厢式货车、专用车等。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5万辆,其中乘用车占比超过50%;全省建成各类充电桩超过6万个。

 

自主创新

 

国务院批复同意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容至28个

 

  8月1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批复》指出,原则同意商务部提出的《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同意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涪陵区等21个市辖区)、海南、大连、厦门、青岛、深圳、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南京、苏州、杭州、合肥、济南、威海、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和河北雄安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28个省、市(区域)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全面深化试点期限为3年,自批复之日起算。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表示,"此前17个试点地区服务贸易占全国比重超过70%,试点迎来扩容,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以及稳外资、稳外贸将起到重要作用。"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早在2016年启动,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天津等15个。2018年6月,试点进入深化阶段,范围扩大到17个省、市(区域)。此次获批复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28个省、市(区域),大连、合肥、乌鲁木齐、贵阳、昆明、西安等11个城市新晋入围,其中包括不少中西部地区城市。

  《批复》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改革先行、开放先行、创新先行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打造服务贸易发展高地,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对稳外贸稳外资的支撑作用,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批复》要求,试点地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加强组织领导,负责试点工作的实施推动、综合协调、政策支持及组织保障,重点在改革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政策体系、健全促进机制、创新发展模式、优化监管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探索路径。

  据了解,商务部即将出台新的《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这将是第三个版本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方案。"相比于前两版注重服务贸易本身的发展,3.0版本的亮点是国内服务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涉及面很广,开放措施也很多,值得期待。"李俊说。

  关于服务业的开放新举措,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发展跨境商业医疗保险、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扩大技术进出口经营者资格范围、加强旅游和体育国际合作等,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这次疫情给跨境电商、信息技术等数字服务带来了走出去的新机遇。目前海外数字化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也具备一定的优势,未来相关领域的服务贸易潜力很大。"李俊表示。

 

 

执法检查报告建议进一步强化农机科技创新驱动

 

  8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报告建议,进一步强化农机科技创新驱动。

  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农业机械装备保有量2.01亿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10.3亿千瓦,总动力比2004年增长60%;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比2004年提高近36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此次执法检查是自2004年农机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开展的首次检查。检查中发现,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是突出短板。农机行业整体研发能力较弱,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基础材料和配套机具质量不过关,成为影响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

  报告建议,进一步强化农机科技创新驱动。从国家战略高度统一谋划农机科技创新布局,系统梳理农机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卡脖子"难题,开展联合集中攻关,加强国内农机专业院校和学科建设,强化农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有条件的农机制造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强化农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积极实施"首台套"重大农机装备研发及应用转化扶持政策。

 

辽宁省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公布

 

  据悉,为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日前,辽宁省发布《辽宁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2年,将辽宁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备、资源配置高效、成果转化顺畅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方案》要求,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充分激发创新内生动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技术创新"十百千"行动,在绿色技术领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创建绿色技术创新中心;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的绿色技术创新内生动力。支持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设置创新型岗位,选派科研人员到企业工作或参与项目合作。提高科研人员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收益,以技术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方式在省内转化职务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发明人或研发团队获净收入的比例不低于70%。

  推进"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整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院所力量,搭建绿色技术新型创新主体,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大企业平台化、离岸和域外创新中心等建设,构建多元化投资、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平台支撑。

  《方案》提出,强化市场引导机制,推进绿色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方向引导。着力突破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领域所面临的关键材料、仪器设备、核心工艺和工业控制装置的技术瓶颈,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关键绿色技术成果。

  《方案》还提出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通过与日本、韩国、俄罗斯三国举办博览会,参加第19届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议等国际交流活动,推进绿色技术在东亚及东北亚地区转化和应用。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辽宁示范区建设,通过参与或举办面向中东欧国家的经贸活动,推进辽宁省绿色技术在中东欧地区的转化与应用。

 

四川制定全面创新改革试验60项重点任务

 

    据悉,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印发《四川省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事项清单》,梳理了60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带动范围广的重点工作任务,并逐项明确具体工作措施和责任单位,以激发全省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四川省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上述"重点事项清单"是其配套文件,其中,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成果方面有15项,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有7项,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融通创新方面有6项,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融合集聚方面有14项,布局区域创新重大平台方面有18项。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昕介绍,下一阶段四川省改革试验的总体考虑是:继续深化和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引领,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推动各类市场主体融通创新为着力重点,推动创新发展各项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四川推动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目标主要包括,力争3年左右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创新型经济体系,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7500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25%,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深圳大力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新发展

 

  据悉,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还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都提到要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8月7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政策吹风会披露,合作区将打造成新时代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典范平台,是探索深港协同开发模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重要载体。

  《若干意见》的出台一方面是从深圳市层面集合资源,强化市级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务实推进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另一方面是加强与香港特区政府的工作协同,进一步提升合作区"一河两园、协同开发、大干快上"的良好态势,同时服务香港经济多元发展、香港高校跃升发展能级、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将合作区打造成为新时期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典范平台。

  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曾坚朋介绍,此次《若干意见》共七个部分22条重点事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若干意见》明确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合作区深圳园区将对标香港及国际上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探索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重点工作是探索促进人员、物资等创新要素高效便利流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接国际科研规则,建设5G通信、生物医药等新型产业标准规则示范区。

  二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创新先导区,《若干意见》明确合作区深圳园区将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合作引进一批港澳及国际化的科研项目与平台,并且围绕集成电路、5G通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深港优势产业领域,合作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与中试支持计划,共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并且支持在移动支付、基因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参与或牵头开展国际标准的制定。

  三是构建灵活高效的财政支持体系,《若干意见》提出设置合作区深圳园区专项资金,加大对港澳和国际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

  四是强化空间保障与基础设施建设,《若干意见》明确要坚持"空间优先保障科研需要"原则,加强合作区深圳园区的空间规划保障,研究制定城市更新及土地整备专项政策,释放更多的科研空间。

  五是注重深港园区的协同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合作区深圳园区将全力服务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优惠、充足的科研、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公共科研装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试基地等设施将向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全面开放,把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较雄厚的基础研究能力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较发达的优势紧密联结起来,有力支撑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专家论坛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育新机开新局

 

    据悉,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是适应中国比较优势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国际环境复杂深刻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我们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攻方向,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强大支撑,推动国内供需更高水平平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育新机开新局。

  对此,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昌林,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涌联合撰写的文章表示,总的来看,“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涵十分丰富,我们要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做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大循环是指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往复循环。其中,生产是起点,流通和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大循环必然是实物运动循环和价值运动循环的结合,是实体的商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过程与货币资金运动在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中的合理分配流动循环相结合的过程。此外,在社会分工日益发展深化条件下,经济大循环必然体现为社会再生产在地域空间意义上的循环,包括在国内的城乡和区域间的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指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带动,对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循环具有较强的控制力。事实上,从国际经验看,任何一个大国经济或大型经济体都是以国内需求、国内市场为主体的,外部需求和国际市场只是国内市场和国内需求的延伸和补充。

  其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这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必须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大循环必然是包含在全球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指国际循环不重要了,或者说国际循环重要性下降了,而是要更好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表明,用好国际市场、资源和规则,对于国内发展和改革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经济无论成长到什么时候,都要在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游泳和搏击。当前,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但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促进发展、改革和创新。通过融入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循环,就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进口,促进高质量使用外资,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推动供需平衡畅通,让中国经济在开放中欣欣向荣。

  第三,国内国际循环是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这是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国内国际循环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要着力打通制约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大循环梗阻,培育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通过提升国内大循环水平更好促进国际循环。而且,从发展阶段看,目前中国已具备建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诸多有利条件,比如,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日臻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提升等。另一方面,要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国际循环更好促进国内大循环。

  充分认识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

  文章介绍,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来的,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是适应中国比较优势变化的迫切要求。过去,中国劳动力丰富,但资金、技术缺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很强,通过加入国际大循环进而带动国内经济循环,可以很好地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现在,经济发展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劳动力仍然丰富,但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同时资金供给相对充裕,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巨大市场等新优势正在日益形成和巩固。在此情况下,过去通过“两头在外”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带动国内、首先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循环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适应比较优势的变化,提升国内循环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中国在国际循环中的位势,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是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阶段变化的迫切要求。过去,中国发展的重点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我们依靠“旧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大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现在,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总体上进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新阶段。靠原有发展模式难以实现新的目标,必须更好地挖掘内需潜力、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潜力和参与引领国际循环的潜力,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经济自主可控发展能力,构建新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不断缩小城乡、区域间发展差距和社会群体收入分配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好地为全体人民所共享。

  三是适应国际环境深刻调整的迫切要求。过去,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中国抓住战略机遇期,积极融入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潮流,但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不断发酵,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环境的复杂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最大程度激活内生动力和活力,以国内发展基本趋势向好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扎实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文章指出,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必须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一是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超大规模市场是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要将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就要着力扩大内需。内需是由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有机组成的体系。应针对不同类型主体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打通阻碍需求潜力激发的痛点和堵点。针对居民消费需求,应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与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提升对农民工及其家属的保障水平,减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推动居民消费升级。针对投资需求,应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办企业并获取合理回报,使企业“想投资”;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特别是打通资金向实体经济流通的渠道,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使企业“能投资”;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使企业“敢投资”。针对政府需求,应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让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紧要处。

  二是要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是解决供需不平衡不匹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应深入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当前形势下应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工业体系完整的优势,着力推动强链补链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维护产业安全。应制定实施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鼓励企业增强上下游配套能力。引导各地根据不同要素条件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间产业链供应链协作。立足中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和产业布局存在差异等特点,更好挖掘产业梯次转移的空间潜力,为沿海产业向内陆沿边地区转移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是要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让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趋势,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同时也要认识到,自主创新不等于封闭创新,而要善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大国际化科技孵化平台、离岸创新中心等新型平台建设力度,探索构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走开放创新道路。

  四是要将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强大支撑,深入参与引领国际经济循环。眼下,国际金融危机前形成的世界经济三角循环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新型分工方式、新型产业链价值链和区域化供需网络正在兴起,中国在新形势下的国际经济循环中大有可为。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一方面,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扩大进口,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集聚更多高质量外资企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建立更加紧密的产业和市场循环关系。另一方面,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为抓手,在中国有优势、沿线国家有需求的钢铁、电力、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资本品领域以及家电等消费品领域,抓好一批示范性国际循环项目,与相关国家之间形成合理分工和良性循环关系。

 

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引领新型全球化  

 

    据悉,经济参考报日前发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辉文章表示,中国应坚持推动对外开放,将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

    2020年5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后中央又提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又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立足内需构建国内大循环

  文章表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构成“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收入分配和流通交换中间的桥梁连接机制,把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不但通过强大生产能力支撑国内巨大市场需求,而且要通过国内巨大市场体量反哺生产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加强流通体系,联通生产端与消费端,促进国内大循环良性运转。

  从生产来看,制造大国地位稳固,产业发展亟待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规模和效率都有了显着提升。中国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打造出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截至201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达28%以上,接近美、日、德三国的总和,数百种工业品产量位居全球首位。按照国际标准工业产品分类的22个大类,中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高居榜首,在15个大类中名列前三。

  中国正经历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型的发展阶段,一方面,需要完成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换;另一方面,需要推进由工业化初期轻工业所代表、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金融、研发、数字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从分配来看,收入相对差距缓慢缩减,人均水平尚待提升。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在2009年达到高点后,已在逐步缓解;东、中、西之间区域收入差距在2006年达到峰值后,也在徐徐收敛;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在2005年达到顶点后,也在日渐回落。

  中国整体人均收入水平,2018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6.5%,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的3倍多,处于中高收入的发展中经济水平,正向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迈进。然而中国人均收入仅排在全球70多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近年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效,但实现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远。低收入人口还占有庞大基数,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仍然较低。由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边际倾向较高,提升其收入水平,才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庞大内需市场,注入经济增长活力。

  从流通体系来看,要素市场协同发力,数据联动产销两极。中国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商品市场方面,已由原来97%以上由政府定价,转变为97%以上由市场定价。在要素市场方面,相较于商品市场化程度,要素市场化改革仍需加强,特别要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系统推进。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流通的各类电商平台和数字服务业在国内得到了长足发展,有力连接着生产和消费两端。然而,目前数字经济与消费端的结合明显强于与生产端的结合,未来需要着力强化数字经济与生产端的融合发展,更加有力地助推生产和消费的有机联系。

  从消费来看,依靠内需稳步增强,市场潜力日益凸显。目前中国消费主要依托国内市场,而且对内依存度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外贸依存度已从2006年高点64.4%,逐步下降到2019年的31.9%,近十多年发展不但已将内需外需格局由3∶7扭转到了7∶3,而且内需比重仍然在不断提升。随着外需依存度的逐步降低,国内巨大的内需市场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需求的主要来源。

  中国坐拥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个人消费支出规模是相同人均GDP水平下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个人消费支出总和的1.35倍。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消费趋势愈加个性多元,增长潜力也日益凸显。2015年至2018年中国居民最终消费年均增长率是美国和欧盟国家的2.9倍;中国年均汽车销量是美国的1.54倍。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推动国际循环

  文章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程度稳步提升,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深深融入东亚经济体系,新世纪之初,中国已深刻嵌入全球经济体系。从全球价值的循环来看,一方面,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形成了以产业分工、贸易、投资、资本间接流动为载体的循环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又与亚非拉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形成了以贸易、直接投资等为载体的循环体系。实证数据显示,这一国际大循环体系,萌芽于2002年至2007年,在2008年后逐步成型。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价值循环的联通枢纽。与中国发生经济联系的188个样本经济体,呈现出“8”字形全球价值循环的经济模式,中国是连接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关键节点。中国从发达经济体进口的商品以最终品为主,而出口的商品以中间品为主;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分工则相反,出口以最终品为主,进口则以中间品为主,并且在重工业、轻工业贸易中也表现出类似特征。迄今为止,全球1/3到2/3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最终消费品和中间品贸易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国际大循环的分工体系中,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贸易附加值仍比较低,发达经济体的则比较高,中国处于价值分工的中间位置,联通着发达经济体与亚非拉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形成了全球价值循环的分工体系。

  此外,中国还筑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中间桥梁。“一带一路”沿线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资源禀赋各异,工业化水平不同,形成大致三种不同的产业梯度,即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工业化后期国家和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工业化中期国家和地区)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化初期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也呈现一种以中国为桥梁的上下循环(小8字)。所以,目前全球经济呈现出以中国居中的大小两个循环抑或说双“8”字循环模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扎实推进,中国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达9.27万亿元。

  鉴于此,中国应坚持推动对外开放,将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互通战略等对接;积极推广数字“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国内制造企业与境外自由贸易区、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加强跨区域对接;坚持增进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实现包容性增长;共同搭建世界开放式、协同化、网络化平台;着力打造基于数据链联动、供应链协同、产业链共享的融通发展模式。

  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健全的基础设施,为全球企业提供低廉、便捷、通畅的生产制造体系,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对全球企业的吸引力。2019年中国外资流入额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位列全球第二位,投资来源国家和地区达179个。中国国内消费超大规模红利的不断释放及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日益缩减,为全球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厚的利润收入。并且由于高质量外资不断流入,中国劳动力质量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推动高素质就业人数快速增加,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文章分析,随着国际上逆全球化趋势增强和疫情负面影响加剧,中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显露出产供销脱节、上下游不同步等问题,体现出世界生产体系的不安全性、不稳定性、脆弱性。中国应充分发挥自身超大规模的加工制造体系和内需市场优势,立足国内生产和消费两个大市场优势,逐步构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机制,进一步巩固中国已有产业优势,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等社会生产力的增进。

  从全球价值链治理机制来看,顺畅的国内大循环,立足国内巨大市场,助力于生产的工艺增进、品牌提升;贯通的国际大循环,依托双“8”字环流,有利于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产品创新。二者相得益彰,其中国内大循环对于形成核心技术优势和渠道优势等更为重要,也对中国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更为关键。

  以中国为桥梁的全球价值循环模式可以有效推动产业在不同梯度国家的转移,使各国产业相互拉动,贸易形成互补,实现价值链循环上的产业协同。这不仅包含狭义的工业生产力,更涵盖了技术、管理制度、标准等“软实力”的跨国合作,实现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分工合作,扩大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高收入发展阶段迈进的转型时期。这一阶段,需要更大程度、更高水平的开放,通过进一步嵌入全球产业链,加强国际大循环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效率提升。

  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经初步显现。在国际循环中,虽然中国出口方角色突出,出口中间品较最终消费品地位更为稳固,不过,随着中国消费实力的提升,作为各类商品进口方的地位也在迅速提升;此外,中国中间品及最终品进出口贸易均增速较快,其中最终品进出口方的排名提升相对中间品而言年均增长更快,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显现。

  “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提出的一个夯实国内经济基础,引领新型全球化格局的理论和实践范式,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多方面的发展红利,有助于建设开放、联动、公正和更具包容性的世界经济体系,塑造迈向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为国内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中国和世界共同繁荣带来新机遇。

 

中小企业

 

《山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公布

 

    据悉,《山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0年7月31日通过,日前予以公布,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三方会商机制,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环境;鼓励社会资本依法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担保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共享风险代偿补偿和信用信息服务。

  据了解,《条例》共28条,不分章节,重在补充上位法未作规范的内容和规定不够具体明确的内容,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设置了专门条款。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并向小型微型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实行预算绩效管理。

  《条例》自10月1日起施行,《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同时废止。

 

经贸态势

 

美国调整对欧盟加征关税商品清单

 

  8月1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将对此前加征关税的75亿美元欧盟输美商品清单进行调整,剔除部分来自希腊和英国的商品,替换为同等贸易价值的法国和德国商品。

  该声明说,加征关税税率仍维持不变,新关税清单将于9月1日正式生效。

  根据世贸组织对空客补贴案的裁决结果和正式授权,美国去年10月18日正式对75亿美元欧盟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其中,对欧盟大型民用飞机加征10%关税,对欧盟农产品和其他产品加征25%的关税。今年2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美方对进口欧盟大型民用飞机的加征关税由之前的10%上调至15%。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表示,欧盟及其成员国尚未采取必要行动以遵守世贸组织相关裁决。为此,美国将与欧盟开启新程序来达成协议,确保美国企业获得公平竞争环境、并纠正损害美国航空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为。

  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尽管欧洲已采取行动全面遵守世贸组织裁决,然而在航空等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际,美国贸易代表仍决定维持对空客飞机加征关税。空客公司对此深表遗憾。

  美欧航空补贴争端由来已久。2004年,美国向世贸组织提出诉讼,指控欧盟以各种形式向空客提供非法补贴。欧盟随后也向世贸组织起诉美国政府向波音公司提供非法补贴。世贸组织曾先后裁定,美国和欧盟均存在对各自航空企业提供非法补贴的问题。

 

加拿大拟对美国加征关税采取反制措施

 

  8月7日,加拿大副总理弗里兰宣布,加拿大将对从美国进口的含铝产品征收关税,作为美国对从加拿大进口的部分铝产品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

  弗里兰进一步表示,加拿大将对从美国进口的含铝产品征收价值36亿加元(约合27亿美元)的关税,加政府将在未来30天内广泛征求相关企业意见,随后公布这些含铝产品的清单。

  弗里兰说,美国选择对加拿大铝产品征收关税引发新的贸易冲突,只会损害两国经济复苏。她说,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加拿大铝产品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是"一个荒谬的概念",特朗普政府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保护主义色彩的政府"。

  另据报道,加拿大计划对美方征收关税的含铝产品可能包括冰箱、自行车、高尔夫球杆等。

  特朗普8月6日宣布,为有效解决加拿大输美铝产品对美国家安全构成的损害威胁,美国将从8月16日起对从加拿大进口的部分铝产品恢复加征10%的关税。

  特朗普2018年宣布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开征关税,理由是进口钢铝威胁到了美国国家安全,加拿大立即采取了报复措施。随后双方开始谈判,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于2019年5月达成协议,作为更新北美自贸协定谈判的一部分,美方同意取消对加墨两国钢铝产品加征关税,以换取加墨取消对美国的报复措施。但如果加墨两国对美出口的钢铝产品激增,美方保留恢复加征关税的权利。

 

投资视点

 

上海市外商投资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8月10日起,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就《上海市外商投资条例(草案)》征询公众意见。《条例(草案)》分总则、扩大开放、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服务、附则等六章,共51条。

  "上海是全国对外开放高地,外商投资对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稳外资盘背景下,《条例(草案)》采用《外商投资法》思路框架,并联系上海实际,突出对外资的重视和对外商投资的服务和保护等,旨在进一步推进上海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表示。

  《条例(草案)》一大亮点即是强化更高层次扩大开放,相关条款包括明确全方位扩大开放,推动国家有关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在上海率先落实;明确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特殊经济区域的扩大开放举措等。

  "全方位扩大开放立意高远。"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自贸区法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贺小勇表示,"先是在基本原则中提'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国民待遇',意味着不仅要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准入后的国民待遇同样需落实,而且上海对外开放也更加强调制度开放,即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拓展。"

  《条例(草案)》还强调更加平等的外资保护,包括明确外资征收补偿标准;对外资自由进出、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等作出平等适用和保护的具体规定;对外资投诉机制明确了具体处理流程,对与外资纠纷争议解决相关的仲裁、复议、诉讼等机制作了规定等。

  其中在资金自由方面明确指出,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出资、利润、资本收益、资产处置所得、取得的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依法获得的补偿或者赔偿、清算所得等,可以依法以人民币或者外汇自由汇入、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对币种、数额以及汇入、汇出的频次等进行限制。

  "在当前全球经贸形势下,不少外资企业担忧资金进出中国会受到限制,上海此次明确了资金进出自由的安排,给外商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表示。

 

哈尔滨发布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平台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细则

 

  日前,哈尔滨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平台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启动对科技企业孵化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其中,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发展平台和应用类新型研发机构,最高可获奖补1000万元。

  此前,哈市发改委牵头起草了《哈尔滨市推动"双创"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将推动"双创"平台高质量发展作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任务。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同步出台了此项《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双创"平台功能定位、服务内容和建设标准。

  《实施细则》分为三类: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奖补类、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绩效奖补类和引进知名孵化机构奖补类。

  按照《实施细则》,哈市鼓励各类社会主体新建或改扩建孵化器和加速器。

  鼓励各类社会主体新建或改扩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加速器,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应用类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给予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加速器)实际投入30%最高100万元和200万元奖补,给予一体化模式和应用类新型研发机构实际投入10%最高1000万元奖补。

  此类奖补申报条件为:新建或改建众创空间、孵化器通过市级备案;新建或改扩建资金投入于2018年1月1日以后发生。其奖补内容及奖补标准为:依据设计费、材料费、人工费等实际投资额的30%,分别给予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最高100万元和200万元奖补。

  哈市将根据绩效考核给予科技企业孵化平台运营奖补。

  申报条件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市级备案",其政策内容主要有:对经备案的科技企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根据年度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孵企业、纳税、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和为在孵科技企业提供融资额等,进行绩效考核,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和100万元运营奖补;对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含众创空间),在市级备案或绩效奖补中优先给予政策扶持等。

  哈市支持埠外知名孵化机构在哈设立分支机构。

  申报条件有:在哈运营的孵化平台通过市级备案;引进的国内孵化机构运营孵化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境外孵化机构运营孵化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引进的国内孵化机构在国内运营管理5家以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引进机构具备提供培训、人才、融资等创业资源导入和市场对接等能力;引进的运营团队负责人须在引进机构连续工作3年以上;引进机构在哈运营的孵化平台设立的孵化基金中,自有资金到账额不少于200万元。

  其政策内容主要有:支持埠外知名孵化机构在哈设立分支机构,根据运营孵化面积、资源导入、基金规模和团队建设等,一次性给予最高500万元运营奖补。其奖补标准为:国内孵化机构运营孵化面积5000平方米、境外孵化机构运营孵化面积1000平方米的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运营奖补,每增加1000平方米增加100万元运营奖补,最高给予500万元运营奖补。

 

辽宁省拟从五方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据悉,为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日前,辽宁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推进全省"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等五方面着手,激活土地、资金、资产、人力等生产要素,推动建立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的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简称"三变"改革,是指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农村集体、农民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让村集体和农民享受到入股分红收益。辽宁省提出,要在尊重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为"三农"发展注入活力。

  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辽宁省明确,要赋予农民长久、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利用试点,简化市场准入流程,优化登记备案手续,规范利用方式、经营产业、流转对象,有效盘活闲置资源。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颁证等工作,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股份合作制经营。加快全省农村产权交易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源、资产进入平台交易,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三变"改革中的载体作用。辽宁省明确要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鼓励农民工、致富能手、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最大限度发挥资源资产使用效益。同时通过加快乡村产业发展,优化涉农资金使用方向等,实现"三变"改革长期推进,农民长久受益。

 

山东二十条措施稳外资促发展

 

  近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以更明确的政策举措,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奋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若干措施》分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投资促进力度、提升投资服务质量、强化投资保护措施、健全组织保障体系等五个部分,共计20条具体措施。

  根据上述措施,山东将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凡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一律取消。支持在专用汽车、新能源汽车、商用车制造领域设立外商独资企业。

  拓展外商投资领域,推出一批新基建、国企混改等优质资源,吸引外商投资合作。支持跨国公司在山东省设立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支持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支持外商独资设立经营性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做好相关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有关事项工作。

  对省级认定的首批国际合作园区,省财政给予5000万元补助或奖励,专项用于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开放载体建设等。

  深化重点区域合作,面向日本52家世界500强企业和韩国前30位大企业,山东将推出100个"补短板扩内需"重点合作项目。

  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对重点外资项目,在国家、省下达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前,各市可预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且当年到账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点外资项目,由省统一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奖励项目所在市200亩用地指标。并可依照相关规定申请使用省级收储的能耗、煤耗指标,其中新兴产业类项目按照基准价格给予不低于20%的优惠。

  此外,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年度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新上项目、超过3000万美元的增资项目,省市财政按其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不低于3%的比例予以奖励。对世界500强在山东省投资的重大外资项目,按"一事一议"原则给予支持。

  山东还积极提升投资服务质量。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社保医保及公积金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推行电网企业"一窗受理"接电申请。用水用气报装实现网上申请。推行项目规划用地审批"多测整合、多验合一"。

  金融支持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外商投资企业,银行机构通过贷款展期、续贷等方式,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小微外商投资企业收取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

 

 

 

川渝将共建毗邻区域功能发展平台

 

  日前,重庆市和四川省联合出台《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根据该方案,两地将共建一批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率先在规划统筹、政策协调、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据了解,上述功能平台目前主要有三大布局区域。首先是围绕川东北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布局,协同打造北向东向出渝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合作开发利用优势资源,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推动梁平、垫江、达川、大竹、开江、邻水等环明月山地区打造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支持城口、宣汉、万源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

  其次,是围绕成渝中部地区协同发展布局,推进产业布局一体谋划,主动承接成渝地区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强化为成渝"双核"配套服务的能力。推动广安、渝北共建高滩茨竹新区,支持合川、广安、长寿打造环重庆主城都市区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推进遂宁、潼南建设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推动资阳、大足共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再次,是围绕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布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共兴,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协同承接产业转移,探索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推动内江、荣昌共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泸州、永川、江津以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区。

  围绕上述布局,川渝两地将在基础设施、产业、环保、公共服务、利益共享、管理运营等方面共同发力。主要举措包括:打通"断头路""宽窄路"和"瓶颈路";加快建设5G、工业互联网、特高压线路等新型基础设施;深化两地国家级发展平台协同联动;探索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则;加快实现异地入学、就医、就业一体化;共同争取国家设立成渝协同发展投资基金;加快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机制等。

  根据方案,到2020年底,川渝毗邻地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合作机制初步建立,重点领域合作事项和项目取得突破。到2022年,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功能定位初步形成,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完善,支撑作用明显发挥。到2025年,功能定位基本实现,服务成渝"双核"的配套功能明显提升,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引领带动毗邻地区全面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广东出台"税务8条"加大出口退税力度

 

  8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公布"税务8条",提出进一步用足用好出口退(免)税政策,以硬招实招助力外贸稳定发展。"税务8条"在明确落实税收优惠、打通外贸新业态政策堵点、扩大"一类出口企业"服务范围、服务中小微出口企业、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广东特色的做法。

  "税务8条"提出,扩大"一类出口企业"服务范围,对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海关企业信用管理类别为高级认证、外汇管理分类等级为A级的重点出口企业,可视为同一类出口企业享受优质服务,经审核不存在疑点的,及时为其办结出口退税手续。

  广州、东莞均已试点实施扩大"一类出口企业"服务范围,截至目前,东莞市已有10834户二类企业享受到"扩围"的服务。

  针对外贸企业订单减少、产能闲置等突出问题,"税务8条"提出,要用好税费大数据,推广应用产业链智联平台,着力解决出口产品在转内销过程中原材料供应不畅、上下游产销脱节等关键堵点,为出口产品转内销打通产业供需链条。

 

海南对企业信用风险实施分类监管

 

    据悉,海南省市场监管局近日出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对企业按照暂无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四类信用风险分类实施差异化监管,办法自9月1日起实施。

  根据办法,海南将从企业属性、登记信息、许可信息、公示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关联企业、经营能力、舆情信息、司法协助信息、合规信息等10个维度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运用人工智能对企业仍在影响期内的信用信息进行分析,结合定性定量判定规则,将各类企业划分为暂无风险企业、低风险企业、中风险企业、高风险企业四类。

  办法明确,对暂无风险企业实行适度宽松的监管,简化监管方式和程序,适当降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比例和频次,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对低风险企业保持正常监管频率,实行常规监管;对中风险企业,列为重点监测对象和专项整治重点关注对象,定期不定期开展大数据监测,相应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比例和频次;对高风险企业列为重点监测对象和重点整治对象,大幅提高监管频率,实行严管重罚,在办理登记注册、行政许可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海口海关出台十九条措施全力稳外贸稳外资

 

  近日,海口海关结合海南实际,从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帮扶力度、加大对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保障力度、加大对海南口岸营商环境的优化力度等4个方面出台19条措施,全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

  在进一步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帮扶力度方面,海关将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技术贸易措施咨询服务,及时向企业发布国外技术贸易措施紧急预警信息;对符合条件的滞报金、滞纳金予以减免;在综合保税区推广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暂免征收加工贸易货物内销缓税利息。

  在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支持力度方面,海关将鼓励企业积极运用汇总征税、新一代电子支付、关税保证保险等海关税收征管改革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业务现场设立进出口农产品、食品"绿色通道",加快进口农产品及进口食品的检疫审批;推广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监管措施,支持企业设立海外仓。

  在进一步加大对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保障力度方面,海关将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海关间的通关协作,助力海南开辟新的物流通道;支持企业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深化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模式创新;开辟关键零部件和设备进出口绿色通道。

  在进一步加大对海南口岸营商环境的优化力度方面,海关将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海关监管制度;推广实施"提前申报",进一步推进"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根据企业自主选择开展"无陪同查验",推进进出口货物顺势机检,加大非侵入式查验比例。

 

美国超常货币财政政策埋下隐患 

 

  据悉,经济日报近日发表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撰写的文章表示,眼下,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仍在增加,但美国国会两党尚未就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达成一致。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美国采取了货币宽松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组合拳”,这些政策措施短期内避免了资金链断裂,抑制了恐慌情绪在金融市场蔓延,为大量失业人口和处于困境的各类企业和医疗体系提供了一定支持,使美国经济得到了暂时舒缓。但是,这些政策的负面作用不可忽视,其影响不仅涉及美国国内,也会给其他经济体带来冲击。由于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短时间内难以全面复工复产,经营活动停止和收入下降的压力有增无减,政策资源流入房地产等非目标领域的“漏出效应”明显,作为危机应急举措的政策工具效用将持续减弱。美政府向市场注入的资源在发挥减缓经济衰退方面的力量有限,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因为过度使用,负面作用将更为明显。

  文章分析,第一,美国政府向市场投入的资源以货币为主,并非创造价值,也没有凭空创造财富。尽管货币学派强调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发展,但过度的货币供应与实体经济运行无法同步,将带来资产泡沫和贫富差距加大的双重挑战。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情形不同,当前美国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非虚拟经济泡沫破裂或是杠杆率过高,而是由于疫情造成的实体经济运行停止。项目开工率不足、投资活动停滞,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减弱,向市场注入的货币难以通过商业活动和资金流转产生价值,无法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甚至难以弥补资金借贷的时间成本。

  第二,作为应对危机的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难以常态化运行。在低利率背景下,货币政策调节资金供需关系的效力大大下降,犹如掉入陷阱,该现象被称为“流动性陷阱”。对于资金供给方,虽然由于利率下降,人们在储蓄无法获得利息而可能转向持有现金,但在已经近乎零利率的情况下,更多资金进入流通环节难度很大。反观资金需求方,以低融资成本为动力的借贷者很可能日后在利率上升后背上沉重包袱,在对未来利率大概率上升的预期下,当期借贷行为也会比较谨慎。

  虽然美联储在市场恐慌情绪减弱后已经明显降低了购债规模,但其资产负债表仍在不断膨胀,在美国经济尚未触底之前可能难以进入“缩表”进程。美国国会尽管已经通过了总额高达2.9万亿美元的救助计划,但财政政策继续加码的可能性有所减弱。一方面,疫情对美国经济的伤害已经从预期变成现实,市场期待美国政府发更大的“红包”,来自各州、各行业的诉求更多,对已有方案救助“不公平”的指责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在经济活动放缓、财政收入快速下降情况下,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愈发突出,即便通过透支未来财富发债筹资,资金中也有相当比重用于偿付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的债务本金和利息。

  实际上,在通常为财政盈余的4月份,美联邦财政已经出现7379亿美元的赤字。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总结教训,加强了对金融业行为和风险的监管。但在特朗普政府持续推动下,金融监管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多项条款和规则被修改,政府监管减弱。此次美联储使用的危机应对工具——企业债购买计划将改变市场的风险结构,降低美联储政策的独立性。

  第三,尽管美国政府以“美国优先”为名实施单边主义政策,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并没有改变,美国国内政策的外溢性向来不容忽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致使大量以逐利为目的的国际游资在美联储停止量化宽松和生息举动之前撤离各国,流向美国。资本外流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害。此次美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规模更大,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在疫情广泛冲击下,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能够暂时避免受到经济发展能力的打击。各国经济发展动力减弱,由汇率变动和风险损失增加造成的财富缩水都会减弱进口意愿和能力,对美国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和服务出口都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应对尽管从表面上看出现了美国历史最长的经济连续增长,以及创纪录的低失业率,但这些现象并非自然发生的,也不是仅靠美国自身的政策调整就可以实现的。美国此次应对危机的超常规货币财政措施,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巨大,需要各方协同应对。如果只考虑美国国内需求,利用自身优势地位,继续采取重新切割国际市场蛋糕的所谓“美国优先”模式,很可能引起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出现疫情封锁与高关税共同出现的现象。

  文章指出,目前,各国政府正在控制疫情扩散和维系经济之间寻找平衡点。美国的危机应对措施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多元影响。其积极方面是降低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有利于稳定国际金融市场,避免出现挤兑和美元荒对现有国际经济模式的破坏。消极方面是使各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类似的竞争性财政举措,但受财力和货币发行能力限制,难以持续复制美国的政策,对国际经贸合作与资金流动的结构性影响很大。在全球市场风险增加的情况下,美国利用政策优势地位创造的相对低风险环境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美国,美联储与各国央行的货币互换协定则进一步加强了各国对美元的依赖。资金流出减弱了各国自美进口的能力,进而对产业链下游和消费者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财政部将扩大长期国债发行规模

 

  据报道,美国财政部8月5日发布声明表示,未来几个月将扩大长期国债发行规模,以扭转联邦政府债务余额平均期限缩短的情况。

  声明称,未来几个月美国财政部的融资重点将继续从短期国债转向长期国债,以审慎管理国债。

  此前美国财政部主要依靠发行短期国债融资,以支持联邦政府应对新冠疫情。据摩根大通数据显示,美国国债的平均到期期限已降至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财政部预计未来几个季度的借款需求会有所缓和,但仍将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财政部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将发债9470亿美元,低于第二季度实际发行的2.75万亿美元。第三季度最终发债额度将取决于国会就新一轮财政援助方案的谈判情况。

  美国财政部还表示,在下周的到期国债再融资操作中,美国财政部将发行1120亿美元国债,包括480亿美元3年期国债、380亿美元10年期国债和260亿美元30年期国债。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公共债务规模已突破26万亿美元。美国独立研究机构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表示,疫情将导致美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大幅飙升。

 

特朗普签行政命令纾困续命

 

  8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行政命令,旨在延长部分已经过期的新冠疫情纾困措施。新措施包括要求为失业者提供每周400美元的额外失业援助,为年收入少于10万美元的人递延工资税、保护房客的暂缓驱逐措施以及学生贷款减免。

  备受争议的额外失业援助金额方面,新的行政命令要求为失业者提供每周400美元的额外失业援助,但一部分资金将由各州支付。此前,每周600美元的额外失业补助已在7月底到期。

  此前,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就新一轮的新冠疫情救助法案的谈判破裂,且双方均未透露未来何时重启。而美国众议院已经在7月31日开始休会直到9月,而参议院也于8月7日之后休会。

  两党的谈判焦点在于援助金额,且分歧巨大。民主党援助方案总金额达到3.4万亿美元,同时对面临财政压力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近1万亿美元的援助。但共和党的方案仅有1万亿美元,并没有针对州和地方政府的新一轮拨款。不过共和党方案包括新一轮的给工薪阶层每人发放1200美元的现金补贴、对小企业贷款项目的数十亿补充资金、对雇主的责任豁免保护以及对学校的援助等。

  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南希·佩洛西在谈判破裂后表示,她曾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如果共和党的方案增加1万亿美元,她提议削减1万亿美元,但双方仍然没有达成一致。

 

英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据悉,英国央行8月6日公布最新利率决定,维持基准利率在0.1%不变,维持资产购买总规模在7450亿英镑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英国央行称,英国经济复苏比5月份报告中所设想得更早、更快,目前的政策立场是适合的,预计GDP在第二季度下降21%。未来,委员会还有其他可用工具,包括资产购买和前瞻性指引。

 

意大利出台新一轮经济救助措施

 

    8月7日,意大利内阁召开会议并通过总额250亿欧元的经济振兴法令。

    总理孔特在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出台新法令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劳动者就业,支持企业恢复发展,同时帮助地方政府,尤其是南部落后地区实现经济复苏。

    他还强调,截至目前,政府出台的各项经济举措总投入已达到1000亿欧元。

 

俄第二季度GDP同比下降8.5%

 

  据悉,俄罗斯联邦统计局8月11日发布数据说,据初步估算,俄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8.5%,好于俄经济发展部此前预估的同比下降9.6%。

  俄联邦统计局表示,第二季度,俄罗斯各经济领域普遍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其中原材料、零售贸易、客运、服务业受损严重,制造、建筑、批发贸易、货运等领域受影响较小。

  俄央行此前表示,2020年全年俄GDP预计将下降4.5%至5.5%,而恢复经济活力将至少需要一年半。

 

英国第二季度经济创纪录下滑20.4%

 

  据悉,英国国家统计局8月12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萎缩20.4%,是有记录以来最大季度降幅。

  统计局表示,第二季度GDP继第一季度GDP下降2.2%后连续萎缩,英国经济由此陷入有记录以来最严重衰退中。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英国服务业下滑19.9%,工业生产下滑16.9%,建筑业下滑35%,均为创纪录的季度降幅。

  统计局同时表示,自5月和6月分阶段放宽疫情防控措施后,英国经济已有所恢复,特别是6月GDP环比增长8.7%,但仍比疫情暴发前的2月下滑了六分之一。

  万神殿宏观经济学研究公司英国首席经济学家塞缪尔·图姆斯预计,英国经济复苏将较为缓慢,到今年年底英国GDP仍将比疫情前的峰值低5%左右。

 

澳大利亚经济复苏步伐或慢于此前预期

 

  据悉,澳大利亚央行8月7日发布季度货币政策声明说,受新冠疫情引发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不足影响,澳大利亚经济复苏步伐或将慢于此前预期。

  澳央行表示,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澳大利亚经济也出现严重萎缩,目前正处于复苏初期。尽管澳大利亚经济今年上半年萎缩幅度小于预期,但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不足对经济的拖累超出此前设想,经济复苏步伐或将比此前预测的更慢。

  澳央行表示,疫情进一步蔓延及相关防控措施是未来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此外还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及信心下降对家庭支出、企业招聘和投资计划的持续影响。

  澳央行根据三种不同情景对经济前景进行了预测。在基准情景下,澳大利亚经济将在2020年萎缩6%,失业率在年底达到约10%的峰值,并逐渐下降至7%左右;若该国能在短期内更快遏制住疫情,则有望实现更强劲的经济复苏,失业率不会达到10%的峰值且下降速度也会更快;若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且澳大利亚某些地区面临新一轮疫情威胁并加强防控措施,国内经济将需要更长时间复苏,失业率也将在2021年全年保持接近峰值的水平。

 

巴西央行下调基准利率至2%

 

    据悉,巴西中央银行8月5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从2.25%降至2%。

  这是巴西央行自去年7月以来连续第九次降息,利率水平再创1999年以来新低。今年5月和6月,巴西央行曾连续两次降息7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3.75%降至2.25%。

  巴西央行表示,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显著冲击,当前必须采取极其强力的货币政策刺激措施,但考虑到维护金融稳定性,采用这种货币政策的余地已经很小。据巴西央行近期发布的报告,今年巴西经济预计将萎缩5.66%。

  巴西央行还表示,将根据巴西财政和通胀情况评估是否继续降息。如果未来进一步降息,将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巴西国家货币委员会此前设定的2020年通胀率管理目标中值为4%,允许上下浮动1.5个百分点。

 

投资分析点评

 

▲宁德时代拟对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企业进行投资

 

  据悉,宁德时代8月11日发布公告称,为契合公司业务长期发展需求,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保障行业关键资源的供应,公司拟围绕主业,以证券投资方式对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企业进行投资,投资总额不超过2019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50%,即不超过190.67亿元(不含本数)人民币或等值币种,有效期限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华为麒麟高端芯片9月可能停产

 

  8月7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峰会"上宣布,"华为今年秋天将会上市Mate40,搭载麒麟9000芯片,将会拥有更强大的5G能力、AI处理能力、更强大的NPU和GPU,但是因为第二轮制裁,麒麟9000可能是最后一代华为麒麟高端芯片。"

  余承东表示,华为在芯片领域开拓十几年,从严重落后到比较落后,再到终于赶上并领先,投入巨大,也经历了艰难的过程,但很遗憾,在半导体制造方面华为没有参与,只是做了芯片的设计,没搞芯片的制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做起,打造新生态。

 

▲特斯拉在华成立保险经纪公司

 

  据悉,特斯拉8月6日在华成立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是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经营范围为保险经纪业务。公司登记地址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所在地,由特斯拉汽车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

 

▲软银靠大举卖资产扭亏

 

    据悉,靠大举出售资产,软银的业绩终于扭亏为盈。8月11日,软银集团(9984.T)公布截至6月30日的2021财年第一财度业绩,当季收入1.45万亿日元(约合137亿美元),同比减少2.0%;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1.26万亿日元(约合11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9%。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主要因大举出售资产,以及愿景基金的投资收益有所恢复。在上一财季,软银录得创立以来的最大亏损的1.43万亿日元,且负债累累。

    截至8月3日,软银已经出售价值4.3万亿日元的资产。软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孙正义明确,该公司正考虑出售旗下芯片设计公司ARM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也不排除明年或者后年让Arm上市的可能。

  软银是在2016年以3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的,这笔交易是软银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目前,该公司持有ARM 75%的股份,剩下25%的股份由该公司旗下的愿景基金(Vision Fund)持有。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

 

  8月10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今年是《财富》杂志连续第26年发布世界500强排行榜。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3.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接近中美两国GDP的总和。作为排行榜门槛的最低销售收入,从248亿美元提高到254亿美元。

    榜单显示,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到124家,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33家公司上榜,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上榜的121家,上榜数排名第一。

  从榜单排名看,沃尔玛连续第七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中国石化位列第二,国家电网上升至第三位,中国石油位列第四,壳牌石油下降至第五。在排名位次变化上,今年上升最快的是英国保诚集团,大幅跃升292位。值得一提的是,排名跃升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有六家保险行业公司,中国上升最快的两家公司也均来自保险行业,分别为上升138位的友邦保险和上升81位的国泰金融控股。

  在净资产收益率(ROE)榜上,美国劳氏公司跃升至首位,中国公司中排位靠前的是恒力集团、泰康保险、青山控股、碧桂园和中国人寿保险。在利润率榜上,排名最高的是台积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位居第二,辉瑞利润率同比大幅提升位列第三,阿里巴巴以近29%的利润率位列第五。

    从行业来看,银行业上榜企业数量最多,达到50个,进入榜单的中国银行共有10家。上榜的互联网相关公司共有七家,分别是亚马逊、Alphabet公司、Facebook公司以及京东集团、阿里巴巴集团、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和小米集团。这些中美互联网大公司的排名较去年均有提升,其中阿里巴巴上升50位,排名提升幅度最大。

  根据总部所在地梳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有21家。这21家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分别是:平安保险(21)、华为投资(49)、华润(79)、正威国际(91)、南方电网(105)、碧桂园(147)、恒大(152)、招商银行(189)、腾讯(197)、广汽(206)、万科(208)、联想(224)、招商局(235)、友邦保险(250)、雪松控股(296)、怡和集团(301)、美的(307)、长江和记(328)、太平保险(392)、格力(436)、深投控(442)。

 

 

▲山东高速控股股东吸收合并齐鲁交通集团

 

  8月12日晚,山东高速公告了控股股东山东高速集团和齐鲁交通集团联合重组方案。

  该重组方案拟以山东高速集团吸收合并齐鲁交通集团的方式实施,合并完成后,齐鲁交通集团注销,山东高速集团作为合并后公司继续存续。齐鲁交通集团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由山东高速集团承继,齐鲁交通集团的下属分支机构及齐鲁交通集团持有的下属企业股权或权益归属于山东高速集团。

  重组后的山东高速集团注册资本459亿元,股权结构为山东省国资委、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分别持有70%、20%、10%的股权。

  山东高速公告显示,本次方案不涉及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亦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化。

  山东高速集团和齐鲁交通集团合并是山东省国企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新组建的山东高速集团资产总额为9393亿,2019年合计净利润达78.58亿元,位列新能源集团和山东重工之后。重组后的新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由现任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邹庆忠出任,周勇将出任总经理。

 

▲山西五家城商行将变身山西银行

  

    据业内人士8月11日披露,山西省内包括晋中银行、晋城银行、阳泉商业银行、长治银行和大同银行在内的5家地方中小银行正在酝酿合并重组。最终5家银行的合并重组需要山西省政府层面出方案,合并后的银行名称可能为"山西银行"。

  8月8日至今,山西省相继有4家城商行发布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他们的议案中都涉及一项重要议题--参与合并重组或新设合并的议案。

  8月8日,晋城银行发布《关于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该行董事会定于8月24日在该行11楼会议室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参与合并重组的议案,董、监、高和相关股东参会。8月9日,晋中银行发布《关于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定于8月26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参与合并重组的议案及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并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其办理合并重组事宜的议案。

  在晋城银行和晋中银行之后,阳泉市商业银行和长治银行也发布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不过,这两家规模较小银行的会议议题与晋城银行、晋中银行略有不同,这两家银行的议题不是"参与合并重组"议案,而是审议"关于参与新设合并"议案。

  "这是山西省里的统一安排,目前具体的新设合并方案还没有看到。"长治银行董办负责人表示。

  其他银行也称,上述4家银行的合并重组动作来自于山西省政府层面,其中某家银行董办人士还透露,此次按省里要求参与合并重组的除了晋城银行、晋中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长治银行,还包括了大同银行,属于山西省政府内部的统一安排。

  "新设立的银行可能成为新一家省级城商行,名称可能定为'山西银行'。"山西某家城商行董办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山西省内共有6家城商行,目前香港上市的晋商银行在省内最大、实力最强,山西财政厅旗下山西金控为第一大股东,截至2019年末总资产2475亿元。该行前身为太原市商业银行,以省会太原作为核心进行对外辐射,亦是省级城商行。

  其余5家城商行均为地市级城商行,资产规模偏小,且股东较为分散,有不少民营股东,抵御风险的能力偏弱。

  可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晋城银行总资产908亿元、晋中银行总资产781亿元、大同银行总资产446亿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长治银行总资产403亿元;截至2018年末,阳泉市商业银行总资产457.81亿元。这意味着,若5家银行合并,总资产约3000亿元,有望超越晋商银行。

    业内人士认为,从中小银行改革重组的现实意义来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影响,中小银行发展面临较大挑战,需要"抱团取暖",未来合并重组的案例可能还会增多。

 

管理视点

 

中国数字企业全球化带来新课题 

 

    据报道,字节跳动的美国业务正面临或者限期出售或者被封禁的威胁,国内舆论场对字节跳动也有一些议论。

  环球时报日前发表察哈尔学会创会秘书长柯银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世界华商研究所所长康荣平文章称,从全球商业史来看,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冲突或者是跨国公司与母国民众之间的冲突屡见不鲜,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前者如法国阿尔斯通经拆分被美国通用收购的事件,后者如联想集团在中国国内引起的争议。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先行者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冲突化解和危机处理经验,学者们也开展了专门的研究,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和企业公共关系学这两门学科。后来者们学习先行者的经验,吸取先行者的教训,学习并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或企业公共关系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冲突化解和危机处理能力。但是,我们很少看到过“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和国内民众同时存在冲突”的事件。因此,过往经验无法在这方面向后来者们提供警示和借鉴。

  文章分析,这种双重冲突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呢?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处在数字全球化时代。依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的看法,数字全球化比传统全球化(产品全球化、企业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更全面、更深入,更难划分经济、文化、社会与政治的界线。在传统全球化时代,这类事件极少发生。即使有发生,国内冲突产生的影响极小。但进入数字全球化时代后,数字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人人都是数字媒体的发布者和接受者,一旦冲突发生,其扩散范围容易一下子扩大,形成具有压力的舆论环境。

  二是中国数字企业的全球化。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球化进程都是渐进的,从国内市场发展壮大之后,再一步一步地跨国经营,这个过程有时长达数十年,由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努力,其品牌价值被本国民众广泛认同。当这类企业与东道国政府发生冲突时,本国民众通常将其视为“民族企业”加以支持。与此不同,数字技术天然具有政治性,中国数字企业作为后来者又几乎都是“天生的国际化”企业,这种特性往往被民众视为“中国属性”不足,这就为其冲突发生埋下了“种子”;由于中国数字企业在国内市场发展不久就开始探索跨国经营,这个过程较短,其品牌价值并没有被广大民众所认同或者并没有明确提出其品牌内涵,一旦在东道国遭遇政府风险时(尤其是中国与东道国关系处于紧张的时期),国内部分民众会受一些数字媒体舆论影响,从而形成“围攻”的环境。

  文章最后说,字节跳动是全球商业史上首次遭遇到“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和国内民众同时存在冲突”事件的企业,它没有先行者的经验可资借鉴,也没有他人可以帮助它。只有独自承受双重冲突的压力,探索其解决之道。无论成败,它的案例必将写入未来的工商管理教科书中,在全球商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信息化建设

 

工信部就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

 

  8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对《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建设指南》)的意见。

  《建设指南》提出,到2021年,初步建立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数据安全标准体系,有效落实数据安全管理要求,基本满足行业数据安全保护需要,推进标准在重点企业、重点领域中的应用,研制数据安全行业标准20项以上。到2023年,健全完善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数据安全标准体系,标准技术水平、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有力促进行业数据安全保护能力提升,研制数据安全行业标准50项以上。

  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安全管理、重点领域四大类标准。

  《建设指南》表示,在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安全管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情况,重点在5G、移动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领域进行布局,并结合行业发展情况,逐步覆盖其他重要领域。结合重点领域自身发展情况和数据安全保护需求,制定相关数据安全标准。

  在重点领域布局中,5G安全机制是关键一环。《建设指南》称,5G安全机制在满足通用安全要求基础上,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差异化安全服务,适应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及新型网络架构,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并支持提供开放的安全能力。5G领域的数据安全标准主要包括5G数据安全总体要求、5G终端数据安全、5G网络侧数据安全、5G网络能力开放数据安全等。

 

河北省出台区块链专项行动计划

 

  据悉,为加快推动河北省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推进区块链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日前,河北省委网信办印发《河北省区块链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加强区块链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加速区块链产业生态建设,提高区块链应用和管理能力,推动河北省区块链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为构建河北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计划》提出,到2022年末,区块链相关领域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达到20家,培育一批区块链应用产品,力争打造出1-3个全国知名区块链品牌,形成3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区块链产业集聚园区,区块链产业竞争力位居国内前列。

  加快区块链技术集成创新发展。加强技术研发,开展区块链基础理论研究,推进区块链相关学科建设,布局区块链技术研发,着力解决链上链下的问题。支持雄安新区区块链实验室在核心技术研发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的探索实践。提升创新能力,建立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机制,扶持省内区块链学术团体和产业联盟,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纳入区块链内容,联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知名区块链企业,共建区块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一批区块链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标准体系,以标准促发展,以安全保发展。

  推动区块链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区块链技术创新和应用骨干企业,遴选省内本土优势区块链企业,集中政策要素重点支持,扶持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河北省区块链产业发展新的生力军。依托现有各类园区,把支持服务区块链企业发展纳入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推动区块链产业集聚和相关技术创新应用。依托“区块链+”模式,建设1-2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区块链技术产业化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实体经济数字化新路径,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进程。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建设本行业区块链平台(BaaS),推动行业链在河北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普遍应用。

  推进区块链技术广泛运用。加快区块链技术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和推广应用,深化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应用,开展区块链应用试点示范,打造标杆应用。规划城市级区块链应用试点,建设城市级区块链应用。推进重点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试点,力争在交易与支付、电子政务与教育、物联网与大数据、确权溯源与信息防诈等领域有所突破,成为全国或区域先进。积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支持雄安新区为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探索区块链在资金管理、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数字贸易等领域的应用。

  构建区块链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举办各类区块链培训讲座,组织各级各部门努力学习区块链、积极运用区块链、有效管理区块链。建设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应用测试平台、教育培训平台、资格认证平台、技术测评平台,开展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和安全测试评价。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推动区块链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全方位发展,逐步形成区块链创新应用的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和全服务链,构建从上游的硬件制造、平台服务、安全服务,到下游的产业技术应用服务,到保障产业发展的行业投融资、媒体、人才服务的区块链产业生态体系。

  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建立区块链协同发展监管体系,依法严厉整治打击利用区块链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引导和规范,推动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形成标准共识和秩序共识,促进区块链行业安全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健全区块链行业自律制度和行业准则,提高区块链信息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河北省电商快递协同进村惠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

 

  据悉,为全力做好"快递进村"全国试点工作,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服务全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近日,河北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省供销合作社、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河北省电商快递协同进村惠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全省行政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到80%,农村地区快递服务收投量增幅超过28%,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970亿元,力争突破1000亿元。

  按照方案,2021年底前行政村快递服务通达率基本达到100%,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行政村电商寄递服务全覆盖";农村地区快递服务收投量增幅超过30%,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1040亿元。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县乡村快递物流体系健全、城乡流通渠道畅通,农村地区快递业务收投量增幅超过35%,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1100亿元。2020至2022年,每年培育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项目不少于11个,累计培育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不少于5个。

  实施赋能行动。开展快商合作,以提升行政村快递服务通达率为重点,对接服务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依法赋予农村电商服务站运营企业经营快递业务资格,实现农村地区电商快递服务"三能力"提升,即提升农村电子商务通达全国的寄递网络服务的能力,提升耦合共生协作共享的电商快递融合发展的能力,提升拓展农村线上消费的能力。

  实施强基行动。以持续提升电商快递服务站盈利能力为重点,通过邮快合作、快快合作、交快合作、快电合作、快供合作等方式,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寄递网络,推动农村寄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各类便民服务资源入驻服务站,加强资源整合,实现企业合作、产业融合、降本增收、开源增效。

  实施提质行动。以提升农村快递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主线,以推动农村电商和快递顺畅衔接协同发展为重点,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培树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带动明显的"河北品牌"农产品,实现由"寄包裹"向"产包裹"转变。

  实施绿色行动。开展农村地区快递绿色包装治理,推行农产品包装标准化、减量化、可循环化。制定农产品网上销售包装标准,引导邮政、快递企业使用低重高强包装箱,在农村全面推广应用"瘦身胶带"和免胶带纸箱。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共享共用的农产品寄递包装物社会化循环使用体系。鼓励企业综合运用农村邮政、快递、客(货)运等信息,整合农村运力,减少车辆空载率。在农村推广使用新能源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清洁能源车辆运输邮件快件。

 

宁夏年产120万吨以上煤矿5年内基本实现智能化

 

  近日,宁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宁夏煤矿安全监察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煤矿智能化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35年全区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全区现有生产煤矿27处,产能10255万吨/年;在建煤矿20处,建设规模2415万吨/年。其中12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煤矿27处,产能11600万吨/年。近年来,随着全区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大中型煤矿已基本实现采煤、掘进机械化、自动化,但依然存在智能化水平低、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健全、技术装备保障不足等问题。

  《方案》提出,到2021年,宁夏将建成1座智能化示范煤矿,建成5个以上智能化综采示范工作面,实现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到2025年,12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实现开拓设计、地质保障、采掘、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到2035年,全区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智能化煤矿是指所有综采工作面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地面井下固定场所和设施全部实现远程监控、无人值守,主要生产环节实现智能决策和自动协同运行,有效减少井下单班人数,实现无人少人化生产。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遴选自治区智能化示范煤矿、智能化示范综采工作面,研究制定煤矿智能化建设标准和验收管理办法,尽快使煤矿智能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浙江出台培育建设"未来工厂"试行方案

 

  近日,浙江省经信厅印发《浙江省培育建设"未来工厂"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每年探索培育建设10家左右"未来工厂",示范引领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展示窗口。

  《方案》提出,聚焦"415"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面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深度融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依托和发挥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企业和省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 智能工厂的创建优势,从2020年起,每年探索培育建设10家左右"未来工厂",示范引领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展示窗口。

  "未来工厂"是指广泛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社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现代化工厂。《方案》指出,基本建设要素包括数字孪生应用、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社会经济效益。

  《方案》还从制定建设要求、遴选入库工厂、强化诊断服务、开展成效评估和强化政策保障等五方面提出了建设路径及措施。

    省经信厅技术创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未来工厂'的本质是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企业、产业及区域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助推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他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极端情况下,浙江更加迫切需要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先行一步,为整个行业智能化提升蹚出一条新路,从而推动区域整体制造能力提升。

  目前,浙江列入工信部的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有25家,列入工信部制造新模式的应用项目有36个,另外全省还有104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这些都是浙江培育、打造"未来工厂"的种子选手。浙江将聚焦数字安防、网络通信、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新材料、现代纺织、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以"揭榜挂帅"方式,每年遴选一批培育创建的"未来工厂"入库名单。

 

合肥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

 

    据悉,为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合肥8月6日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该联盟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牵头组建,拥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成员单位322家。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政产学研用是该联盟的主要目标之一。该联盟将密切跟踪人工智能产业前沿,强化方向引领和指导,为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搭建专业支撑平台。同时,该联盟还将主动对接和借力各方资源,积极策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对接活动,服务人工智能企业,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做大做强做优。

  牵头组建该联盟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于今年4月揭牌运行,是由安徽省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设立、参照国家实验室体制机制建设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该研究院的目标包括构建面向产学研用创新环节的服务环境,形成大规模、开放式、可重构的人工智能应用试验环境和人才培养机制,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并产业化等。

  据悉,合肥是全国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并拥有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声谷"入园企业已有910户。

 

海南省印发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

 

    据悉,为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国务院关于同意在雄安新区等46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国函〔2020〕4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6号)精神,全面推进中国(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三亚综试区)建设,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发展,日前,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中国(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争取用3至5年时间,基本建立一套与自由贸易港接轨的跨境电商制度体系;建成布局合理、制度完善、便利高效的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网络,形成以"三亚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保税物流中心+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N网点"为纽带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设施体系;基本建成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设备为支撑,涵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海关监管、跨境物流、智慧供应链、交易支付、信用风险管理的生态服务圈;基本建立以全球供应链管理为重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体系;基本建成跨境电子商务便利化、标准化和协调发展的管理体系,成为全球电子商务投资合作便利、营商环境排在世界前列的国家物流枢纽。

    《方案》提出,力争到2022年,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50亿元。到2025年,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培育15家跨境电子商务重点企业、1个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个离境(岛)购物载体、5个离境(岛)购物中心,总体发展水平位于国内前列。

  《方案》显示,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将打造"一区、两园、两中心、大通道"的产业布局。其中以三亚南山港为依托,申请设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电商"1210(保税备货)业务,建立支撑跨境电子商务和免税品仓储、配送的保税物流体系;建设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产业园,设立重点面向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展示展销中心、服务中心和区域总部基地。建设三亚跨境物流产业园,重点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供应链;建设三亚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三亚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加快推进三亚新机场建设。

 

企业信息员园地

 

企业无偿借款给职工的涉税风险

 

    靖江中鸿天衡税务师事务所  沈明东

  近日,有位企业老总打电话咨询笔者,他们家有职工向公司借款5万用于买房,企业是否有涉税风险?笔者将根据不同税收政策予以阐述: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 》(财税〔2016〕36号附件1,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下列情形视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一)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无偿提供服务,但用于公益事业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除外。

  实施办法第十条第三项规定,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是指有偿提供服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但属于下列非经营活动的情形除外:(三)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为聘用的员工提供服务。

  根据上述规定,单位无偿借款给其他个人,应视同提供贷款服务征收增值税。例外情况是,单位借款给员工,因属于非经营活动,无论有偿或无偿,均不征收增值税。

  二、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为个人购买房屋或其他财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财税[2008]83号)文规定:企业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向企业借款用于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投资者、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且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借款的。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根据上述规定,企业员工向公司借款,用于购买个人财物,如果年度终了后未归还借款的,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当然,如果员工的借款属于工作中临时性的备用金、差旅费之类的,就不存在纳税的风险。

  因此,员工在向企业借款时,如果是与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借款,不会有涉税风险。如果是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借款,若年度终了仍未归还,企业就会有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

 

 

 

 

 

 

 

 

 

 

 

 

 

公告通知